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还是个孩子”,我们才更应该管他!

教育·美文·感悟

-1-

前两天回老家,妈妈和我说,老李家的儿子进去了。

“进去”的意思我们都懂,去的肯定是那个没有自由的地方。

这个结果,并不出乎我的意料。

记得那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淘气得紧,家长也娇惯得紧。

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六七岁的时候,一次家里刚做熟饭,他正好内急,于是痛痛快快就把一泡尿撒在了锅里。

一家人不但不生气,还哈哈大笑,甚至还当成笑话跟别人说。

邻居问:“为什么不打他?”

答曰:“他还是个孩子!”

上学后,孩子更是经常调皮惹祸,不断被人找上门来,但都被父母以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式的逻辑搪塞掉。

反正,宁可大人给别人赔不是,也从来舍不得打孩子一下。

这两年,听说他和社会上的小青年混在一起,现在终于出了点不大不小的事。

在里面,相信没有人惯着他了。

-2-

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西安一个17岁的孩子家住2楼,在下电梯前,把327楼的按钮全部按亮。

“电梯基本是3秒一层,正常情况下,从1楼直接抵达27楼需要1分多钟。但由于电梯层层都停,从1楼到27楼需要七八分钟。”物业工作人员说,“这要是早晚高峰的时候,上百户居民等着坐电梯,多误事。”

有业主在等电梯时发现了问题,于是跑到监控室查看监控,发现是有人恶作剧。

随后,保安将孩子叫到监控室,本想当面批评一下,结果气愤的业主上来就给了孩子一耳光。

孩子的母亲不干了,坚持要求打人者道歉。

“纵使孩子有错,也不应该打孩子,孩子是有尊严的。”孩子的母亲说。

从道理上甚至法理上讲,孩子的母亲说得没错。

但说实话,如果那是我的孩子,我觉得他活该挨打,没脸去找人家!

-3-

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里面写道: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

我非常赞同毕淑敏的观点,如果是什么也不懂的婴儿,我们可以原谅;如果是已经懂得道理的成年人,自有法律和道德管他。

但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半大不小的孩子,我们应该严格管教,不能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而纵容。

从这一点上讲,正因为“他还是孩子”,才更应该管他!

-4-

今年暑假,一对中国夫妇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前往美国洛杉矶度假。

结果,在飞机上,那个6岁的熊孩子对身边的一位小哥持续骚扰,叽叽喳喳,上蹿下跳,动拳动脚……

那位小哥礼貌地请求孩子的父亲管教一下,却被无视。

最终,那位小哥忍无可忍,大骂了熊孩子的家长。

接下来,熊孩子的家长也挺熊,掐住小哥的脖子扭打在一起……直到乘务员赶到将两个人分开。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下飞机后,执法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调查,证实熊孩子的父亲率先动手打人,美国海关以故意伤害罪拒绝熊孩子一家入境,并于次日凌晨遣返一家三口。

据说,有被遣返记录的后果是,以后这家人想办签证去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了……

-5-

“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孩子犯了错误就有豁免权的理由。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我们才更应该管他。

正如种树,小的时候就应该修剪,如果该修剪的时候舍不得,等长大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没有父母能把孩子惯一辈子,孩子总有一天会走向社会,而社会肯定不会惯着他。

让孩子在娇惯中长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既害了他,也害了自己。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千万级阅读代表作《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最坑老师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孩子出电梯把“32楼到负一层”全按亮,背后家长教育值得反思
孩子是你家的,我凭什么帮你惯着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失职的熊家长
“6岁男孩狂钻女生裙底”?妈妈的话让我三观碎一地:原来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个孩子
2岁女童18楼坠亡,电梯监控拍到的这一幕让所有人又愤怒又心碎!
辽宁洗浴中心,一对父子的不堪行为曝光: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