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从专注到「定」
userphoto

2023.08.17 中国香港

关注


我透过「全部生命系列」希望表达——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出无限、绝对、永恒、自由。

在谈「定」之前,我有必要从意识科学的脉络,也就是意识谱(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首先探讨人类意识的组成。

贯通全部意识的连接,我们称为「定」。

人类从古到今都知道,「定」离不开生命更深的层面。「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走到最后,是透过一体来看人间。因此,这本书所要谈的「定」,跟几乎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透过练习或努力,也是追求不到的。

可以追求的定,是人间的定,短暂的定,我在这本书会称之为「小定」。

然而,我在这里想带出来的,是永恒、无限大、大喜乐当中的定,或说「大定」。

最有意思的是一其实,这里所称的大定,比小定更不费力。

事实上,小定是费力,要透过苦修、练习才可以得到,反而是更大的工程;大定,才是你我最自然、不费力、最单纯、最放松、最舒畅、最宁静的状态。

活出大定,比我们每一个人想的,都更简单。



第一章提到,一般的静坐是透过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也就是主体守住一个客体,比如「我」守住「呼吸」。守住的客体,可以从「呼吸」,进一步变成守住「单纯的观察」呼吸或守住「数」呼吸。
我在《静坐》也用了很多篇幅表达——这种通过主体和客体间互动而来的专注,可以透过单一感官,比如观想的眼根或听声音的耳根来达成。前一章也提过感官的作用,因为这个观念太重要,我想再强调一次——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感官来得到专注。
举例来说,持咒,一方面用口发出声音,以及耳根来听。例如准提咒还以观想守住心轮,也就是再加上眼根的作用。任何呼吸的法门,也是如此,除了观想,还可以透过觉察气流经过身体的触觉,来帮助守住注意力。
然而,这里所讲的专注,本身还离不开时空。时空本身含着我们感知的构架,任何可以用感官去专注的,也离不开时空的范围。
也就像下图里的人,看着眼前的小蚂蚁,而把全部的注意力专注在眼前的小蚂蚁,甚至和小蚂蚁合一。这本身是一个功夫的产物。当然,小蚂蚁是一个比喻,对象可以是呼吸、可以是观想、可以是持咒。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透过静坐来专注,主要的目的是让主体和客体合并,最终跳出时空。也就是——用时空来超越时空。
怎么跳出时空?
也就是我们注意力集中在一点,这个点总是会小到一个地步,低于时空的法可以运作的范围。这样的点,我们称为奇点。透过奇点,自然穿过时空,到另一个意识状态。奇点,也可以称为singularity(或point of anomaly意思是——意外的点)。
用物理来说明,我们一般体会得到人、东西、动物、植物,这个范围的维度是受牛顿力学所管制的。但是,当维度的尺寸小于普朗克长度(~1.616*1035m),自然不受牛顿力学管制,而进入了量子的世界。在量子的范围,我们一般体验的时空完全不存在,而进入了一个以不同物理法则运作的世界。
反过来,当维度的尺寸大到一个地步,也是一样的。只要超过时空的管制,一样适用奇点(「意外」的观念)。我在这里虽然用小到无限小来举例,但也可以用大到无限大来描述。
我想再讲清楚一点,只要意识达到了奇点或意外点这样的临界,就好像进入一个黑洞或白洞,自然带我们踏进另一个意识状态。我们一般难以想像,通常会将这个状态称为超越(transcendence)。
奇点,或意外的点,还是透过时空的角度在看世界。站在这个角度,还有一个奇点好谈的。
然而,它其实是一个超越的窗口,一点也没有什麽意外。它本身就是人间各种现象的共同点。
严格讲,其实透过时空,要跳出时空——也就是从无常、相对、有限的范围,跳到生命的永恒、绝对、无限—— 无论透过奇点或任何点,都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把我们的注意缩小或扩张到一个范围,让它自然融化到一体或整体,我们也就自然超越了。超越,或解脱,其实是生命最普遍的现象。但你我透过人生的洗脑,都忘记了,反而认为解脱不可能,或需要透过很多功夫练习专注才能达到。
真正的超脱本来就有,倒不是透过一个奇点或任何时空所带来的点。
这一个关键是最难懂的,因为不符合头脑这一生所累积的逻辑。我才需要透过这本书一步步谈下去,把人生最重要的这一堂功课带出来。
虽然如此,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踏实地回到专注,回到最基本的练习。透过这些方法,让念头不断的「动」,踩一个刹车,让我们至少体会到麽是专注,什麽是意识集中。这本身已经是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状态,能为身心带来一个放松和大的调整。
你我只要体验过这种专注,自然难以忘记。
回到静坐,比如说,假如我们观察一个点(例如「呼吸」),只要投入,自然会体验到这种合一的状态。熟练了,没有「人」在观察,也没有「东西」被观察。主体和客体的界线消失,我们自然达到前面所讲的「超越」。
超越,最多也只是让念头暂停,而成为一个意识的门户,让我们达到「止」(samatha)的境界。
假如我们可以把这个暂停拉长,从一个瞬间,延伸到下一个瞬间、一连串的瞬间。延续下去,也就成为古人所称的「定」(samādhi)或三摩地。自然会发现在意识层面带来不可思议大的转变,甚至,对我们可能是个脱胎换骨的体验。
专注所带来的「定」,除了可以延长停留在瞬间的时间,当然和一般的专注也有一个深度的不同。一般要透过静坐彻底达到念头的「止」,主体和客体要完全合并,也就是「我」和「对象」之间的一切距离完全消失。
「定」和一般的「止」不一样。一般的「止」最多是让念头停下,而「定」除了主体和客体彻底合一,还含着一个无所不在的感觉。
也就是说,还是有一个意识知道,但这个「知道」扩散到每一个角落。「我」突然是「你」,是「呼吸」,是眼前的桌子、椅子,是世界,是宇宙。
意识可以到任何角落,可以扩张到整个宇宙,也可以缩小成不可思议小的点,落到任何角落。它可能是永恒的,也可能完全没有时间的观念。重要的是,还是有个「知」,然而这个「知」没有一个基准点——就好像「知」知道「知」,没有哪一个主体在知道,或一个客体被知道。
这种状态不是理论。一个人有过这种经验,会得到一种平静与喜乐,是人间很难想像,也难以理解的。所以,经历过这种状况,不见得会想和人分享,也没有语言可以描述这种状态。就连我在这里讲的,最多也只是用比喻勉强去形容。一个人要亲自体会,才可以理解这种经验的可贵。
虽然这种体验相当难得,但是,我在这本书要强调的是,这依然离不开「有」或是「做」,还是站在「有」来体会。最多是通过「动」得到「不动」,但接下来,早晚还是会回到「动」。因为我们人本身的构架,就是「动」和「有」所组合的。
所以,任何人透过前面所谈的静坐功夫达到「止」,甚至是「定」。无论持续多久,这个「定」也只能说还是短暂的。因为本来没有,突然有,本身还是受条件制约,最多还是无常,早晚还是得要回到人间。
甚至,从这种「定」回到人间,很可能没办法整合经验的落差,而在心里造出矛盾,感觉处处不对劲。这也是过去许多修行者所面对的「落空」的境界,发现好像透过「定」所带来的「止」和生活没办法兼容。甚至有时候会有严重的忧郁,想从人间彻底舍离。
也有些修行者,在这个时候会认为自己开悟。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在这种状态,讲话变得很慢,闭着眼睛,带着安静的念头,不希望别人打扰这种安静。我还认识相当多的修行人,不光认为不讲话代表定,甚至在这定中带着一种隔阂、可以说是不友善的感觉,让身边的人相当不舒服,没有安全感。
这些朋友忘记了,真正的定是喜乐,是「在·觉·乐」的体现,是温暖的存在,会让每一个人、甚至动物都想接触。这些带着隔阂感的朋友,我们最多只能称之为淡定,其实是一种冷淡。
至此,我只能这么表达——透过这种「定」,一个人确实在这个时候得到静。但是,这个宁静并不完全是从心出发。或者说,因为不是守住心,还产生一种矛盾。这种静,最多是靠「不动」而来,充其量只能算是「动」或「有」在二元对立构架下的对等(counterpart)。

—END—

作者:杨定一

图片:来自书籍

版权:归属原作者

【推荐】:

杨定一博士:2023年度「清醒的呼吸」全球线上共修正在进行中

本分享仅供参考学习,多精彩内容,请购买杨定一博士正版书籍,感恩订阅。


全部生命系列

Totality of life

人的健康,身、心、灵从来没有分开过。杨定一博士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门与哲学系统,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表达,帮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潜能。

文字作品

 ← 左右滑动 

文字作品 健康与运动作品可随时参考,其他作品建议依序阅读。

音声作品

← 左右滑动 →

音声作品 已上架千聊App「风潮放松精品课」,见下方第一个二维码。

二维码导航

博士所有音声作品已上架千聊App,适合大陆朋友使用(内含线上共修课程、冥想引导、真原运动教学视频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望值管理能力、阈值自控意识、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而是清醒、直接、直观、透彻地,透过人类世界这层空间,直接观察到宇
愿新年,胜旧年,多喜乐,常安宁
转:至味清欢,烟雨人间
陈嘉珉:读彬宇先生《国学旨归:干支哲学》赋偈(107)——第二章:人是时间的函数\第三节:周易唯象学揭秘中国文化(之三十五)
现代西方哲学15讲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