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展中国化的现代民间剪纸艺术


陈竟

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田青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两岸如何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指出:“我们面对的问题己经不是传统文化要不要保护了,而是怎样引导,怎样传承,怎样让传统文化在‘热’的情况下不失去本身的特性。”我深有体会,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为此,我就中国民间剪纸的发展导向谈些看法。

我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的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在金属箔片、布帛、兽皮、鱼皮、树叶等薄片材料上剪镂形纹的技艺。到汉代发明纸张后,这种技艺材料就应用到纸质上,成为名符其实的“剪纸”,一直流传世代民间。随着我国古代对外开放,丝绸之路的开通,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传播到世界。我们调查,至今全球五大洲许多国家都有剪纸。这门艺术形式己成为世界性的民间艺术灿烂之花。它的历史之久,作者之多,流传之广,内蕴之深,影响之大,是世界上任何民间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中国作为世界剪纸的发源地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批准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自从中国剪纸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濒临衰落的中国民间剪纸受到政府和国民的重视,各地成立剪纸组织,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书籍,组织剪纸培训斑,学校开设剪纸课,争报县、市、省、全国非遗……。这门民间技艺逐渐得到修复与维护,火热起来。这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我却由高兴转向担忧、痛心。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热闹中看到了一系列的乱象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伪非遗、假手艺的剪刻纸到处泛滥

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剪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历史悠久、民俗深厚、技艺独特的传统民间剪纸申报成功的。我们需要抢救、修复、保护的是这些濒临衰亡的传统民间剪纸。可是,近年来,由于不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员、“专家”、画家、商人的参与炒作,己经背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方针,他们以政绩、赚钱为目的或以“创新”为借口,错误地将我国传统民间剪纸引导到产业化、低俗化、绘画化、西洋化的发展道路。有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和经济利益,自我吹嘘,盲目开发剪纸产业园,获取上级拨发的文化资金;有的“专家”认为“中国传统民俗剪纸已经不存在”、“中国剪纸艺术己经发生了‘胚变’”、“剪纸艺术由传统向现代嬗变”,极力贬低传统民间剪纸,鼓吹剪纸产业化、绘画化、西洋化;有的商人公然叫嚷他们是“发展中国剪纸的主力”、“我搞剪纸就是为了赚钱”,为此,他们不择手段,抄袭、剽窃、倒买倒卖他人作品,化钱买荣誉证书称号,用电脑、激光机器批量生产刻纸;有的剪纸展览大赛评委绝大多数是外行官员和无资格水平低的假专家,评奖不公平,良莠不分;有的不懂剪纸非遗的媒体记者编辑盲目宣传。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在剪纸展览、旅游市场上到处出现许多变异、假冒、低劣、失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特性的剪刻纸。

文化产业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战略方针。但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搞产业,特别是以“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慎重对待。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合理利用其技艺资源创意衍生品投入市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提高民间剪纸传承人的生活,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传统技艺。但如果一味为了赚钱,成为市场经济的奴隶,充满铜臭气,那是糟蹋、破坏剪纸非遗。

学校和社会剪纸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误导

在学校和社会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请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专家到学校、社区宣讲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艺;在学校开设非遗课程或选修课;在大学招收非遗研究生,举办非遗研修班;政府主管非遗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研修班,都是可行的举措。现在,全国己有不少中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开设了剪纸等非遗技艺课。有的大学也开办了以剪纸为主的非遗研修班或招收了研究生。文化部非遗司及有的省市非遗主管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也举办了剪纸等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甚至有的无办学资格的社团或老年大学也办起了剪纸培训班。看来,大家对非遗教育重视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少,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懂剪纸非遗知识和技艺的教师及规范的剪纸非遗教材。目前从事剪纸非遗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在美术学院接受的是西方美术和中国正统美术教育,对中国剪纸等非遗知识和技艺几乎不了解或肤浅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仍沿用美术学院学的那一套。有的教师对剪纸非遗传承人没有感情,他们怎能去教好剪纸非遗课呢?即使有的教师想教好剪纸非遗课,又苦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技艺的不会,感到无所适应。他们只好从新华书店购买一些不规范的剪刻纸技法书,然后依照书中的教学方法,复印图样,让学生依照一些绘画化的没有传统剪纸特性的图样剪刻。结果学生只会复制,不会创作。这不仅误导了学生,脱离了培养学生制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传统民间剪纸非遗的语言,而且使我们学校剪纸非遗教学走上了一条歪路。现在,从事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官员,有些人是从别的行业调进,他们不懂剪纸非遗,在办剪纸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或研修班时,竟聘请不懂剪纸非遗的“专家”来教剪纸非遗传承人,真是颠倒真假。有的美术学院尽管打着“非遗”旗号,招收研究生,举办研修班,可是,他们并不是真心实意去教学生学习、研究、创作、传承中国剪纸非遗,而是以“创新”为幌子,去指导学生模仿西方剪纸,完全失去了中国化的民间剪纸特性,将学生引导到全盘西化的歪门邪道上。

我认为,剪纸非遗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技艺,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化的现代民间剪纸。在创新中,加强中外剪纸交流,可以互相了解,欣赏、借鉴、吸收,但务必为我融化,洋为中用,不能全盘学习、替代、洋化,不然,就不叫中国民间剪纸了。反之,外国人完全学习中国民间剪纸,就不叫外国剪纸了。各个国家剪纸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风格,这样才丰富多彩。

中国剪纸非遗究竟怎样引导?怎样传承?怎样发展?它关系到我国剪纸是世界非遗的声誉,也关系到我国文艺发展的方向,这是值得大家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在他写的文章《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修复与维护》中指出:“那些企图用伪民俗假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不仅与文化替代无关,而且是对非遗保护的恶意破坏。”又指出:“特别对那些动用替代手段对文化遗产造成歪曲破坏后果的做法,更应该认真严肃地彻底改正过来。”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剪纸报》总编)

现代民间剪纸精品


高塬上的信天游唱不够郭如林

乡情王雪峰

相会孙菁霞

进城去李爱萍

新农村华月秀

晋商王计汝


赶牲灵孟梅芳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淑珍


今日新农村吴锦珍

蒙汉青年订婚会郭爱贤


铡草李凤英


进城于平任凭

柿子红了王少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去处】枫泾研学新去处,古镇非遗传承游!
南艺举办手工印染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
为非遗传承人群“搭把手”
江城守艺人 逛昙华林 神秘的非遗大师 面对面 挑徒弟
非遗,“活态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