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韵泉州——开元寺
下午两点半,欣赏完宁静安然的蔡氏古民居后,我们驱车回到泉州市区,前往下一站——千年古刹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鲤城区西街,这里是泉州的老城区,街道狭窄、商铺密集,再加上汹涌的人潮,拥挤程度可想而知。笑爸和可爸施展十八般武艺,在密集的人流与车流中挪移前进,好不容易才在附近找到两个停车位,再步行百来米来到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的桑园,相传一棵小桑树曾开出圣洁的白莲花,黄守恭认为,这是“佛法无边”的征象,于是献园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目前,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一座佛教寺院,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但据说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可见原来的开元寺规模之大!
传说开元寺的大殿在建殿之时,突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大庭1300余年来众草不生。后人在山门前竖立了一块“紫云屏”以纪念此传说。“紫云屏”为开元寺的照墙,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近400年来经受台风、地震而不塌:
X

开元寺的山门很大,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正中间的一副木质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副极其通俗且口语化的楹联乃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书:

买好门票,绕过山门,来到一条长长的走廊上。这种走廊开元寺里有东西两条,从山门一直延伸至后头的甘
露戒坛:

东西长廊之间是一个十分宽敞的广场,这里就是举办大型佛事时专供信徒朝拜和活动的“拜庭”,也就是传说中“凡草不生”的地方。笑妈特地注意了一下脚下,却发现铺地的青石板之间,绿意莹莹,可见,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啊!

拜庭两边分列着八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树龄少则200年,多则800载,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榕树下,排列着13座宋至明代的石经幢及石塔,个个造型优美,雕工精妙:


这些古经幢及石塔,形式多样,有的还有浮雕图像、铭文、题款等:


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开元寺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上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的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留下的,巍峨雄浑,保存了唐朝的风格。大雄宝殿因建殿之时紫云盖地,因此又称“紫云大殿”。因为桑树开出了白莲花的那桩神奇传说,开元寺也得到了“桑莲法界”的美称,意思是“桑开白莲的佛法圣境”。大雄宝殿上方的横匾题写的就是“桑莲法界”四个大字,但既没有落款也没有时间,不知何人所写,不过据考证应该是明代开元寺僧人的墨宝:

大雄宝殿屋脊高翘,飞檐反宇,非常漂亮:

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镌刻着捐献者的名字:

屋檐: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大殿里金碧辉煌,但不让拍照,这是笑妈偷拍的唯一一张。在大佛前方的斗拱间,有两排相向的24尊飞天,她们振翅凌空,体态婀娜,纹饰华丽,色彩斑斓。梵文里,她们的名字叫“迦陵频伽”,佛经中又名“妙音鸟”,据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是佛教中的一种神鸟。照片中,依稀能看出她们的身影,长着翅膀,像西方神话里的天使:

大雄宝殿殿后的廊檐中央,有一对造型别致的16角形辉绿岩石柱,被称为“石柱牡丹” ,为开元寺的 “八吉祥”之一。据说这对石柱原是元代泉州一所印度婆罗门教寺的柱子,寺庙于元末损毁,明初开元寺大雄宝殿重修,于是被移来用在了此处:

柱高2.7米,柱的上、中、下部被琢成正方形,三个正方形之间的部位,则被琢成十六角形。在正方形的四个面,各浮雕一个圆盘,每根石柱共有12个圆盘。每个圆盘内分别浮雕着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中国神话传说和花草图案,但以印度古代神话故事为多。石柱上的图案历经数百年时光,依旧清晰完美:

比如这个圆盘中刻的十臂人狮掰裂凶魔身体的神話。人狮是毗湿奴的化形,他相貌凶猛,把凶魔希拉尼亚卡西布抓来放在膝盖上,腾出两只手掰裂其肚皮,其余的几只手则各自拿着不同的法宝。在印度古老的神話中,毗湿奴被描绘成天国的支撑者、午夜海洋的复苏者,被誉为雅利安武士之王,浑身上下装备着令人生畏的武器:

最有意思的是这一幅,笑妈叫它“七仙女洗澡”,说的是大神克利希那看见七位婀娜多姿的美丽少女正在河里洗澡,一时玩心大起,偷窃了七女脱在岸边的衣裳,偷偷藏在树顶上偷看。众女沐浴完毕,发现衣裳不翼而飞。七个可怜的少女,赤条条光溜溜地站成一排,左手下垂遮掩着下身,右手高高上举,试图去够树上的衣裳。这样的图案出现在讲究“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佛教寺庙里,想想都觉得很有意思
,而如此“登徒子”的大神,在佛教寺庙里笑妈也是第一次见到,

石柱上也有中国元素,这花草图案就是。开元寺的古印度教石柱,一方面印证了婆罗门教在泉州传播的历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古代泉州对不同宗教的包容,各教派均能和谐共处:

传说中曾开出白莲花的那株小桑树,如今已长成了绿盖如云的千年古桑,被保护于“莲香”园中,不让游人靠近,位置就在大雄宝殿的右后方,西长廊的尽头:


笑妈隔着石栅栏细细打量,只见似乎有三棵桑树,其实是老桑树在1925年的一次大雷雨中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枝坠落在地上,僧人们将其用花岗岩托起,并镌上一副对联“此树生莲垂拱之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青春焕发,郁郁葱葱。前几年,台风将树干从托石上吹落,未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笑妈听说,有人怀疑桑树开出的白莲花,其实是白木耳。当笑妈初听此说法时,不禁哑然失笑,不过,既然“凡草不生”只是个传说,那么白木耳也很可能才是真相呢!



甘露戒坛前的空地两侧,分别种植着一株菩提树。自从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后,菩提树就成了佛教圣树:


大雄宝殿正后方的甘露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与北京戒坛寺、江苏句容县宝山龙昌寺同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结构复杂而精巧。戒坛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的莲花宝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据说甘露井就在卢舍那佛的宝座底下:
(因不让拍照,本张图片来源于网络)
戒坛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有24尊“飞天乐伎”,她们身披彩带,手持各式乐器,轻歌曼舞,飘飘若仙。这24尊“飞天乐伎”,与大雄宝殿里的“迦陵频伽”一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笑妈以前来参观时,还可以走上全木制的戒坛,近距离地欣赏这些美轮美奂的飞天,可现在,不仅不让了,甚至连照相都不许。这几张还是笑妈悄悄躲在角落里偷偷拍的,但毕竟是“做贼心虚”,手一抖,拍糊了:


不死心,再来:


甘露戒坛后面的藏经阁里收藏着各种宝贝,有“百宝楼”之称,现保存着从盛唐到民国的历代文物,还有各种版本的经书3700多卷、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等。据说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曾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藏经阁里还保存有残页。它们都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只不过,笑妈是无缘得见了:


开元寺里,有两座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它们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泉州东西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它们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和泉州人民的骄傲。参观完中轴线上的几大建筑后,笑妈去了位于拜庭东边的东塔:

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

石塔不仅雄伟坚固,而且造型优美。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显得轻盈,似乎随时凌空欲飞。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塔壁上还刻有共计80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东塔已于1997年入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位于拜庭的西边,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笑妈注意到,西塔的塔身上似乎还刻有外国文字,可惜笑妈不认识,查找了许多资料,也没找见有什么说法的:

距西塔不远处有一照壁,人称“麒麟踏八宝照壁”,是1974年从泉州府城隍庙前移过来保存于此的。此照壁原建于清乾隆年间,合绘画、雕塑、陶艺为一体,画面饰以低温烧制的彩釉软陶。照壁正中的麒麟,历经数百年,色彩依旧艳丽夺目:

开元寺里还有许多建筑,例如这个“弘一法师纪念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近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曾多次在开元寺讲经说法,最后,也是在泉州圆寂:

纪念馆的盘龙柱:

弘一法师的临终绝笔,自成一体、风格独特的弘体:

飞檐翘角,极致灵动:

开元寺有“八吉祥”,分别为桑树白莲、紫云盖地、甘露戒坛、凡草不生、石炉生烟、石柱牡丹、应梦罗汉、白鸽听经。前四个与石柱牡丹,笑妈已经看到了。另外三个,笑妈没找着出处。但在临离开开元寺之前,抬头看到山门屋顶上“咕咕咕”叫唤的白鸽,笑妈突然恍悟,“白鸽听经”莫非就应在了此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开元寺十四景 收藏了多少故事和传说?(图)
名胜|福建·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福建泉州│东正西邪?开元寺不可思议的9大奇闻,你知道吗?
泉州开元寺--紫云黄氏始祖守恭公献地兴建的闽南佛教名刹
闽:泉州开元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