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手机引发的血案,看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后妈式教育专治全民富二代

陪太太三次剖腹产后,我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90%的父母都面临过的纠结:我们到底该不该打孩子

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把握一定的尺度,言传身教,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伙伴,和孩子共同进步。

作者:温暖妈妈(爸妈内参主笔) 

前几天,一则“未满14岁儿子涉嫌弑母”的新闻惊得我后背冒冷汗,原因疑是儿子玩手机被母亲没收。

据记者调查了解,被害女子陪儿子在安徽郎溪县城读书,丈夫常年在外务工。

女子平日里对儿子学习管教较严,但日常对儿子很好。

放暑假后,母子二人回到水鸣村老家。有村民透露,男孩一只眼睛有点视力模糊,因此妈妈不让玩手机。少年在日记里写有“恨妈妈”的相关内容。

放暑假许多家长都会陪伴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体验农村生活。

14岁正要步入花季般的少年,也进入了叛逆时期,在家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也更期待自由。

而这名14岁的孩子却因母亲的严厉管教做出了弑母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致使这个少年去犯罪?

昨日和好友带娃聚会,餐桌上,好友的孩子拿出手机看动画片。

好友说,现在的孩子接触智能手机的机会非常多,不能完全杜绝,要适当满足孩子,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

十分钟后,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好友的孩子也把手机归还妈妈。

好友继续聊起,有一次听朋友说,一个初中生因为妈妈从来不让玩手机,这个初中生连手机里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懂,在同学面前被嘲笑一番,还经常被孤立一旁。

这个初中生在班里显得非常自卑,因为性格偏内向,已经没有什么朋友,而且还得了心理疾病。

好友的孩子正拿着筷子夹面条,由于平时很少用筷子,动作显得既可爱又笨拙。好友说,也怪我,在家里很少给他用筷子,以后要多练习。

我们都赞成好友的观点,好的教育应该是引导,适时的满足孩子,在孩子有好奇心的时候,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教育。

好友说,其实手机里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就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用手机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制止,甚至不让孩子接触。

就算他在家里不接触,他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会经常用手机,他还是会有机会看手机。

与其让孩子通过“旁门左道”了解手机,还不如亲自教育孩子,在平时操作中调控时间,和孩子一起探讨从手机获得的资讯和信息,从中给予指导和一些帮助。

好的教育应该是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在生活中陪伴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给予适当的教育。

 

马克·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在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方面堪称典范。

爱德华喜欢新科技,他家在镇上是第一个买彩色电视机,而且爱德华还把显像管拆开,想看看电视机怎么出画。

在扎克伯格出生的那一年,爱德华购买了电脑,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拥有个人电脑的人。

他的诊所最早用数码拍片,比普通拍片辐射小;最早装电脑,用电邮预约看牙;最早装平板电视,电视还能上网,病人等候时还能听iPod。

在分享教子理念中,爱德华认为在家里为孩子创造爱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造就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爱德华的诊所就开在家里,夫妻都在诊所工作,他非常推荐这种方式,认为可以融入到孩子们的成长中。

也正因此,扎克伯格在很早就接触到了电脑,对高新科技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的这种兴趣恰好被父亲重视起来。

爱德华非常细心地观察扎克伯格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他发现了扎克伯格有编程天赋之后,在儿子10岁时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在11岁时,还特地请来了一位计算机工程师传授软件开发技术。

爱德华曾表示:“任何形式的极端家庭教育都是不好的。孩子们需要全面的发展。需要在工作中学习,也需要在玩中学习。

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事,爱德华和妻子就很支持,并鼓励孩子努力做好。

在爱德华地教子理念中,可以说爱德华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学的欲望,对于新科技,由于他本人的热爱,极好的引导着孩子们的好奇心。

把新科技用在工作中,生活中,并在日常中支持鼓励孩子去创造去发明,同时给予孩子信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念。

但是在上面新闻中的母亲,虽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却比较极端。

对于孩子,只有学校的学习才叫学习,其余生活中的一切只要会影响干扰到学习的,都禁止孩子接触。

这种不是黑就是白的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从内心里产生抗拒的情绪,当这种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孩子就容易采取极端的对抗行为,甚至不惜犯罪。

这位母亲的教育既没有满足到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又用打压和压迫的方式控制着孩子内心的想法,极端的教育加剧了悲剧的发生。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起几十年前已经好了很多倍,一般在生活中,父母多多少少都会满足孩子一些物质上的要求。

正确的教育,要满足孩子的欲望,适时加以引导,不能任由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会助长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就像前段时间爆出的新闻“清洁工母亲因拒绝给孩子钱,在街头被女儿殴打”,这个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向母亲伸手的行为。

成年后虽然也同样身为母亲,但是还是会因为缺钱向母亲伸手,当母亲不再满足孩子时,孩子就对母亲暴力对抗。

正确的教育,也不能完全不满足,靠打压和禁止压制着孩子内心的欲望,就像新闻中那个被拒绝玩手机的少年一样,错误的教育致使发生毁灭性悲剧,不仅毁掉了一个孩子,也摧毁了一个家庭。

正确的教育方式,要遵循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兴趣点,适当的引导和持续的教育延伸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兴趣得以持续发展,发展成孩子的长处和特点,也许有一天,孩子会发明创造出对社会有用的东西。

正确的教育方式就如孩子的人生导航,指引着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把握一定的尺度,言传身教,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伙伴,和孩子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温暖妈妈,富书专栏作者,一个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扎克伯格一家四兄妹才知道,天才是需要培养的
请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我从不给我孩子玩抖音”,那些拒绝抖音的家长,后来都怎么样了?
复旦双胞胎被麻省理工全奖录取:聪明的家长这样培养孩子
你可以为了孩子去死,却放不下手机 ?
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