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来自有书

08:17

文 | 嵇振颉  · 主播 | 云湾 · 编辑 | 不迟





记得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还会梦到自己在考场上,面对各种怪咖级难题抓耳挠腮。醒来时,手心里、额头上满是汗珠。


学习氛围宽松的大学校园,平时上课形同散养。到了考试季,一大波知识点如同僵尸般袭来。在图书馆、自修教室日以继夜地复习,还是恐惧万分。唯恐“漏网之鱼”在随后的考试中,给自己致命一击。


其实已经复习得很充分,几乎能把上课笔记倒背如流。依旧会恐惧。一切未尘埃落定,不知那位奇葩教授,会使出什么绝招。


考试真的来了,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交完最后一科的考卷,整个人如同被抽空,愣愣地坐在考场里。


真的考完了?令我极度恐惧的考试,不过如此。


工作后,这种恐惧同样在延续。特别是接到承办大型活动任务,焦虑得常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直到完成活动的最后一项议程,才从极度恐惧担忧中解脱出来。又会在心里诘问自己:这次会议、活动,也不过如此。


这种恐惧心理,如同股市利空消息。当消息开始发酵、扩散时,恐慌情绪蔓延,好似世界末日来临。然而当靴子落地,情况并不像预期中那么糟糕,很快迎来触底反弹。


让人最为恐惧的,并非某件具体的事,而是纠缠你的恐惧心理。很多时候,情境是一样的,但看待情境的态度不同,导致每个人不同的反应。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其实这是长期遗传的结果。人类最初的恐惧,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黑暗恐惧,一种是死亡恐惧。


就像一个孩子,被独自关在一间黑屋子中,很自然会哇哇大哭,希望父母来解救他。


而死亡恐惧的最好表达,就是在追悼会上。嚎啕大哭除了对亲人的追思,还有就是对于未来某个时刻、死亡袭来的惊恐。


黑暗和死亡,归根到底都是在人类的主观控制范围之外。这些认识之外的灰色区域,自然被设想城充满着危险和不确定因素。


以上说的是一种本能的恐惧,还有一些是后天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比如害怕某种动物、害怕接触到某种物品、害怕听到某种声音等等,都和童年时期某段不愉快的记忆有关。




时过境迁,当时的情境不会再现。但情境中某种动物、物品、声音、气味等特定要素,却被我们记录下来。


当然这种记录不会停留在显意识层面,往往会压抑在潜意识中。经过不断地强化,遂成为某个人很难摆脱的“梦魇”。


还有一种恐惧,是你痕在意某种东西。


正如你很在意某份工作,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你很谨慎;正如你很喜欢某个男生或女生,TA的一举一动都让你牵肠挂肚,生怕自己的某句话、某个行为惹他不开心。


因为怕失去,所以才会这么“恐惧”。这种恐惧,其实是一种爱、一种珍惜。




尽管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恐惧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恐惧能让精神适度紧张、集中;这种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


适度恐惧能让你重视可能发生的状况,在意外袭来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曾听到这个故事:下雨天,身体健全的人和另一位腿脚不便人同时外出,途中要走一些山路。


结果晚上回来时,身体健全的人满身污泥,估计在路上摔了跟头;而腿脚不便的人,身上都很干净。


照常理,两人的情况应该对换一下。其实很好解释:身体健全的人,为了节省时间,仗着轻便的身体,无所畏惧地选择崎岖不平的小路。


雨天路滑,难免摔个狗啃屎。而腿脚不便的人,对状况不好的路心存忌惮,会选择相对平坦的大路,自然安然无恙。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发现恐惧有过滤作用,能避免再次经历痛苦。


适度的恐惧是有益的,但恐惧成为行动的障碍,未免就有些本末倒置。身边会有这样的人,总会说出一大堆悲观的理由。


然而后面事态的发展,似乎和他的预言很吻合。这种人,被其他人称作“乌鸦嘴”。


其实,“乌鸦嘴”并不是预言帝。过度的悲观,让他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他的行为会不知不觉地朝着心理暗示行进。


难怪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过度恐惧,让体内的正能量锐减,在遇到困难时,只会畏首畏尾。



      

因此,学会如何驾驭恐惧情绪,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议题。


前不久,去病房探望一位患病的亲戚。病房里还有一胖一瘦两位病人,都是癌症晚期。其中一人脸部终日惊恐,仿佛死神就在旁边窥探。




而另一人谈笑风生,不到一岁的小外甥来到病房,因为不适应消毒水的味道,哇的一声哭出来。这位老人伸出布满褶皱的手掌,轻轻安抚这个安琪儿。


一个月后,一人已离世,另一人继续谈笑风生。其实去世的哪一位,癌细胞扩散程度,还没有健在的这位厉害。


他就是被自己吓死的。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杰夫·格林伯格、谢尔顿·所罗门和汤姆·匹茨辛斯基共同提出了一个著名理论,即恐惧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意识到必死性后,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改变认知和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以保证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其困扰。


恐惧管理理论,不光适用于对抗死亡恐惧中,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没有恐惧也就没有希望。”


能看到恐惧背后的希望,就能大大降低恐惧本身的杀伤力,顺利启动心理防御机制。


曾在长篇小说中看到这句话:“人生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不要让恐惧成为压垮你的稻草,而要把它变成鞭策自己的动力。


有书君说
 

“最强大脑的阵营,就差你了!”

有书邀请北大哲学系硕士、畅销书作家 孟云剑 带来思维训练课

点击下方图片,成为朋友圈里的最强大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悦生活•直面自己的勇气
当生病袭来----
总在担心是病态表现吗 全集
五禽戏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腿脚轻松灵活。...
人老腿先衰,多按这4个穴位,腿脚有劲身体好
寻觅与死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