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女,每天“踮脚”15分钟,1个月收获5大惊喜!
俗语有云,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腿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内70%的血液流动都是由腿部肌肉驱动的。腿部肌肉若是不发达、力量不够大,人体的血液循环也会不顺畅,进而影响到全身健康。那怎样才能增强腿部力量、保持腿部肌肉发达呢?方法很简单,一个动作就能搞定:踮脚。一个很小的动作,当中却蕴含丰富的养生哲学。今天,小编就来教教你如何用踮脚为身体提升力量。在古代,踮脚被称为“敦踵(zhǒng)法”。其中,“敦”通“顿”,意思是停住;踵(zhǒng)指的则是脚后跟。如西汉《引书》中记载:“敦踵以利胸中,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而早在800多年前的“八段锦”中,最后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正是通过踮脚跟的方式,刺激人体肾经,诱发全身震荡,从而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起到消百病的养生效果。下面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经常踮脚具体会带来的具体好处~踮脚尖,虽然整体运动幅度不大,但动作过程中需要调动的肌肉数量却不少。踮脚时,主要动用的是小腿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等,经常做可以减肥塑型、瘦小腿!以腓肠肌、比目鱼肌来说,两者共同组成了跟腱,对人体直立、运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比目鱼肌负责平衡,它越强大,人站立、行走、慢跑时的耐受力就更高;腓肠肌负责爆发力,短跑、蹦跳时产生的爆发力大。脚被称为“第二心脏”,当踮起脚尖时,小腿肌肉会进行收缩运动。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压力,会挤压到腿部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也就是说,每一次踮脚,都能帮助静脉血回流心脏,减少血流瘀滞。有数据显示,人每踮脚一次,小腿肌肉收缩时挤出的血量,相当于心脏跳动一下时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是预防心血管问题的一个有效动作。在踮起脚尖时,下肢的血液流通会由慢变快,血液快速流过,进行交换,从而温暖下肢,减少下肢发生静脉曲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肾经循行的路径是从脚底的涌泉穴到脚后跟,再往上的,所以踮脚可以刺激到肾经循行的部位,达到补肾的目的。所以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精力下降、阳痿早泄、夜尿增多、记忆力下降、牙齿松动等肾元气不足的人可以多踮脚。按中医理论,从脚趾、脚跟到小腿、大腿内侧有三条经络:脾经、肝经和肾经,称作足三阴经。常踮脚可以刺激足三阴经,使体内的气血向上运行,进而温补内脏,激发中气,调和气血。并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踮脚它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甚至比散步还轻松,随时随地就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直立,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慢慢踮起脚,脚趾紧紧抓住地面,身体提升到最高时,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落下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而若是在这个基础上加点其它动作,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站立踮脚时,想象自己在忍大便一样,采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慢慢向外隆起,同时收缩肛门,让肛门部上提;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如尿小便状。每天早晚可以各做一次,踮脚频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持续1~5分钟,感觉脚底发热即可。这样在锻炼腿部肌肉的同时,还能锻炼骨盆底肌肉,帮助通便、预防痔疮。做法:坐在椅子上,用弹力带套在脚的前脚掌,并两手紧握弹力带两端。随后,两手向后拉紧弹力带,然后左脚掌缓慢往下压,做踝关节跖屈抗阻运动,维持10~15秒。两脚轮换,重复上述动作8~10次。这样简单的抗阻运动能强化脚踝力量,预防经常性的崴脚。踮脚尖时间不要过长,因为踮脚时身体的全部重量都是需要脚尖来维持的,会增加脚关节的负担。每天10分钟左右即可。不少人为了追求好看,经常会穿偏小或者鞋跟太高的鞋。但这样的鞋子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而且很容易让自己的脚受伤,所以建议平时可以多穿舒适、较软的休闲鞋。这毕竟是一种会锻炼到肌肉的运动,所以运动之后要好好地按揉一下小腿部,以免导致小腿粗壮的现象发生。身体不便的孕妇、血压高、骨质疏松患者还是不要随便尝试踮脚,以免引发不良后果。而中老年人如果行动能力较差的话,踮脚时旁边最好是有稳固的东西可以用来扶着,以免摔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