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一国曾吊打秦国,却为何最终衰落?

文 | 萧玉南 ·  编辑 | 卿年

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是谁?秦国?不是的,曾经有一个国家,长期称霸中原,吊打秦国,大有灭亡秦国之势头,这个国家是谁呢?它就是曾称霸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魏国。强盛一时的魏国,为何最终走向衰落?秦盛魏衰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根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开启变法图强之先河的,其实是魏国,商鞅变法,并非摸着石头过河,而是一场魏国的模仿秀,不过更彻底深入,效果更显著,影响更深远。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史学传统之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魏文侯 魏斯

魏之强盛,始自文侯魏斯,自三家分晋,魏国独立上市场,走上了国际政治的舞台,此时的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任用西门豹、子夏、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军事上,魏国施行武卒制度,考核、训练极为严格,待遇极为优厚,全家免除赋税,战场杀敌立功,奖励田宅房产。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在魏国凌厉的攻势面前,年轻的秦孝公,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不得不屈身侍魏,韬光养晦,变法图强。

形势逆转在于一个人,商鞅。商鞅本来在魏国,想为魏国效力的啊,为何最终去了秦国呢?年轻的孝公,颁布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政策——《求贤令》,客能出奇计而强秦者,吾与之分!在魏国长期郁郁不得志、凄凄惨惨戚戚的商鞅,于是,带着对魏国的失望,秦国的希望,携带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重用了。

类似商鞅这样的顶级人才,失去一个都是重大损失。然而,魏国,吴起、商鞅、李斯、范雎、孙膑、尉繚,这类叱咤风云的人物,魏国却是接二连三地丢失,而他们,大部分都去了秦国。再看看那位曾提出“固干削枝”、“远交近攻”被李斯誉为使秦成帝业的范雎。同样的际遇,还有范雎,这位提出“固干削枝”、“远交近攻”之策,李斯赞使秦成帝业的不世奇才。如商鞅一般,也曾想侍奉魏王,结果,却因为家贫,无钱通魏王左右,只好先暂居魏大夫须贾门下,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因魏国参与“五国攻齐”一事,责备得哑口无言,范雎挺身而出,“齐泯王骄暴无行,五国同仇,岂独魏哉?今大王光武盖世,当思重齐恒公、齐威望之余烈,若斤斤计较泯王时期的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不知自责,只怕又要重蹈齐泯王的覆辙了!”一番话,连齐襄王都暗自惊叹。希望他留齐效力,范雎拒绝了。回到魏国,结果,魏之诸臣,非但没有表彰范雎的行为,反怀疑范雎向齐国泄密,鞭笞范雎,近乎致死,甚至往他身上撒尿,最后,却是秦国的使臣救了范雎,带他到了秦国,后来范雎得到了秦王的重用,试想一下,他对秦对魏,会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再看看孙膑,他最初也是在魏国入仕的,想为魏王效的,结果如何呢?无端被陷害,膝盖骨都被剔除了,后来还是装疯,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来到了齐国。那么,他对魏国将是什么感情呢?于是,原本已经十分接近现实的三晋合一的目标,在孙膑的谋划之下,不但赵国没有攻下,甚至,最后连韩国也丢了,还被秦国、楚国“趁你病,要你命”一顿乱捶之下,“东折于齐,南辱于楚,西丧秦地七百里,国之根本,竟为之俘!”魏国也从此走向了衰落。

魏国出产众多的人才,有几个因素决定,魏处中原腹地,天下四战之地,文侯礼贤下士,众多学术流派,诸如西河学派、鬼谷学派,刑名之学,均在魏深深扎根。然而,能培养人才,相对于秦国、齐国各方招揽贤才,魏国重视程度很显然不够,范雎想侍奉于魏王,却仅因为家贫,无法贿赂魏王左右,竟连魏王的面都见不着,为国立功竟还遭诬陷,差点被打死。再看看秦国,推荐贤才的,于贤能之人同赏,秦国出使六国的使臣,都想方设法寻访贤能之人,甚至舍命搭救,看看百里奚、看看范雎。

再看一件事情,韩国派遣水利专家郑国,建议秦国修建一条渠道,贯通关中平原,实际上是想秦国动用大批人力物力,最终疲惫不堪。结果渠修了一半,间谍一事泄漏,郑国说,此事对秦国也有利,于是秦国让郑国安心修渠,一如既往信任,甚至新修的渠道,还就叫做郑国渠,郑国感念用人之观,更加尽力。

齐魏曾在徐州相王,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竟然没有?”威王说:“我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我有个叫朌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用他们能光照千里,难道只是十二辆车吗!”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魏国的思维格局,明显低于齐国。

在看看秦国,商鞅、张仪、范雎、李斯、尉繚,这些决定天下运势的人物,竟然四个都来自魏国。自己悉心培养出来的人才,几乎全部去了自己的战略对手之国,这个国家还会有希望吗?看看楚汉纷争,刘邦认为自己能获胜,全倚靠受手下人才。韩信、张良、萧何、陈平。然而,再想一想,韩信、陈平最初想为谁效力呢?结果,什么样的遭遇呢?项羽给予他们的,只有羞辱,甚至见一面都难,然而,刘邦给予他们的,除了荣耀,更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从项羽这边过来,对项羽更了解,韩信就告诉刘邦,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不懂得笼络人心。就像商鞅、范雎等人从魏国来到秦国,魏国还会有啥秘密能瞒得住吗?

毛遂在魏,几乎也是湮没无闻。再看看,曾在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列国,却因为遭小人陷害的廉颇,曾逃亡魏国。结果,在魏国,非但得不到重用,反而又遭遇陷害,只好再次出奔,来到了楚国。这与曾经在魏国效力的吴起,经历何其的相似。

自己的人才留不住,外来的人才用不了!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殿之间,勾心斗角,大臣们竟然依靠别人给贿赂才引荐,魏国的人才选拔机制,上升渠道,近乎都被庞大的官僚集团把持,好不容易冒出来一两个,那些人又怕别人抢了他们的位置,惨遭陷害,范雎、孙膑可以说都是如此,国家还看得到希望吗?

秦国历代均坚持了《求贤令》,国中之人,都在想方设法为国家搜罗人才,人才兴盛,犹如抽水机一样,不断抽取六国人才,特别是魏国的,强弱之势,能不迅速易位吗?

文章源于有听读书作者投稿,作者:萧玉南;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谷子的四大弟子,个个都有经国济世之才,他们都是谁?
看不起商鞅,忽视孙膑,谁有他“错失人才”付出的代价更大?
魏惠王放弃的两个人,一个率齐军大败魏国,一个助秦始皇完成统一
助秦国一统的另类功臣,魏国两王上榜,孙膑神助攻
中国历史—(周)〈2〉[2]
一统天下本非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