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逼死了那个博士?——象牙塔尖,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西安交大博士自杀了。

 

一个人,他要经受何种不堪压力,才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我们稍微一想,都可能不寒而栗。

 

自杀事件的报道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很多人可能觉得离奇,认为本不致如此。但如果你能够深入了解博士生们的生存状态,或许就会发现博士自杀背后,这个群体身上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读书在博士阶段有多不易,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博士生群体承受巨大压力,并不为某一个博士所独有,也不为中国博士所特有,而几乎是全世界的通病。

 

就在几个月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曾发布了一项面向全球众多高校5700名博士生的调查报告,得出的一些数据让人震惊。其中包括:

 

相比于别的高等教育人口来说,博士生产生抑郁或罹患其它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是他们的2.5倍。

 

1/4受访博士生存在精神健康问题,45%(总调查人数的12%)称他们曾为自己读博而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寻求过救助”。研究者Levecque还认为,事实上患有焦虑和压抑的人肯定比这个数值要多,因为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患有压力但没有寻求救助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个是学习科研的压力。

 

尽可能出成果,不要被延期,这自然是每个博士生都极为希望的。多出成果和早日毕业,意味着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将会影响后面整个人生道路。没有哪个人辛辛苦苦读博士,是为了混吃等死的。

 

与时同时,博士生们还经历着一种奇怪的压力。Nature 叫它“冒牌综合症”( impostor syndrome),也就是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冒牌”博士。这是一种因为自我否定而产生的精神压力。

 

所以不要以为博士们会很自大。没有读过博士的人可能都不会理解,在追求学历教育的最高阶段,这些人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或挫败感。

 

研究揭示,有近1/4的博士生声称他们拥有冒牌综合症产生这种病症,其实与他们是否优秀并无关系,而是源于他们拥有不一样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期待,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认为既然是博士了,就应该达到某种知识高度,不能对很多问题不求甚解。

 

所以,就“冒牌综合症”这种现象,很多博士在中外学术情报刊发相关文章的后面,纷纷评论跟贴表达共鸣,他们说的确常常有一种认为自己是冒牌博士的强烈感觉,也终于知道,原来除了自己,还有这么多人同样患有“冒牌综合症”。

 

二是极难相处的师生关系。

 

Nature的调查揭示,导师关系是博士生满意状况的头等因素。在调查中,1/4的人说,如果可以,他们宁愿换掉现在的导师。悉尼科技大学一名博士生说,你需要在压力下取悦你的导师,在一定的时间限度里,做完所有的事情。

 

中国博士的师生关系,夹杂着传统的道尊严和现代的契约规制,似乎更难实现平等。在与导师的相处中,中国学生很容易边给老师做收发快递、洗车打杂等免费劳动,一边接受着导师对其学业科研的否定。


正如我们看到的西交博士自杀前短信留言中所揭示的,他曾被要求为导师洗车、陪逛街。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产生身份的错乱感,产生对读博意义的强烈质疑。


在中外学术情报刊发相关文章的跟贴中,也有很多学生痛阵自己与导师的关系。有学生说,自己取得的成果,在老师眼里,差的是“一坨屎”,好的也是“一坨屎”,不管怎么样,都是“一坨屎”。


而更多的学生报怨,他们常常要大量时间花费在为导师作财务助理、生活助理的事务上。有一位博二的学生说,他不得不为导师作免费的财务助理,而导师天天在外挣钱,自己有几个项目都不知道。这种状况,使他对科研失去兴趣,“ 毕业再也不想留在科研圈”。

 

另一位在读女博士说,博一怀孕,导师生气;博二生孩子,导师更生气。生完孩子后,最害怕听到孩子在家生病的消息,每次回去看孩子,觉得像是看着陌生人,“都是抱着孩子泪如雨下”。

 

第三个是家庭生活压力。

 

因为博士们都是大龄学生,很多人不得不在求学之时,设法兼顾家庭。即便不是所有博士妈妈都会有如上面这位妈妈同样的遭遇,但有类似压力的人却非常多。对女生来说,读博时往往是最佳生育年龄,时间不可错过。但也有女博士说,因为实验室的有害物质太多,不得不放弃生育。

 

一位女博士说,她早上五点起来,一边煮奶瓶,一边写毕业论文,看到别人和她类似的经历,忍不住流下眼泪。

 

在收到博士生们的数百条回复中,还有很多令人揪心的例子。有位女生,临产前晚上八点还在做实验,几个小时候后的第二天凌晨,孩子出生。还有一位女生,孕期被派往野外一个月,坐火车十六小时,以致流产……


在博士生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业的压力,可以看到导师关系的压力。结婚的,可以看到养家糊口的压力,没结婚的,又可以看到他们既没有经济基础又没时间,在婚恋市场上成为弱势群体,沦为剩男剩女的压力。

 

 

这三种压力,或是压在博士生身上的“三座大山”。当然,它们只是博士生们通常遭遇问题的一部分。虽然在这世界上,没有哪种工作不辛苦,但所有人也都应该知道,读博士一样很不容易。

 

但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似乎不这么觉得,甚至还对博士常怀敌意。比如之前有人责骂清华博士,谓其名校出身,国之重器,却不能心怀天下,而只一心想着找工作。也有人嘲讽西交博士自杀,乃是“村娃自视过高”。两相对照,似乎作为博士,怎么都是错的。

 

如此言论的背后,所体现的显然是对博士群体的严重误解。博士们虽然读书读到象牙塔的塔尖,但他们并不是社会利益的既得者,也算不是社会的优势群体。


在当前的时代,他们读书,多是为了基本生存,先有自我生存,再有家国理想,这本无可厚非。世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你也患过读博阶段的“冒牌综合症”,你就会真正明白博士们有多艰辛。


退一步说,就算博士们境界不高,也不必予以攻击或嘲讽。这世间最基本的善,就是不伤害他人。如果社会缺乏尊重,做老师的总想借助身份优势压榨学生,公众人物总是自我标榜诋毁别人——最基本的善都做不到,悲剧能不发生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博导情结
博士,你还好吗?——顶级期刊调查5700多博士生,揭示背后沉重问题
读博的严重精神压力
为什么好多人建议不读博?
一枚社会学博士生的小日子
如何在博士阶段找到科研与生活的平衡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