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相”的过程
userphoto

2022.08.04 福建

关注

很多人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得更广、更高质量的知识,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真正能在学习之后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人少之又少,因为知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人的思考就会变得深刻。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对学习的本质下了一个更好的定义:

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

这里有个概念:假设。指的是我们所提出的观点、论据、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

就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只是对世界的抽象化假设而已,与世界的真相尚有偏差,只是偏差值的大与小罢了。

而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纠正这个偏差值,让我们的假设更接近世界的真相。

今天采访的这位读友Albert,用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一】

学习,让我逐渐获得掌控感

飞小白:请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Albert:大家好,我是希望通过学习解决个人成长问题的Albert。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成长词典这么一个优秀的个人成长工具,能跟大家一起学习让我非常开心。

飞小白:据了解,你正在进行疯狂的学习,这个过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lbert:是的,从15年底我从一个以打到撸啊撸钻石段位为目标的宅男变成了一个解决自身焦虑情绪的学习者,两年多的时间从坚持到放弃再到坚持。

我的状态算不上疯狂,只能算是还记得给自己充电。

这也包括精读《成长词典》的学习,我现在晚上整理成长词典的知识体系,早上阅读新的词条,正在逐渐刻意练习自己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过程解决了我很多苦恼。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从迷茫到焦虑再到成长的良性过程。

我从一个痛苦的怪圈里走了出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框架,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发现开始慢慢的有种逐渐接近“真相”的感觉,我开始慢慢变的有自信,有种模糊的掌控感

飞小白:你刚刚提到,自己正在刻意练习自己的学习习惯,你想要养成的理想学习习惯是怎样的?

Albert:想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更多的是通过清晰的目标,制定能够解决当下小问题、未来大问题的学习计划,把学习和解决问题变成一个个小项目,把个人提升当成一个大项目,把自身当成一个“产品”,让学习和自我提升变成符合个人的标准化的思维流程。

我认为,学习能力、结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管理能力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底层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异常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克服困难、战胜人性的弱点,才能最终成长为我们想成长为的样子。

飞小白手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不易,没有“刻意练习”,很难学有所成。

有人绘制过一个学习成长曲线图,直观地反映了每个人在学习周期都要经历的困难。

如图所示,很多人都在“缓慢开始区”尝试了一小段时间,发现没什么变化就放弃了。只有经历了非同寻常磨练的人,才能从这一区域,进入到“加速提高区”,经过更长时间的积累,才突破进入高原区。

【二】

不断重复使用,才能把知识变成能力

飞小白:你的学习模式是怎样的?比如,学习后有做笔记的习惯吗?

Albert:我现在学习的习惯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功利性学习方式”。比如一开始我不会阅读,我就先读阅读方法类的书籍。

接着再学习选书、速读、笔记、书评、知识管理、行动管理、结构性思维、底层思维、批判性思维、认知、心智……

所有的学习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稍微有一点点开悟,焦虑情绪降低了很多,可能就是问题不断被解决,渐渐在大脑里建立了初步知识框架后,大脑就有规律了,它就有安全感了吧。

学习后有记笔记的习惯,可能是一段感悟,可能是最核心的关键词,然后会是思维导图,如果特别有启发的还会拆分细化,做进一步梳理和保存。

整体的学习习惯应该相对符合知识管理的五个流程吧,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

飞小白:记笔记也算是输出的一种方式,你认为学习后的输出,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Albert:有一段时间我坚持将读书变成文章在简书里发布,但是后面自己的拖延症犯了,没坚持下来。再后来的我的输出变成了思考,变成了各种知识的串联,可能也是在脑海里慢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吧。

最大的帮助,可能是结构化的思维让我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比以前更有深度和准确度了

飞小白:几个月来对于《成长词典》的学习,对你来说有什么帮助吗?

Albert:就如精读小程序里说的,成长词典是一个帮助我们成长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不断的重复使用,重复的使用才会让词条里的概念变成知识,进而将知识变成能力,能力提升上去才能兑换我们想要的价值。

《成长词典》的整个知识体系非常完善,尤其是如何制定目标,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提高底层思维能力等框架下的词条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帮助巨大。

【三】

用学习换取能力,用能力换取价值

飞小白:你说过你的学习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主。从你的词条评论中了解到,你曾经试图在解决自己加班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Albert:加班的问题可能是年前的问题,现在还可以。我可以接受加班,但是不能接受无意义的加班。

从职业性格测试到自己的分析,我是自由大于与家人相处大于事业的职业价值观,只要我还在为别人工作,拿自己的时间跟老板换取报酬的时候就永远解决不了。

所以我要不断学习,提高高价值区间的能力,换取更多的价值,进而实现相对的时间自由、财富自由的目标。

飞小白:有人说,加班背后的潜台词是“效率低下”,你是否赞同?

Albert:这个不敢苟同。有时候加班是很无奈的选择,比如下班时间六点半,老板六点二十过来,开个会,听听工作汇报,下班时间变成了九点半。这也算效率低下吗?

我见过上班时间拖拖拉拉,非要下班以后做的同事,拖延是问题,但是不是毛病。

这个问题可能得放到不同环境,不同人的身上去看待吧,一竿子打死的说法,很偏颇。

飞小白:最后,请你跟精读的读友们说句话吧,当作共勉。

非常感谢精读小助手给我一个嘚啵嘚啵的机会。

17年我学到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功不唐捐,一个是终身学习,与小伙伴们共勉!来,饮净这碗毒鸡汤!摔碗!干!

飞小白手记:以上就是本次采访的全部内容。

Albert在采访时强调,学习知识要不断地重复使用,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私以为,重复使用,正是所谓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突破学习曲线中的“缓慢开始区”和“加速提高区”的临界点,这个过程一定是不太舒适的。

但只有逐渐远离舒适区,才能扩大我们的能力边界。

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曾说过,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圆圈之内,就是你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

你拥有的知识越少,你的圆圈就越小,你便会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少。

相反,你拥有的知识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你便会认为自己很无知。

因为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泛,疑问也就越多。

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只有什么也不懂的,才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

因此,学习,是我们一生的任务。

愿大家都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做一个永不倦怠的终身学习者。

↓怎样不知不觉,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建你的快速学习能力的三个过程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转行做新媒体运营|疫情年裸辞后真实记录
个人知识管理的误区(by Albert)
逆向思维:学习本质就是颠覆自我认知,探寻人性和事物真相
正在毒害你的“伪独立思考”:思想的价值不是独立,而是过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