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是水通道》张维波著
  • I S B N:9787802452596

  • 作  者:张维波

  • 出 版社:军医科学

  • 出版时间:2009-04-01

  • 版  次:初版

  • 开  本:16开

  • 包  张:平装

  • 定价:¥29.00



  •     《黄帝内经》的邪客篇中说:“地有泉脉,人有卫气”,把卫气与地下水相比拟。
      西方科学知识距离解释中医的这些原理就差了组织液流动这么一小步,而跨越这一小步,从盖顿提出组织液不流动的1966年算起,竟花了五十多年的时间。
      《经络是水通道》不仅是大众通俗读物,又是中医、西医学生及工作者应该研究和学习的参考书。愿生命之水常流,让生命之树常青!
      本书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九五”攀登等多个国家级经络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组织液生理学和流体力学等知识,对“经络是什么”这一千古之谜作出了回答,即“经络是水通道”。
      书中首先对中医经络的古典文献进行了训诂研究,指出最古的脉是指组织间隙,营卫之气指人体中的组织液。评述了国内外经络研究和各种经络假说,指出经络研究需解决的四大关系。在回顾了经络体液论历史的基础上,运用生物流体力学原理,提出了经络是组织间质中具有低流阻特性的多孔介质通道,其中存在向经脉和沿经脉的两种组织液运动及流体性约束,化学物质和物理信号可沿此通道传递。作者通过测量流阻/组织液压波传播和同位素示踪验证了本假说,并引证了国内外支持本假说的实验。作者还论证了神经通过血管和肌肉对经络通道的调控原理,指出穴位作为相关调控网络输入点的另一种经络形式,并通过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量和聚类分析证明了此关系。根据这些实质,作者对经络现象作了详细解释,指出经络具有传递营养物质、清除代谢废物和作为旁分泌及物理化学信息通道平衡内环境的功能。本书还对针灸、中药、武术和气功等经络治疗保健原理进行了论述,最后就经络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展望。本书第零章是新增的内容,它从美国巴特曼的喝水疗法谈到经络作为水通道的作用;在理论方面,以坎农的稳态生理学思想讨论了组织液流动的重要性:又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指出了西方生理学在组织液流动方面存在的缺陷;最后以循经推运疗法论证了经络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书可供经络研究者、医学工作者、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广大关心中医保健的人士和气功爱好者们阅读。
    【作者简介】
      张维波,1961年9月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者大学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主修流体物理。1983年考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从师于著名经络学家祝总骧教授,开始研究经络,是我国最早的经络研究生之一;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后,即参与了国家“七五”经络攻关课题。199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开始独立承担经络研究课题,又在1995年、2005年和2008年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承担经络研究课题。1993~1997年参加“八五”经络攀登项目,1998~2002年期间任国家“九五”攀登“经络的研究”专题组组长。曾于1998年赴挪威Bergen大学Aukland实验室学习组织液研究技术,2000年和2001年两次赴韩国圆光大学进行经络合作研究,2007~2008年间在维也纳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张维波长期从事经络研究,提出了经络的“循经低流阻通道”学说,2002年5月29日《健康报》整版介绍了他的研究,2004年9月15日中央十台播放了以他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寻找经络”节目,他又在2006年和2007年两次参与中央十台“点穴”和“穴位探秘”节目的录制,成为公众人物。张教授共发表80余篇文章,其中6篇文章被SCI、EI刊物收录,出版学术专著三部,获得七项国家专利,其科研成果多次在国内外获奖。除三次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奖、一次北京市奖和一次中国针灸学会奖外,2008年10月,他的“循经低流阻通道的发现”一文获得韩国颁发的国际大奖:“针灸经络研究舍岩奖”。
    目录第零章经络是水通道
    第一节巴特曼的《水是最好的药》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节坎农的《躯体的智慧》告诉我们什么
    第三节组织液的流动途径与生理学意义
    第四节杨永淑的《循经推运医学》告诉我们什么
    附:作者1997年以来正式发表的文章与著作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古典经络考证
    第一节经络概念的形成古典经络溯源
    第二节从《马王堆帛书》到《黄帝内经》
    第三节再论经脉的发现
    第四节经络的定义
    第五节古典经络考证在现代经络研究中的意义
    第二章现代经络研究历史与思考
    第一节我国现代经络研究概况与评价
    第二节西方经络研究简评
    第三节现代经络研究需要解决的四大关系
    第四节现代经络假说述评
    第三章经络是什么
    第一节再论营卫之气
    第二节经络体液通道论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经络体液通道论的补充与完善
    第四章经络实质的实验验证
    第一节经络低流阻通道实质的实验验证
    第二节组织液通道的现代西方研究
    第三节其他的实验证明
    第五章经络的调控机理及穴位相关网络
    第一节经络与气的状态
    第二节运动系统对经络的调节
    第三节心血管系统对经络的调控
    第四节穴位与经络的关系穴位的实质
    第六章经络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
    第二节经络生物物理特性的解释
    第三节可见经络现象的解释
    第七章经络的功能
    第一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经络的病理学
    第三节经络与发育
    第四节经络与进化
    第八章经络治疗与经络保健的科学原理
    第一节针刺与经络
    第二节经络与中药
    第三节经络与武术
    第四节经络与气功
    第五节其他疗法对经络的调整
    第九章经络与人类的未来
    第一节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向性
    第二节当代人类社会的危机与根源
    第三节欲望的生物学分析
    第四节经络与欲望
    第五节宗教的背后
    第六节经络与人类的未来
    后记
    前言
      读过张维波教授有关经络的论著,慕名已久。最近又专门参观他的研究室,认识了他的几位同事,承他亲自讲解研究的新进展,又有具体的感受,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
      张维波教授长期从事经络的研究,认真学习、领悟有关经络的古典论述,虚心借鉴国内同道和国外(美、澳、瑞、韩、日等)专家的经验,张维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更可贵的是:1.亲自改进和创新了测量组织液流动的压、流、阻等设备;2.亲自参加动物实验、临床观察,获得第一手数据;3.经络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中医理论的核心、精华之一,历代都有研究论著,但对它的实质还没有共识,所以它是难题、大题。而张维波教授真正做到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63章)。
      张维波教授的研究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九五”攀登等项目,他的团队研究思路比较好,研究方法比较先进,坚持合作、克服困难、共同攻关,取得了多项成果,2008年荣获国际针灸经络研究舍岩奖。代表性综合总结是《经络是什么》一书,概括出“经络是低流阻的组织液通道”,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认识,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大影响和作用。现在出版的《经络是水通道》,相当于《经络是什么》的第二版,内容更充实,概念更明确,叙述更通俗,张维波教授自己说“这次修改书名的目的就是要增加读者对本书的理解”。
      张维波教授几次高明地阐述了:“目前包括笔者和国外持类似观点的学者在内,均未能提供这一结构的形态学依据”。这将是经络研究今后工作的方向。
      《经络是水通道》不仅是大众通俗读物,又是中医、西医学生及工作者应该研究和学习的参考书。
      田牛
      2009年2月16日
    后记
      我第一次接触经络是在1982年夏天,当时我经人介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祝总骧教授的实验室了解考研究生的情况。在这里,我第一次听说人体上有经络。1982年的暑假,我在祝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1个月的见习实验,初步体验了用祝教授发明的3种方法测定经络,当时只是觉得很有趣,在随后的日子里,通过学习中医才知道经络有如此重要的功能,从此,“经络是什么”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子里,伴随了我10年。这期间,我先后形成过4种解释经络的想法。最开始是在1984年想到的肌肉缝,当时的灵感来自阅读《黄帝内经》中“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注释说“巷即空”,空不就是组织中的空隙吗,而肌肉间隙就是最明显的组织空隙。这种想法与谢浩然的思路基本相似,当时我也曾为“解决了千古之谜”而欣喜若狂。后来冷静下来才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在经络中运行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气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随后的生物物理学习中,知道了有电子激发能这样一种能量和共振转移的传播方式,当时觉得这种能量与当时兴起的气功之气有些相似,由此推断经络中运行的也可能就是这种电子激发能,遂写成了“经络的电子激发能共振转移假说”(由编辑部改为“经络实质刍议”)和“气的实质的探讨”两篇文章,当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验证有利于电子激发能共振转移的三种结构,但这时我的研究由于祝教授的课题被取消而不得不中断,我也被转到另一个专业“视觉神经生物物理”,现在看来,这个转移是非常必要的。经络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感觉生理学知识,如循经感传现象、循经麻木带等等;作为一个物理类专业的人,如果对生物学了解的不够,他对生命的认识很可能天真到让生物学家笑话的地步,而命运恰恰给我这个物理学专业的人一个深入到经典生物学中的机会。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对神经科学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行了大脑两半球之间视觉皮质信息通讯的研究;这期间还参加了“计算神经科学”的研讨班,接受了Ma邛、Ho曲eld等人的计算神经科学思想,并广泛涉猎了协同学、分型理论等最新科学思潮,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为我后来的经络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我进人心理所研究气功心理学,当时的气功已经热到发烧的地步,我也一度产生通过练气功研究经络的想法,实践证明这种带着研究想法的练功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我很快回到了经络实验研究的专业领域。在针灸所的前几年,我进行了经络电检测、经络磁特性和经络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等研究。然而,这时我的思路比较模糊,研究基本上是一种盲目的摸索,有个指标就拿来试试。当时的思维实际上正在向现在的思想靠近,如产生了“经络是发育信息轴线”的想法,认为经络可以通过特异性蛋白质识别传递发育信息,并通过化学物质的交换完成阴阳平衡的功能。1990年初,经络研究界发现了同位素循经迁移现象,对我的震动很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络形态学研究已经证明循经线上并不存在连续性的管道结构,实际上否定了朝鲜金凤汉所宣称发现的“凤汉管”结构,但是习惯上总认为扩散性物质的定向运动应该有管道的约束。当时我已经感到,这种现象与结构上的矛盾孕育着解决经络实质的契机。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长时间地思考约束同位素分子的动力学原理,终于有一天,我想到了经络可以通过流体运动形式形成无管道的流体约束,这一思想得益于我大学时所学的海流知识,海流就是一种无管道的流体运动,由于流速大的地方压力较低,故可以形成一种液体压力的约束,将一个漂流瓶扔到海里,它会随着海流漂到很远的地方,而不会离开海流的路线,同位素的循经迁移恰恰就像海流中的漂流瓶,这是我整个思想的关键。随后的问题是,什么能造成人体中的“海流”,这就涉及到达西定律的运用,并产生了经脉线组织的渗透性较好(流阻较低)和组织液向经脉与循经脉两种运动的基本假设。然后,我又重温《黄帝内经》,惊讶地发现《内经》中所描述的气与组织液是如此地相像,而经络的功能与组织液通道也非常地吻合,这一结构还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经络现象,这使得我终于确信它就是我要找的经络的实质。从最初接触经络到形成上述思路,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1992年3月,我写成了“经络的流体力学模型”一文,本以为可以大功告成了,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并没有获得多少共鸣,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有的专家一听说有流体力学甚至连看都不看。后来,我得知日本的著名经络学家藤田六郎早在50年代就有了类似的假说,并在1980年写成了《经络学入门基础篇》的100多万字专著。在大体了解了他的工作后,我知道在理论上需要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这一思路的关键在于实验验证。这时恰逢经络“八五”攀登课题开始上马,我满怀信心地投了标,当时连中科院力学所的生物流体力学专家陶祖莱教授都肯定了我的思路,并亲自参加到我的标书中。但此时这个思路还不被专家组成员们所了解,自己在实验上的准备也不充足,加之“八五”预先确定的研究课题中根本没有把我的研究方向列进去,虽然据说有的专家对我的思路很感兴趣,但毕竟为时已晚,我的标书在复审时被淘汰了,“八五”期间只能参加一些我已经知道不是最关键的工作。从1992到1994年,我一边查阅国外有关组织液和组织间质的研究文献,一边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我经络二氧化碳课题的经费进行方法学摸索,实验了组织渗透性的各种测量方法,建立了人工组织液压波传播的方法,并得遇我现在的导师之一生物流变学专家庄逢源教授,参加了他主持的中法国际生物流变学会议。经过充分的准备,1994年,我的标书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的重视,特地为我增加了1万元的经费。由于国外没有专门进行小范围流阻测量的方法,现成的方法不能准确地说明经络的流阻特性,故在1995年开始的正式工作中,我又反复更改实验方案,终于在1996年摸索成功连续扫描测量流阻的实验方法,这使我更加充满了信心。我知道,我已掌握了验证此假说的技术关键。运用这一方法,我在小型猪上发现了一系列低流阻点,并通过组织液压波传播实验证明了它们之间是连通的,最后,当我从^y照相机上亲眼看到注射到低流阻点的同位素孵锝沿着低流阻点的轨迹迁移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因为同位素循经迁移实验已经在人体上做了很多,我证明了同位素是沿着低流阻通道迁移的就相当于证明了人体上的同位素循经迁移线就是低流阻通道。1995至1996年是收获颇丰的两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读在职博士期间,我得到了一套先进的SAS统计软件,随即对以前做过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数据进行了重新统计,意外地发现了数据聚类时表现出的规律与经络理论所描述的规律完全相同。后来又用两台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验证了这种关系。穴位之间表现出的这种相关规律使我认识到人体中可能还存在着另一套系统,后来听到本所黄龙祥同志的报告,才知道古典经络中确实有两套经络系统。而这套穴位相关系统可能就是《内经》之后所建立的穴位归经系统。经筋问题是藤田六郎著作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论述了肌肉的一种反射所形成的节律性收缩对组织液的影响,而“八五”期间,谢益宽等果然发现了调节肌肉的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循经性中枢联系,使得经络问题的各个部分之间发生了共鸣,“经络大象”的轮廓终于显现出来了。从1992年确立假说到1996年底同位素实验的成功,又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总共算起来,我已然将人生最宝贵的15年时光倾注于此。本书的写作计划本来是在1年以后,由于“八五”攀登提前结题,“九五”攀登马上就要开始,而经络问题似乎仍然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我觉得不能再沉默了。经络研究需要有整体的思路,不能再盲目地摸索,不能再在经络现象上打转转;我的这些观点也非几篇文章能讲明白,故而下决心写出此书,仓促之中,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只好留待以后再作补充了。完成本书并不等于经络问题已有了最后答案。即使一个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经络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属于21世纪的科学。本后记的写作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我的思维和研究的全过程。最后,我想借此向所有曾经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家人、老师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启蒙导师祝总骧教授,是他将我带进了经络研究这一金色的园地,并教给我许多科研的方法,令我终身受益;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她在生活上和事业上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没有她的帮助,我几乎不可能完成我的事业;我的父亲在我的少年时期,就不断地给我科学上的启发,每次他去北京图书馆,都要给我借来几本科普书籍,在我的无线电和摄影爱好上,他也从来不惜投资,为我的科学意识和实验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的妻子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我在中医上的知识受到她耳濡目染的影响,而她却得忍受我的清贫和寂寞,这使我时时感到歉意。在我的老师中,生物物理所的刁云程教授是我的第二位导师,是他使我窥视了脑的奥秘;庄逢源教授和曾衍均教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他们在生物流变学和生物力学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在工作上,李志超教授曾是我的直接领导,他为我的早期经络研究创造了不少有利的条件,在我完成了这一工作后,他又是第一个积极的宣传者;李定忠教授是另一位积极鼓励和帮助过我的经络前辈,他和曹庆淑教授是我申请1992年自然基金的推荐人,还有程莘农教授和庄鼎教授,他们是我申请1995年自然基金的推荐人,在此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我还要感谢基金委领导、院领导、针灸所领导和众位老师同事们平时对我工作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我的助手李宏同志,他在小型猪的流阻测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我想提一下我的亲密朋友刘里远博士和穆祥教授,他们在经络领域的出色工作和富有启发性的深人讨论,对我形成今天的思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饮水思源,科学研究永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让我再一次地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维波1997年4月17日改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瑞科学家联手破解经络之谜:一种组织间隙中具有容积传输功能的细胞外液通道
《内经》解证 | 千古经络助抗疫(其一)——经络与免疫力
UC头条:中医经络研究获重大进展 我国学者发现经络间质通道
从“经络是组织液通道”到“经络是组织液气的通道”——兼评张维波《经络与健康》的经络研究
经络迷踪
无法解剖出来的“经络(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