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扇扇骨探源(上)
中国扇


扇骨探源

明代盛行金面扇,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影像。任何一把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所以,那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乃至官宦决不敢轻易使用劣扇,免得被人瞧不起。那时有专门的扇庄,经营各种扇子,并有多种服务。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子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是满足不了的了,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柄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如柄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象牙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所使用的材质可以说已是登峰造极。然而,明清以后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程度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首先,折扇扇骨在用竹方面可以说是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如斑竹、棕竹、湘妃竹、梅鹿竹、桃丝竹、芝麻竹、罗汉竹等。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 、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了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鉄、珍珠玛瑙也都用在了扇骨上。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 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色彩,并以独具的魅力辉映艺坛。



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竹为扇骨的首选之材,竹子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品种繁多,约250余种。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雕刻等特性,逐渐取代木制扇骨,成为制骨材质中的主流。 扇骨涉及的竹子种类较多,择其要介绍如下:

扇骨最常见的竹材便是玉竹。所谓玉竹即是毛竹,毛竹是我国用途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经济竹种,集材用、食用、观赏、药用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造纸、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以及城乡绿化等各个领域。誉享海内外的绍兴“毛全本”黑纸扇就是以玉竹为扇骨材料的。玉竹是带竹青的毛竹,而以陈竹为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清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用太阳光晒成象牙白色的玉竹制作的扇骨雅称全玉扇骨。想找上好的竹材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绍兴南部会稽山,因其土沃而竹壮。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六年龄的竹子为佳。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收而少虫蛀。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譬如竹材自未干透之前,表皮清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挑细选,选好后截成小段,用纸包好携运出山。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材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而有的则是蛀、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钱一分货。


毛竹经过水磨打光,揩磨擦蜡,然后光泽焕生,此即为玉竹。而毛竹经过油炸加工成为褐色如旧竹者,称为油竹。油竹扇骨色调沉重,给人以浑厚凝重之感。近年来仿古之风尢盛,油竹扇骨有热销之势。但就扇骨的品位而言,玉竹之冰清玉洁更为文人雅士青昧,油竹扇骨的颜色虽然似旧扇骨,但细观,怎比得上那年深日久、经过手抚掌磨的包浆来得自然典雅,故而,油竹扇骨从民国时期直到现在,依然在商店的行货之列,而难登大雅之堂。

湘妃竹  用湘妃竹作扇骨注重的是他自身的斑点。湘妃竹又称香妃竹斑竹等。湘妃竹的名称来自《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斑竹为湖南特产,在君山,它集中生长在斑竹山上。斑竹是一种极富人观赏价值的珍奇植物,有着优美的神话故事。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给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斑竹,即越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就是竹子上有斑斑点点的、形似泪迹,其名称也由此借意而来。湘妃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湘妃竹自身的斑痕就是最自然的装饰。据说当年好多湘妃竹,计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与黄金的价值相等。湘妃竹竹竿高5米至15米,竹壁厚度中等,节间长三十厘米左右,正好做扇骨用。但湘妃竹上的竹斑大有讲究,上面的竹斑一种是天然而生,这种斑痕很自然;还有是在斑竹生长时,点上蜡模封之甚固,等斑纹成型后去掉蜡模,竹上的紫晕则驳可挚爱;还有以普通的竹子制成湘妃竹,仿制湘妃竹,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在竹子上用毛笔沾上预先溶化了的蜡液,待其冷却后在竹子上涂上硫酸,然后放在煤球炉上烘烤,边烤边用抹布在竹子上抹,以抹掉溶化而淌下来的蜡。这时,竹子表面层受酸的作用,又经高温,加速了腐蚀,形成焦黄色。而点蜡的部份,酸蚀未致,仍呈青色,看起来,斑斑点点很是好看。以上三种以前者为佳。自然生成的斑点大小不一,分布极不规则,以斑点多、且斑点清晰分明者为上佳之品。不过也有奇而佳者。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据老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劈开做扇子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在湘妃竹扇骨群落中,也偶尔能见到用湘妃竹作的小骨,这也自成一番风韵。


梅鹿竹 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鹿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点偏青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所以称之为梅鹿竹 梅鹿竹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竹骨更始稀见,整个竹骨犹如一层兽皮,上面灰青色的斑点大大小小,扁扁圆圆遍布上下,尤其难得的是,在最根部忽显竹子本色,愈发衬托得上面的兽斑活灵活现。梅鹿竹不同于湘妃竹,它们虽然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美;而梅鹿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面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

棕竹又叫观音棕竹、棕榈竹、筋头竹,常绿丛生灌木。体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棕竹原产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日本等国也有分布。棕竹属丛生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色绿如竹,不分枝,上部具有褐色粗纤维质叶鞘。棕竹秀丽青翠,四季常青叶形优美,株丛紧凑。适宜中庭、花坛、窗外植之,北方则可摆放在厅堂、居室内或宾馆餐厅门口,颇为雅致美观,其热带风韵给人以清凉愉快之感。若于浅盆中栽35株矮生细叶品种,使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旁边另配以秀石,将更有雅趣。以棕竹作扇骨是颇为常见的,例如绍兴特有的全棕本(青灰)黑纸扇的扇骨就是用棕竹为材料。棕竹的扇骨很少带刻工,这大概和他自身的颜色有关,本身就颜色暗淡,再刻上什么也不明显,其上面规则的羽毛条纹与刻工交混在一起反而显得乱。棕竹扇骨上只见过一些很简单的刻工。明末之时棕竹扇骨曾被视为怀袖雅物。那些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反而被视为俗物。棕竹扇骨被制成九档、十一档、十六档大扇骨的不多见,最常见的是三十档以上的扇骨,如四十档、六十档的黑纸扇,几乎一律用棕竹作扇骨。这与棕竹自身的材质有关系。棕竹较细,一旦破开后作大骨,中间已露凹芯,所以找宽骨之材较难,但做小骨,其弹性韧性俱佳。棕竹常与象牙相配,如象牙大骨配棕竹小骨,也显得黑白分明,甚觉妍丽。


罗汉竹  罗汉竹也叫佛肚竹。特点是竹节相距较近,中间圆凸,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罗汉竹竹竿较细,且造型奇特又十分稀少,故而扇骨价值比一般竹骨为昂。较细的罗汉竹竹竿,对剖后恰为两片对称的大骨材料。一般用做十六档扇骨。由于罗汉竹造型奇特,别具天趣,材料又很难得,故为竹骨家族中的名品。

凤眼竹 凤眼竹与湘妃、梅鹿都是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三者花斑各有各的特色。凤眼竹的花斑皆呈长圆形,像凤眼一样,所以得名。凤眼竹一说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怪斑'”。也有说是专们产于南方某地。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在略呈浅褐的竹面上,一圈套一圈的如树木年轮状,分外好看,不失为做扇骨的好材料。

木制扇骨的使用虽不如竹骨普遍,但它的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竹骨。最早的木骨为松木和桧木。其后,木骨家族不断壮大,出现乌木、鸡翅木、花梨、紫檀等。


乌木 乌木是川人对阴沉木的俗称,并非是非洲大陆地面上活的黑色木料。它是两千年至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炭化木。乌木木质坚硬,乌黑,富有光泽,重硬细致,纹理几不可辨。市场上常见的乌木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木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乌木是木质扇骨中最常用的材料,自明代起用于扇骨制做,俗称黑紫檀。乌木骨有工有素,素者居多。但清代乌木骨大多有工。乌木骨常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如乌木大骨,玉竹小骨。乌木很少用于坤扇扇骨,大多用于直式方头的十三档男扇。



号外

《尺素集珍·元1、2、3》

暑期即将面市,敬请期待



小编寄语

即日起,本平台为书法、国画专业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在读生;省书协、美协及以上会员免费推广,承接各种微展讯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折扇扇骨用料
温润如玉,这些名家的竹刻扇骨你可知多少
竹扇:湘妃?云妃?梅妃?咖妃?
20元和2000元一把的折扇,到底有什么区别?
折扇“有毒”,甚至大过很多菩提的“毒性”
湘妃 梅妃 黑妃 贱妃...有了他还怕被忽悠吗?【全竹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