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怕万怕,最怕孩子吃错药

凯叔讲故事
儿童听故事大全
1400万父母育儿宝典

文 | 瑶淼淼


近有一则新闻很让人后怕:


一男孩误食奶奶的降糖药,陷入昏迷。


全家人急坏了,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赶。中途要转往大医院,于是报警求助。民警拉起警报,开启紧急接力式救援行动。


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男孩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说,多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真是一场让人惊心动魄的接力。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可又有多少孩子并没能逃脱厄运。


  • 2017年6月,陕西1岁半女童误食爷爷治心脏病的药,导致生命垂危。

  • 2016年1月,夫妻俩上班,仅留一个7岁大的孩子和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家,哥哥喂弟弟吃果冻,不小心噎住,最终弟弟撒手人寰。

  • 2015年10月,佛山顺德区3岁女童误食妈妈的晕车药,导致药物中毒抢救无效死亡。

  • 2015年5月,一名两岁女童误食降压药,最终导致心脏骤停,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类似触目惊心的事件层出不穷。


人民日报曾公布了一组图片,小孩子误食的东西五花八门:纽扣电池、玩具配件、钉子、玻璃弹珠、硬币......



有时候,糖果、饼干等零食的样子,与生活中的危险物品太相似,而幼小的孩子没有分辨的能力,他们会不会因好奇而品尝?


我女儿曾经买过「珍珠糖」「弹珠糖」「子弹糖」。


我问她:「吃过这种糖以后,见到真正的珍珠和玩具枪的弹珠,会不会吞掉?」


她7岁了,表示绝对不可能。


可如果是更幼小的孩子呢?当他们看到类似的物品,会不会直接放进嘴里?



玩具像零食,零食做得像玩具,难怪很多孩子一不小心就把玩具当成了零食……


小孩子误食东西,除了让大家心有余悸外,更给家长们敲响警钟: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别让那些「杀手」威胁到孩子的性命。


除了误食药物,还有不少孩子因为吃鱼、鸡等被骨头卡住,最后送去急诊的。


在电影《极限救援》里,妈妈转身的功夫,豆豆自己吃鸡肉被鸡骨头卡住了嗓子。情况非常危急,可是在送医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危机。


路上,孩子一度陷入昏迷,父母心急如焚。后来在交通广播、热心市民和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他们终于到了医院。


经过抢救,豆豆终于转危为安。那一刻,妈妈终于崩溃大哭。


就在最近,现实版的极限救援发生在四川眉山。


一名3岁男童吃东西时被异物卡喉,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家长开车送往医院途中却遭遇堵车,多亏眉山交警打开「生命通道」,火速救援送医,仅用10分钟将孩子护送到医院救治,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图文无关)

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我们都想不到,危险居然离我们这么近!


在国外,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爸爸上班去了,留下3岁儿子和妈妈在家。妈妈忙于家务,忘记把桌上一杯装着阿司匹林药水的杯子收起来。


结果,孩子无意中喝下了那杯水,中毒身亡——医生诊断死因是「瑞氏综合征」。


妈妈悲痛欲绝。爸爸虽然没有责备她,但这个妈妈从此生活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失去心爱的孩子,是世上最难以承受的事。


我们虽然不可能24小时无死角地监管孩子,但尽量确保家中的环境安全,适合孩子轻松活动,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 Worldwide-China)发布的《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数据显示,中毒是发生在家中的第一大儿童伤害。「在儿童误服的药品中,心血管类药品在三年中保持列入前三位。」


每天,因为吃错药或者误吞异物进入急诊室的孩子不在少数。80%以上发生于6岁以下的孩子,2~5岁最常见。


从发展心理学来说,3-6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并喜欢去探索。他们的行动力常常比思维力快,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想,就马上动手去做了。


最明显的就是,看到一个新鲜的东西,他会先去碰一碰,再思考这是什么。


另外,低龄孩子因为年纪小,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质,对事物的认知还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


也就是说,他们常常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喜欢模仿。


我女儿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事,直到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女儿3岁那年,送去外婆家住了几天。当时外婆买了葡萄干回家,姨妈和姨父正好也在家。姨妈爱跟姨父开玩笑,非要把葡萄干塞进姨夫的鼻子,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结果第二天,小家伙在没有看护的情况下,将葡萄干塞进了自己的鼻子。


有句俗语形容小孩子,四五岁,猫狗嫌明明说好了,不能乱碰东西,就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说好不能乱吃东西,下一秒,嘴巴又开始闲不住要去尝一尝。


于是,很多危险就此发生。


家长带孩子是辛苦的,但是「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让危险有可乘之机却是最重要的。


向前一步是危险,退后一步是安全。


去年,一个妈妈带着四岁的儿子到温泉玩,自己只顾着玩手机,儿子却在自己身后不远处溺亡!

戳视频↓↓↓


在网友们纷纷指责这位母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思考:如果我们多留意,多关注,不忽视对孩子的看管,也许,有些危险真的可以避免。


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不仅要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还要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1
保存好药品等,让其远离孩子的活动范围

专家建议,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


家里的药品一定要放置在孩子看不到也拿不到的地方,不能随便摆放在桌子上、柜子里。特殊药物最好锁起来。


要保持药品完整的外包装,孩子好奇时要如实解释给孩子听。家长不能骗孩子药物是糖果,要让孩子明白,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没有病一定不能吃。


另外,花生、果冻、小玩具等容易导致误食或呛咳的食品或物品,应该存放好,防止无自理能力的幼儿误食。


2
教孩子不乱吃东西,将安全教育植入内心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了解新闻。也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挑选一些安全方面的绘本。


比如,绘本《不乱吃东西》就告诫孩子们:不能随便乱吃东西。

莎莎太饿了,可是妈妈还没回家。于是她打开冰箱尝了过期的酸奶,发觉特别酸苦,和平常吃的不一样;还差一点啃了书桌上的塑料模具苹果。最后,她终于发现,这些东西不能乱吃。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可不可以因为太饿了或者觉得好玩,就随便吃东西?先尝试让孩子解答,家长再引导。


不断强化食品安全问题,渐渐地,孩子也明白,不能随便尝随便吃,不明白的时候,要问爸爸妈妈。



3
尽量不留孩子单独在家

低龄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还不能分辨是非。因此在家里,应尽量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如果孩子长时间不出声,需要密切关注他的行动。如果娃娃很安静时,在做这个:


即使把家里的墙都拆了,妈妈们顶多气恼愤怒,也不用担心受怕。


怕只怕,孩子在自己和大人都不知晓的情况下,吃错了东西,甚至是误食药物。



养育孩子是一个快乐而艰辛的过程,我们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该做到事无巨细。


古人的《左传》早已教诲我们,要把安全意识深深印在脑海:「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如果没有安全的保证,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所有期望和所作的努力,都是白搭。


作者:瑶淼淼,自由撰稿人,专注育儿和发展心理学研究,坚信家长的成长伴随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探寻更美更好的自己。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家庭安全
家长们注意!这些儿童玩具正威胁着孩子安全
孩子离危险仅一步之遥!孩子在家里的7个安全原则,爸爸妈妈知道吗?
揭秘宝宝发脾气背后的5大真相
只因吃了30多颗,男孩成半植物人...家中这些千万要藏好!尤其第一个,很常见
安全意识,你怎么教导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