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利-复活节岛-Orongo-Rano Kau

我们在复活节岛上的最后两个目的地是Orongo鸟人村和Rano Kau火山口。它们在岛的西南角,机场的南侧。Orongo鸟人村,网上有人把它翻译为奥朗戈鸟人村。

 

从Ahu a Kivi到奥朗戈鸟人村的途中,经过Maunga Terevaka火山。

Maunga Terevaka火山是岛上最高的火山,海拔511米。山顶上竖着三个十字架。1864年法国天主教司铎耶乌劳德(Eugene Eyraud)来到此岛,为在岛上第一个定居的外国人;至1868年,居民信奉天主教。安加罗阿小镇上有一座小教堂。

车到了奥朗戈鸟人村的游客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的地面上画着一个鸟人的图案。这是一种与巨人石雕截然不同的文化——“鸟人”(Birdman)文化。奥朗戈村就是“鸟人”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因此也常被人们称为“鸟人”村。它大约建于公元1200年左右,是复活节岛上一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鸟人”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巨石雕像时期结束相当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雕像时期耗尽了岛上所有的自然资源,岛民的生存十分困难,致使部落之间为了生存厮杀争战连年不断,最后,在某一时刻各部落之间达成共识,分享资源,采用这种比赛来选择首领。1868年天主教传教士来到岛上传教,全体岛民皈依天主教,“鸟人”文化时期也就从此结束了。

穿过游客服务中心,山坡上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开着许多小花。山坡下就是浩瀚的南太平洋。

远处的小树林也很美!

这是通往奥朗戈鸟人村的土路。

我走在最后面,边走边欣赏,边走边拍。在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地方,来一次徒步旅行真是舒服极了。

小路在山坡上蜿蜒曲折。

快到奥朗戈村的地方,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以看到海中的三个小岛。

 

这三个小岛分别是莫图努伊(Motu Nui y)岛、莫图伊提(Motu Iti)岛、和莫图考考(Motu Kao Kao)岛,最远的是莫图努伊岛,最近的是莫图考考岛。每年春季海鸟来到这三个小岛上产卵、繁殖、繁衍生息!有了繁衍也就有了希望。

用长焦镜头看一下。

有一艘快艇驶过。

这三个不起眼的小岛就是“鸟人”竞赛的场地。在乌燕鸥(拉丁名:Sterna fuscata)繁殖的季节,岛上的各个部落都会派出一名选手聚集到奥朗戈村,他们暂时住在村里的那些石屋里,等待乌燕鸥到那三个小岛上筑巢生蛋。当人们看到乌燕鸥飞来后,就会给选手们发出信号,选手们听到信号后立刻离开石屋,来到面对那三个小岛的悬崖峭壁上。

所有选手都要爬下这个300多米高陡峭的悬崖,然后游过近2公里鲨鱼频繁出没的海域,有些选手也许会借助"拖拖拉芦苇"扎成的小筏子,游到莫图努伊(Motu Nui y)岛,他们必须在小岛上找到乌燕鸥下的第一个蛋,然后小心翼翼的带着这枚蛋游回到悬崖下,再爬上悬崖回到奥朗戈村,把完整无损的蛋交给他的部落首领。这是一项充满着挑战、危险与死亡的竞赛,每年都会有选手无法返回奥朗戈,他们不是坠崖而亡就是葬身鲨鱼之腹。

第一个带着完整鸟蛋返回的选手的部落首领将成为新的“鸟人”,并将成为未来一年的全岛首领,控制和管理全岛的资源和事务,他所在的部落会得到其他部落的供品,并具有获取鸟蛋的特权。新“鸟人”将在奥朗戈村前的宗教祭拜场地点火主持祭拜仪式,然后小心翼翼地在手心里捧着鸟蛋,带着他的部落一路跳着古老的舞蹈,从悬崖来到一处专门的“鸟人”住所。

不过,尽管“鸟人”有很大特权,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旦成为“鸟人”,他必须剃掉所有的头发、眉毛、甚至睫毛,头上涂成白色,在特殊的“鸟人”住所里把自己禁闭起来,除了主持宗教仪式,他平时不得与家人接触,不许洗浴、理发、剪指甲,这样的日子他要过整整一年,直到新的“鸟人”被选出来为止。这种生活被认为是对神的一种牺牲,所以“鸟人”死后会获得很大的荣誉。

听起来,这好像是一种奇特的竞选方式。不过还算公平,比起厮杀争战好多了。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鸟人”文化建立了一个“岛民命运共同体”。

再往前走,就到了奥朗戈村。

村里共有49间椭圆形的石板屋。

每间大约是2米宽、8米长、1.5米高,石屋的墙厚约1米,全是用玄武岩石片垒起来的石屋,结构和建筑风格与岛上其它地方的古船形屋截然不同,这样的石屋在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人居住的其它岛屿是没有的,而这种全石质结构和细腻的建造手法却颇具南美风格,因为没有历史记载,是什么人建造的这些石屋已无从考证,现在普遍认可的说法就是岛上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建造的。

石屋并不都是独立的,有的在内部互相连接,小小的方形入口据说是起防护作用的,有紧急情况时可从里面用石块堵住入口。另外,这个临海的悬崖上气候多变,常常风雨交加,用石块堵住入口也可以防雨挡风。按理说这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并不是理想的居住地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石屋村呢?有一种说法是奥朗戈村建在高高的悬崖之上,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古人们祭拜太阳的地方。

当年的奥朗戈村,还坐落着全岛唯一的一尊用坚硬的玄武岩雕刻的巨人雕像,而岛上所有其它的巨石雕像则全是用较软的灰黄色凝灰岩雕刻的,这尊雕像高2.5米,雕刻得极为细腻精美。1869年英国军舰Topaze号从复活节岛窃夺了这尊雕像,将它带到英国作为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

2013年9月16日我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亲眼目睹了这尊雕像,从此去复活节岛的念头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里。

这是石屋的一个入口。

照片左侧的草地上有一块牌子,圆圈中间打着叉,这是提醒游客“不得入内”。周围还有专人负责巡逻,保护遗址。

继续往前走,前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碗。

这就是Rano Kau火山口。网上有人把它翻译为拉诺考火山口。拉诺考火山口是岛上最大的火山口,也是岛上三个储存着淡水的火山口之一。火山口的直径约1.5公里,深200多米,火山口就像一个大碗,碗底里是一个淡水湖,水深近9米,为小镇居民提供着用水。

我第一次见到火山口,顿时被镇住了。往前走几步,再拍一张。

仔细看看它的底部。

斑斑驳驳的水面上覆盖着一片片奇特的高大芦苇,叫做“拖拖拉芦苇”,植物学家称之为美洲淡水芦苇,与秘鲁印第安人在"提提卡卡湖"沿岸用来建造房屋和船只的芦苇相同,这种美洲淡水芦苇是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复活节岛上的呢? 至今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不管这种芦苇是怎么来到复活节岛的,它已经成了岛上最重要的植物之一,岛上的先民们不仅用它来造船,而且用它来盖房子,它还可以用来编织垫子、篮子和帽子等。

根据多年前岛上一位神父记载的传说,这种芦苇是当地一位名叫乌鲁的祖先带来并在火山湖里精心培育的。而挪威著名人类学家托尔·海尔达尔则认为,这种芦苇有可能是在史前时期由古秘鲁人从南美大陆带到复活节岛的,另外有科学家认为也有可能是鸟类把这种芦苇带到了复活节岛。

我们走到拉诺考火山口的另一侧。

从这里观赏拉诺考火山口更好。

经过千万年来自太平洋的强风、雨水的冲刷侵蚀,大碗的临海一侧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在这石碗外的悬崖峭壁下就是浩瀚的太平洋,景色十分独特。

拉诺考火山海拔324米。站在山顶再看一眼远处的安加罗阿小镇。

山脚下的机场。

回酒店吃午餐。

这是酒店餐厅里悬挂的“朗戈朗戈木板”的仿制品。

“朗戈朗戈”是复活节岛最神奇的谜团之一。它是一种“会说话的木板”,当地人称做“科哈乌·朗戈朗戈”。最先认识此木价值的,是法国修道士厄仁·艾依罗。厄仁在岛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复活节岛的古老文字。

“朗戈朗戈”是一种深褐色的浑圆木板,有的像木桨,上面刻满了一行行图案和文字符号。有长翅两头人;有钩喙、大眼、头两侧长角的两足动物;有螺纹、小船、蜥蜴、蛙、鱼、龟等幻想之物和真实之物。厄仁在世时,这种木板几乎家家有收藏。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结核病,很快便去世了。他死后不久,由于宗教干涉,“朗戈朗戈被一一烧毁,几乎绝迹。由于战乱等原因,岛上已找不到懂这种文字符号的人了。世界收藏的木板只有20多块。分别保存在伦敦、柏林、维也纳、华盛顿、火奴鲁鲁、圣地亚哥、圣彼得堡的博物馆里。

然而有识之士都认为,“朗戈朗戈”文字符号,是揭开复活节岛古文明之谜的钥匙。100多年来世界许多学者为破译它倾注了毕生精力,但一直没有人能破译。

餐后我们便去机场。下午14:50我们要乘坐智利航空LA 842航班飞回圣地亚哥。复活节岛机场的候机楼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土制的大风扇,又闷又热。终于登机了,飞了4小时45分钟,晚上21:35分我们回到了圣地亚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南美游(二)智利复活节岛
探秘复活节岛(7)火山口里的谜
大头的故乡 3 : 西海岸,残酷的鸟人竞技赛
在行走中得到升华一一南美四国十南极探险旅行之智利篇
走进世界十大水乡 如画的世外桃源
划过水面的鸟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