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桐乡福严寺(一)

   福严寺,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境内江南古运河左岸凤鸣街道,东距县城十三公里,西南距杭州六十公里。西濒运河,远离尘嚣。

福严寺门前的路


上面挂着许多彩色的小风车,当微风吹过时风车转动,很是好看。

 


福严寺寺前有一条小河,通运河,福严寺大门前新造的“福严寺桥”。

 

紧靠“福严寺桥”的一石拱桥:名“劝农桥”,“又称凤桥”。

原来的“劝农桥”已不适合现在的交通状况,于是旁边有了新的“福严寺桥',取代了“劝农桥”功能。



市保的石碑,名称应该是“劝农桥”,怎么是“福严寺桥”

石桥是清朝的 

 


福严寺大门

   福严禅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渊源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文物之众多,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版图上都享有盛誉当地有“先有福严,再有灵隐”之说,可见福严禅寺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福严寺门票25元,不贵,物超所值。

   福严寺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历来被视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年)敕额(皇帝赐给寺院匾额)“千乘禅院”。

   福严禅寺”初为“千乘禅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易今名。几经兴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费隐禅师(名通容)驻锡福严,殿堂宝舍,百废俱修,故尊其为中兴福严祖师。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净念法师(名悟善)移住福严,募金重修,增屋益室,使丛林古刹重达鼎盛。

   一千多年来,福严寺高僧辈出,宋代的真觉,清代的费隐、净念上人,晚清的智南.民国初年的古华,抗战时期的性空、性显,都是法誉极隆的佛界名流,他们为福严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历史悠久,寺藏珍贵文物、名人字画甚多,惜乎在十年浩劫中破坏惨重。全寺一百二十多间殿宇房屋,被拆毁得仅剩六和堂禅房一间。所有文物在拆毁过程中除博物馆等抓紧收藏外,其馀全遭毁坏。福严寺这一江南古刹,历经数朝,几遭劫难,至1983年开始重修,1990年对外开放。



   凤桥北堍,曲径通幽,直抵寺院山门,俗称“山路”;南端两侧,各有古井一口,古井北面,是一片古松林,虬枝盘曲,郁郁葱葱,景致幽雅;中有巨松,北侧,便是福严寺建筑群,鳞次栉比,丹碧辉映。寺院东西,各有一条曲流卧于朱墙脚下。最北面是天中山,山后两河相抱,绿水悠悠。综观整个福严寺,劝农桥如凤嘴,古井像凤眼,山路是凤颈,巨松上大松球像凤冠,东西两曲流中的狭长小洲如凤翅,山后两河像凤尾,故有“凤地”之称,历来被认为是凤水宝地。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六年石门知县余丽元曾有诗曰∶“玉溪东去小溪通,路转桥横起梵宫。万介修篁绿云绕,一山缥缈落天中。”“绉云赠石固英豪,石供空立见亦高。从此名山千古寿,不知沧海有波涛。

   福严禅寺,前有朱垣围绕,后有绿水护持,静穆庄严,佛氛纯正。步入寺院,顿感远离尘俗,心神飘逸,名人雅士、词客骚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墨宝遗迹北宋至和二年(1056),郡人陈舜俞游福严寺后,写下了《福严禅院记》。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亦有《崇德道中望福严寺》的赞咏。清咸丰年间,户部郎中徐福谦,晚年倦游归乡,流连于“萧寺黄叶,柳影津水”中,将福严寺定为“玉溪十二景”之一,名曰“萧寺停云”。

 

   陈舜俞(公元1026—1076年),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浙江吴兴)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登乙科进士,嘉佑四年(1059年)获制科第一,北宋著名诗人,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在山阴县任知县时反对王安石青苗法遭贬,隐居白牛村著书立说,病逝于白牛村家中。著有《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纪略》,参与《资治通鉴》编纂。

    宋至和二年(1055),来游福严寺,并撰写了《福严禅院记》一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福严寺的文献资料。现在有关这座目前嘉兴最大寺院的早期历史沿革大多源于这篇文章。陈舜俞在文中说:“崇德介余杭、嘉兴之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院始唐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圣篆重熙,号命丕昌。祥符始年,改赐今名。”由此可知,福严寺始建于唐朝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初名千乘禅院,因皇帝题额,而声名大振,逐渐兴盛。至宋祥符元年1008年),才改名福严禅 

    福严寺唐宋时已几经兴衰,这从《福严禅院记》中可以看出,陈舜俞在记中记录了三名让福严寺由衰转盛的高僧:志洪、处成、继式。志洪“率其属僧,愿为十方(指代佛教),县为之告于郡,郡谨用朝廷之法,即许之”。处成、继式德高望重,从者如云,“人睨其道之胜,而徒之归如是,而众亦向钟鼓而食,斧斤而居,求于人,乐然与之,惟恐不及”。在志洪等几位高僧的主持下,福严寺重新兴盛起来。

      陈舜俞在记中写了自己前后两次游福严寺不同的观感:“予居嘉兴,小舟及其门,不远二舍,尝游于院,苔沿甓陨,圯坫不支。后三年来游,前之草莱,则兰若矣;前之瓦砾,则金碧矣”陈舜俞还在文中说崇德介余杭、嘉兴之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院始唐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圣篆重熙,号命丕昌。祥符始年,改赐今名。”

 


由里往外看大门

 


远处是大门

 

进入大门后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路边松树茂盛,两边是“福严寺佛教文化苑”。

   福严佛教文化苑位于福严寺南面,是为了配合著名的福严寺而设计建造的。它是一座以佛教文化为内涵,集宗教、旅游、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文化苑分东西两苑,西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人们了解佛教、认知佛教、体味佛教博大精深的理想场所。东苑是典型的江湖水乡园林,有石有水,供游客观光。

   苑内绿草如茵,遍植花木,尤以桂树为多。由“桂花之乡”——石门姚家埭移植而来。春来绿荫如盖,郁郁葱葱,秋至桂香四溢,沁人心脾,是游客赏桂的好地方。整座文化苑在设计上以“圆”为基本框架,离意佛教的圆满、圆融,以体现佛教的“一切皆从圆演变而来”的哲学思想。



西边“福严寺佛教文化苑”的入口



福严文华东苑示意图



里面草木丰盛中有曲折长廊200多米美人靠椅200多米



长廊



美人靠椅



长廊的亭台里美人靠椅,有竹木座椅,清净优雅,舒心。







   该护生画集长廊九曲长廊,蜿蜒曲折,长约300米,挑选了丰子恺先生《护生画集》中的近百幅作品,邀请漫画家谭森泳亲自手工绘制,格调与丰子恺倡导的爱生敬养思想一致。



长廊顶棚上的丰子恺的漫画



   丰子恺为自己的漫画配的诗:闻见蜗牛走,亲为筑坦途,此君家累重,莫教步崎岖。





福严历史文化展馆



树木茂盛绿色养眼

树木茂盛绿色养眼

树木茂盛绿色养眼


影视厅




大理石做的指示牌



远处就是“方外楼”

 

在东苑东南角有一高18米的方外楼上为亭式,四角翘然,下为台式,四洞相通,中有一柱石级依柱盘旋而上,结构奇巧,叹为观止。



在这清灵水透的寺院,高高在上的方外楼一定聚集了不少的仙气。方外,世俗之外的意思,旧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旋转阶梯有西洋风味



   普济亭和湖中三石。三石分别叫“绉云奇峰”、“玲珑飞来”、“瑞云慧照”。三石皆奇形怪状,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曾根据“言山石之美者,俱有透、漏、瘦”三字观点,品赏出三块奇石,史称江南三大名石。福严禅寺的“绉云石”便是其中一块,和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齐名。不过,这三块石头并不是当年李渔品赏的那三块石头。当年福严禅寺的“绉云石”已辗转到了杭州。

 





“恩惠双亭”,一个叫“慈恩亭”,另一个是“惠云亭”。

   恩惠双亭”是为了纪念清初大力将军吴六奇与浙北名士查伊璜之间的奇遇而筑。当初吴六奇雪中遇救,日后查伊璜海外得石,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两亭紧紧相连,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三百年前那段知遇必报的感人故事

 






曲桥流水












 


据说三块石头中“绉云奇峰”就的模仿当年的“皱云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九十八卷
全球拜佛绝佳地----无锡灵山
灵山大佛:你一生应该去参拜一次
印象华东/无锡灵山大佛
散文||灵山胜境净玻璃
【苏龙参访】苏州宗教胜迹(62):常熟市宝岩禅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