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遗稿钩沉:无中生有是真有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此文作者韩竞辰(1956 - ),韩氏意拳创始人,祖籍河北,生于上海,长在新疆,其父韩樵是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的入室弟子。韩竞辰曾言自己三十岁之前不懂拳;后立志随父学拳,前后十数年,苦心孤诣,始悟拳学真谛。韩师对拳学的探讨并不局限于拳术本身,认为传统武术的根基在于传统文化。近年来,韩师深感传统武术精髓的丧失,为此不辞辛劳,积极致力于韩氏意拳的推广工作。韩师教学不拘一格,善于使用现实生活的语言解释深奥的道理。(以上内容源自网络)。本文收寄之日为2001年4月3日。作者照片源自网络。

本文作者
 
一门学术一定要讲清楚”,九旬老人韩樵先生(作者父亲)如是说。

作者遵父命撰写此篇。

自拙文《二争力是夺命索》发表后,不明者有,疑惑者有,反对者有,赞同者众。

有人提出,“没有了二争力,这拳怎么练,桩如何站?”亦有人将此文视为标新立异之作。

作者试从“立”与“破”两个方面论之,力求给读者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作者从学拳第一天起,父亲教我不要用力,“仅限于将手拿起来,保持好姿势就可以了。意拳本是无中生有,在无力中求有力,这个力才是真正的劲”。当时自己年龄小,不明此意,以至于走了许多弯路,等到明白时,才认识到父亲的教导,与王芗斋先生论述拳理,是一脉相承的,先生有云:“一用力便是错”,“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此为意拳正理,舍此无他。

用力与不用力是相对概念,大凡我们将有位移的行为,划为用力范畴,将无位移的状态划为不用力范畴,如坐着不动,站着不动,躺着不动,统属于不用力范畴。

意拳为何要采取不用力状态,作为拳术运动的起始,讲起来原理很简单,正是由于简单,许多人才不相信。意拳学理是崇尚自然,运用自然,意拳是寻求自然良能表达的拳术,反对人为臆想臆造。盲目追求力量的增长,孰不知已离拳学一道,相去甚远。自然良能只有在不用力的状态时(自然状态),才得以彰显。除此自然良能无以为表,无从体认,自然良能的获得永无望矣。先生有诗曰:“这个运动真奇妙,不费力,不用脑,不其然而然,莫之至而至”。在自然界中的浑元状态,所有相对静止的物质,都具备浑元条件,所以物质表现为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说物质受到的各种力处于均衡状态,因此,物质是静止状态。拳术的浑元思想,就是这样开始,扩展,达至更高层次的浑元运动形式。这才是具体浑元思想的认识与应用。

若论“无中生有”的理论根源,当追溯至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不如是,安有“老庄佛学似”一语,返朴归真的道理亦在于此。传统文化中的“无”,与现代文化中有没有的“无”,在定义上是有分别的,传统文化中,往往是指事物的本有状态或本有的自身运动机制和规律。不了解这一点,发挥本能无从谈起,发挥自然力更不可及。

反观现行市面之意拳训练,无一不违反这个基本原则,主观臆想,人为臆造。一上来这个力,那个劲,自我感觉良好,孰不知,自然良能正是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中,丧失殆尽。作者经常笑谓:“你不讲,这个力,那个劲,周围狼虫虎豹,就来一只狗,恐怕已经很难对付了,何谈一群乎?人类寻求自然,力求将繁复的事物简明化,这才是进步的标志。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一上来,二争力,六面力,八面力,以此法类推,不用三分钟,你必是“整体”了,可以毕业了,回家去“整”就行了,剩下的是时间问题了。如此求得的所谓“整体力”,在实作中如何去应用呢?一是,一个动作,就有一相符合的一种力或称劲,无须再讲,我想是没有人肯承认,他是这样应用的。因为显而易见,是招式化的具体表现,与意拳原理相悖。二是,“整体力”加动作,就是任一动作,都是全身为之一紧,同一的“整体力”去完成,诀窍在于松紧转换,听起来很有道理,实则是整体招式化,与前一种无本质分别。三是,就一下,诀窍在于把握战机,瞅准了就一下,其本质更是具体的招式化。

以上三种应用原则,虽形式不同,说理不同,但本质相同,这也正是许多习拳之人习拳日久,仍然不得应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作:更深层的招式化。具体的招式,尚可一用,只要功夫深,别让我打着,打着一样有威力。更深层的招式化,还没出手,已经被所谓“整体力”拿住了,用无可用,最终只得“混打蛮干亦有益”,拼命就是了,可悲。

父亲教导我:“意拳的特点之一,正是无力中求有力。意拳的应用特点,依一以贯之,一心向敌,将机体每一个细胞振奋起来,统一运作,达到意志与形体高度统一,有感皆应,克敌制胜”。

作者在教学中,大力推广“一形一意才是真”指导方针,实践证明效果甚佳,习意拳者不妨一试。众人皆知,中国拳术的至高境界为形神合一,一形一意的方法,使习拳者一入手,已经在培养上乘功夫,“平常见非常”,此之谓也。

顺乎自然,运用自然,物尽天择,物尽其用,“勿代马走,勿代鸟飞”。天道如是,拳道亦然。“道不远人,人为之道远矣”,旷世之叹!

2001年3月20日定稿■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4)访意拳推广者崔瑞彬先生
打破樊篱更几人
岳氏连拳:起自宋代岳家军的武学非遗
一代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 -
我的练拳经历(文/张中平)
“意力水面行”精义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