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中国是机械钟的祖先,却没有发展出近代钟表?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06篇原创首发文章


最近,去了安亭镇的“大来时间馆”,欣赏了几百座各个时期、各式各样的精美的机械钟,叹为观止。


提到机械钟,大部分人会说,中国最早的机械钟是从西洋传过来的。也对,也不对。很多人不知道,早在欧洲人14世纪制作机械钟表以前的1000多年,中国就已经开始以制作天文仪器的方式进行机械计时器的制作,集大成者是北宋的苏颂、韩公廉于1088年制成的“水运仪象台”,其中的“天衡”类似近代钟表中的擒纵装置,此外还有十分完备的报时功能就连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曾说,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不过,自此之后,中国在钟表研制方面再无发展,近代中国的机械钟确实是被西方传教士带进来的。为什么?


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中最早精确化的学科,近代计时手段的演变和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动力学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十分紧密的联系。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钟表的内部构造。任何一种钟表,都有三个核心部分,这就是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振动部分


  • 动力部分,就是让钟表“动起来”的动力源,要产生持续性机械运动,首先就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现在,你送孩子一块“斯沃琪”手表,连小孩都知道,手表得装了电池后才能走。电池是现在的电子钟表的主要动力源。但最早的电池在18世纪末期才被发明出来,这之前呢?钟靠什么动?原始阶段,依靠的是不稳定的大自然动力,如流水动力,就像前面提到的“水运仪象台”;后来,就靠机械动力,一开始是利用地球引力的重锤;大约到了15世纪初期、中期,发明了“发条”,其原理就是使弹簧片卷曲缩紧,卷曲的簧片在松开复位时会向外释放出张力。

  • 传动部分,就是通过一组齿轮为其它装置传递动力。一般会使用三四个齿轮,利用高速–低速的齿轮比,把动力的力矩由大变小,到最后一个齿轮,动力已经变小了。否则,你一上发条,振动装置就“刷”地飞快运动,一下子就把动力用完了。

  • 振动部分,是“钟表”计时的关键,有一个做均匀等时周期运动的振动装置,比如:“摆”,用“摆”作为振荡器实现能量分割和走时;后来又发明了游丝,来控制摆轮的频率和规律性。此外,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擒纵机构,这是钟表最核心的装置。虽然通过齿轮的动力减递,振动装置已经可以“慢”一点动了,但对于“走秒”来说还是太快。这个擒纵器,就是让最后那个齿轮不要转那么快的结构:“抓”一下,让它停住;再“放”一下,让它走一点(所以咱们中国人也形象地称之为“卡子”)。这也就是钟表“滴答”声的来源。


如果说,“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在总结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了“力”,那么,没有发展出“力”的科学原理并以此为指导,即便拥有高超的手工艺,也不可能发展出近代钟表这样的精密计时仪器。



我们都知道,动力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力、质量、频率等等,都不是中国历史上自己发现形成的,而是西方传入的;更别说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了。近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力学?或者,把问题再推得更广一点,就是“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在他编写的洋洋洒洒15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提出过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把这一疑问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追本溯源,还得从哲学的角度,换言之,古代、近代的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世界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追求有何不同。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性找出因果关系”;黑格尔说:“一切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代中国没有发展出逻辑学,特别是狭义的逻辑学即研究推理的一整套理论,这是解答“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基本方向。林语堂也曾说过:“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


坊间有一说法:古希腊哲学家喜欢研究“自然”,中国古代哲学家喜欢研究“人”,印度哲学家喜欢研究“彼岸世界”。有点道理。中国古代思想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特别注重对人的研究,在探讨“天”、“自然”的时候,总是同“人”联系在一起,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在分析思考中,一旦加入了“人”这个变量,就变复杂、不确定了,就走向了“直觉感悟、模糊笼统、大而化之”。



那么,东西方朝着不同路径前进的分叉口在哪里?让我们把时间轴快退到2500多年前。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出了一位伟人——毕达哥拉斯,中国也出了一位伟人——孔子。说起毕达哥拉斯,大家都知道是他发现了“勾股定理”,但也许不知道,“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万物都是数”,坚持数学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开创了证明式的演绎推论的数学(文科生最头痛的数学题啊!);他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体”这一概念(大航海时代的理论依据)。反之,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所讲的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都是对人性、人生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和论述。


本来,中国是有机会的。在孔子之后不久的战国时期,有一个墨子,他创立的墨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思想并驾齐驱。墨家已经有逻辑学理论(墨辩古印度的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还提出了关于几何学、物理学、光学方面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他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dàn,古汉语中的重量单位,大约120斤为一石,30石则是3600斤即1.8吨)的车子。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可惜,200多年后,出了一个董仲舒,给汉武帝提了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之外的思想理论就此偃旗息鼓了。



再把时间轴快进到14世纪到17世纪,距今六百多年到三百多年之前。欧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科学、艺术、思想等领域的大师巨匠层出不穷,产生了近代科学,引发了大航海时代,使欧洲成为世界领导者。这时,东方的中国,汉族从元朝手中夺过了国家政权,进入了明朝,也开始了“复古”,比如:恢复古礼,重新回到儒家思想轨道。但是,明朝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子时代的儒家,而是发端于南宋时期的新儒家思想“程朱理学”(据说是因为朱元璋认朱熹为自家祖上,所以把朱熹的理学定为官方理论),明初的科举大兴“八股文”,规定以“四书”、“五经”的内容作为考试的题目,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答案,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欧洲的“复兴”是以“复”的名义做“兴”的事,明朝的“复古”是真的在因循守旧;在欧洲思想大解放的时候,中国在禁锢社会的思想观念;当欧洲扬帆越洋的时候,中国在修建长城加强防御;欧洲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中国找到了固化的途径。欧洲开始后来居上。


当然,我们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说,哪种哲学理论好、哪种不好,只能说它们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正所谓“各领风骚数百年”。把时间轴拨回到现在,事情又有了微妙变化。哈佛大学东亚系的中国历史学教授迈克尔·普鸣(Michale Puett)成了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教授,他开的一门课“古代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三门通识类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哲学思想正在成为西方人的“心灵鸡汤”。


作者简介:复旦大学新闻学学士、经济学硕士,长期在某著名通信设备公司从事企业传播管理、战略研究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运仪象台,领先世界四百年的发明!(宋徽宗时代第2卷165)
千年之前的G2 宋和阿拉伯 系列(十)
世界最古老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成功复原!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解读钟表发展史
博古论今│中国治器计时【二】
苏钟传承人复制全球首台机械时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