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态不对,健身白费

前言

社会在高速的发展,现代人的身体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其中肩颈腰腿痛是逃不掉的魔咒。有人说,疼痛是因为运动少了,但是下了健身APP后,各式各样的体系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究竟应该相信什么呢?


迷惑



1 网络软件,害人不浅


在大众健身行业和职业体能行业,都存在一句话。无评估,不训练。为什么这句话如此重要呢?因为,这个评估环节就像你去医院看病,医生都还没有给你诊断和照X光,就让你开始手术,你觉得合理吗?很明显这是不严谨的。


运动中的力学


评估环节中包括三个大类,第一是体态。第二是身体体表指标(如脂肪率)。第三是身体能力(如心肺耐力)。

其中,体态评估是训练的第一位。体态评估完全基于“生物力学”,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座楼房改造,而如果楼房地基就是歪的,上层建筑一定会崩塌,而且负重越重,崩塌的概率就会越大。体态评估就是来找到歪掉地基的原因,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它。

建筑房屋结构图


网络健身软件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在没有任何体态评估下就开始训练。这就好比没有施工执照,地基都不稳的大楼开始了向上修建,其中造成的风险和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Margareta Nordin.2013年



2 体态评估中的黄金动作-过头深蹲


大众健身和职业体能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特别在职业体能中,运动员的“安全性”比“运动表现”更加重要。作为职业体能教练员的笔者深知其中的道理,一个NBA的运动员可能每年会产出上亿的商业价值,如果该运动员受伤,他所在的外聘体能公司将会面临巨额的赔偿。

姚明在体能教练员指导下练习高翻


为了将受伤率降到最低,职业体能会使用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来评估,我们称之为过头深蹲。同样,过头深蹲被FMS评估体系和NSCA柔韧性评估体系共同收入。


NSCA肌力与体能教材.13-29.测试柔韧性-过头深蹲


过头深蹲评估全身90%的关节。在踝关节,髋关节,胸椎,肩关节灵活性方面已经做了全面的筛查。如果这些关节灵活性范围受限将无法完成该动作,而这些灵活性关节受限往往会伴随“筋膜紧张”引起的“力线失衡型张力劳损”疼痛。

JOINT BY JOINT理论


过头深蹲同样也筛查了“神经控制”这个软件,深蹲下便倾倒或是膝盖内扣,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运动控制”系统紊乱造成,而这个紊乱和“神经发育”息息相关,“神经发育”的失衡同样也会造成“神经性疼痛”的出现。

DNS-动态神经肌肉控制系统发育



3 体态不正,无法募集到目标肌肉


在媒体的诱导下,目前刮起了全民练“翘臀”的风潮。而我们都知道练臀必须使用到“力量训练”,其中为了刺激激素和神经募集,大重量的深蹲和臀翘是肯定需要的。


媒体所喜爱的翘臀


但是,如果在错误的体态下,大重量不仅不会刺激到臀大肌,错误的力线会产生“剪切力”,甚至会杀掉你的膝盖和髋关节。


力线的中立位意味着,受力是否正确,力量是否按照我们的预期路线传递给了指定的肌肉。例如,深蹲中受力的是臀大肌还是膝盖,臀桥中受力的臀大肌还是腰椎。只有上下正确的体位才可以训练到相应的部位,而错误的体态则会伤害关节。


关节上下的力线不对位导致“剪切力”




4 决定体态的是筋膜和神经,而非肌肉


在20年前,著名的物理治疗师扬达博士提出了那个家喻户晓的学说,上交叉综合症和下交叉综合症(骨盆前倾)。

对于含胸驼背来说,前侧的肌肉紧,后侧肌肉无力所以造成了上交叉失衡。这个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过去的解决方案却存在争议。过去我们往往会在前侧做PNF(MET),后侧做菱形肌激活来达到效果,认为把紧的肌肉能量激活就可以恢复弹性,但是这里面往往忽视了筋膜的重要性。


上交叉综合征


我们忽视了肌肉为什么会紧张这个事情。肌肉的紧张并非肌肉本身产生,因为肌肉并未有瞬间粘连的属性。而那层把肌肉包裹住的筋膜确有这个魔法,筋膜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沙发伏案30分钟,站起身来伸展胸和腰,这时你会听见从胸骨传来巨大的脆裂声响,而这个声响其实就是筋膜已经开始粘连后的撕裂声。

本质上,让肌肉变紧张的,其实是这一层包裹在肌肉外的筋膜,而非肌肉本身。


白色部分为肌筋膜


解决了筋膜这个“硬件”,我们再来看神经这个“软件”。

神经其实是一根分枝众多的电线网络,主要有发出信号和接收信号两个作用。这根电线完全控制了肌肉,肌肉离开了神经就像离开了布线的提线木偶,会整体塌陷。我们常常看到喝醉的人东倒西歪,因为酒精破坏了神经信号,肌肉陷入无法控制的状态。

实质上,控制身体力量和动作执行的主要是神经,而不是肌肉本身。


提线木偶


交叉性的综合症要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打开“紧张面”的筋膜,让“无力面”的神经变得强大。而往往,硬件会导致软件跟着出现问题,筋膜和神经也并非孤立。


2013年笔者根据《解剖列车》,制作的筋膜张力模型




5 生活方式是无法改变的,只调整不训练是无效的


身体因为筋膜的粘连而导致了体态的失衡,而筋膜好端端的干嘛要粘连呢?因为人类的姿态改变了身体受力的方式,受力越大的地方,筋膜粘的越厉害。


腰部在伏案坐位式达到极大的压力


如上图所示,伏案坐位时候,腰部达到空前的压力。敏锐的筋膜感知到了这个压力,开始了自我保护式的粘练,纤维细胞开始大量的增生,腰部筋膜的粘练甚至导致了整段筋膜的缩短,因为浅背链筋膜是一个整体。


浅背链筋膜


从西方物理治疗的角度,我们使用大量的筋膜手法释放技术来打开这层粘练住的肌筋膜。体态的归位会让疼痛突然的缓解。中医则会使用经络理论用针灸来治疗,例如上个月笔者处理的腹部筋膜粘连导致胸椎受限,在针灸的“腹针”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技法。



调整螺旋链后的颈前深蹲



但是好转只是暂时的,因为身体受到的压力并没有改变。回去依然要伏案工作,上班是坐姿,下班开车吃饭是坐姿,连上厕所都是马桶坐姿。

腰部的压力继续增大(颈椎前引同理),疼痛再次出现。我们反复在缓解疼痛和制造压力中循环,因为生活的方式是无法改变的,社会发展到以坐姿为主要形式的模式,没有人可以推翻。

单纯靠调整体态的手法和针灸,无异于亡羊补牢。如何根治神经和筋膜问题才是关键。


颈椎腰椎受力巨大的坐姿工作



6 最终解决体态问题,靠的是高强度力量训练+拉伸


体态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筋膜和神经的健康成长问题。

既然用手法体态已经把归位了,下一步就应该研究如何把神经变得更强壮,把筋膜变得更流畅。既然生活施加给关节的压力很难改变,我们则需要变得更强,只要你够强,自然可以抵抗这些压力。


91岁 硬拉 130KG


在神经成长方面,我特别推荐大家借鉴“力量举”powerlifting。不同于医学对神经的认识,在运动科学中,合理的运用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计算好强度和周期,神经会发展到惊人的程度。

力量举虽然是一个专项,但是他对神经成长的训练方式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绝对力量绝大部分来自神经的强大,而非肌肉(希望肌肉肥大可以借鉴健美训练)。正如以上的视频91岁的老爷子硬拉130KG,他并非有巨大的肌肉量,他靠的无疑是神经。

绝对力量的成绩也并非空穴来风,它是集合了筋膜健康,关节强健,肌肉神经系统成熟,代谢系统发达的总合。而这样一个硬拉130KG的老人体态绝对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


在实际课程中,笔者也多次证明了这一点。笔者帮助过许多体态受限或疼痛的学员解决问题,在用手法解决了筋膜和呼吸问题后,笔者都是尽快让学员进入高强度的力量训练阶段,赶紧把这个好体态用力量训练固定下来。

例如,以下这位前省队水球主教练,前2年腰椎莫名疼痛,每2个月乘飞机去外地治疗。后笔者发现该教练为筋膜粘练,神经力量退化导致。筋膜手法后训练1个月力量,腰椎再无疼痛。


某省队水球主教练


理解了神经成长后,笔者推荐使用瑜伽的部分动作来实现筋膜的流畅。

在力量训练后,身体体温提高,筋膜刚好被融化,这是一个极好的拉伸时间。筋膜就像一滚烫的铁水,通过这个拉伸冷却来延长缩短的筋膜。

筋膜的延长式拉伸不同于肌肉的单关节拉伸,我们需要思考筋膜整体的延伸,例如我们利用瑜伽中的犁式来伸展整个浅背链筋膜,利用眼镜蛇式伸展浅前链和功能链筋膜。


笔者利用犁式拉伸整个浅背链筋膜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使用到从“物理治疗”到“运动表现”中的整个思路。而结构的上下打通成为了每一个教练发展的必经之路,SPSB模型正是基于此思路构建起来的。


SPSB模型,林子易智做



7 医生无法替代教练


我常常想起2013年在老家,笔者带着一个会员去找医生,教练需要根据医嘱来进行训练。当和一位骨科医生讨论该会员的筋膜问题时候,医生表现出极其的吃惊和不解。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这只是一个腰肌劳损而已,开张膏药就足以。

医生也并未学习过FRT和力量训练,医学和运动科学本身就是两个学科。对于运动康复和运动表现领域,其实医生也一无所知。


传统医学的解剖


随着学习的越来越深入,笔者也遇见了很多知识的盲区和未知的领域。

过去很多认为正确的真理被一次一次的颠覆,又被一次一次的接纳。我们在一次一次痛苦的推翻自己后,出现了“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过程。

而最终,当回过头来,我们终于学会了包容。


知识的认知迭代


国内的健身行业的确是鱼龙混杂,不过国内教练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没有学科的限制。在欧美国家,因为制度的严苛性,健身教练是不可以参加物理治疗的培训的。而这个限制在我国是没有的,我国有大量爱学习的健身教练常年花重金多方学习,知识量水平远远碾压国外不少健身教练。


跳出学习和认知的舒适区是痛苦的


当有一天你的腰酸腿痛,需要锻炼的时候。不妨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再排查了病理问题后,不妨还是老老实实去健身房按照教练的指导,专心的训练,说不定你的教练就是一个横跨学科领域的高手。


跟着专业的教练才是正确的训练路线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或是健身教练,不如和林老师一起打开双眼看世界。今天要推荐的这本《筋膜释放技术-身体结构平衡调整》是托马斯梅尔2017年出版的筋膜松解的书籍,其中涵盖了《解剖列车》的内容和实操,想要一探筋膜神秘面纱,不容错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肌筋膜触发点的图解
推荐 | 没读过这本书,你就永远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腰方肌的重要性,你真的知道吗?
浅谈运动康复师的自我修炼
步态与体态纠正| 微信群课程
FR·功能解剖触诊术(功能幅度释放技术课程)(1)(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