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太极拳的人应该具备四种心态 否则练也是瞎练

  都说太极拳是一门修身养性的武功,这就以为着我们学习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及认识,关于太极拳的练习中需要具备哪些心态,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但是却无法说出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说说当中的心态有哪些。

  太极拳的思想学习是深刻的,我们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慢慢领悟及体会。

  一、平衡

  现代社会提倡“和谐”,所谓的生活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总之“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题。“和谐”指的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就“小”从自身而言唯有身体平衡才能“和谐”美满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而身体的平衡可延伸为: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和肢体平衡三个部分。

  人的生理平衡就是指人体的生理规律,若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五行不谐,则容易萎靡不振、疾病丛生备受病痛的滋扰。正如大自然运转规律一样,若人为地破坏自然平衡无疑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如此例子不胜枚举。太极拳的创造结合了《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其原理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大自然运转规律,长期习练对调节人体生理规律提高人体免疫力大有益处。

  平衡,是相对于世间万物而言的,一切皆有规律,我们不能随便打破。

  而“心理失衡”又是危害人体和谐的大忌。人,生活在缤纷多彩的世界上,难免会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从而导致心理的不适应,这原本无可厚非,然而若对生活中的这种“不顺”“不如意”不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思想上的问题也即心理的失衡,长期滋长这种失衡,就会造成严重的精神上的疾病。

  所以保持一颗“平衡”“平常”之心是获取快乐人生非常重要的一种心态。所谓“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唯有此才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极其注重肢体的平衡,只有保持肢体的平衡了,重心才能够稳定;这就要求在练习时: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屈膝松胯、十趾抓地,做到这些再加乾乾不懈之功才能保证下盘稳固、上肢灵活。

  达到平衡,就可以促进和谐,人与人之间就需要建立起平衡的沟通桥梁。

  在推手实战中更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法以保持自身的重心平衡,同时破坏对方的平衡点将对手击败,可见保持肢体平衡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也是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二、舍得

  能舍才能得。“舍得”二字是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一个词汇,但要求人真正要做到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遇事权衡得失,什么是我们想得到的,什么是我们要放弃的,该舍则舍,该舍而不舍就犯了“贪”的大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要学会放弃、学会割舍,胸无羁绊坦荡面对生活和人生。

  同样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最忌 “贪“字,太极拳是一个对腿部支撑力要求很高的拳术运动,所以初学太极拳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首先运动量不能贪多,运动量要逐步增加顺其自然不可勉强,否则就会因为劳累过度致使肌肉及各关节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受伤从而适得其反。另外学习内容也不能贪多,要按部就班,基础打牢,细细品位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推手及实战时,也要符合“舍得”原理,及“舍己从人”,但“舍己从人”是有限度的,“舍己”是为了深入敌穴,然后而有所为,即所谓的“无所为无所不为”。

  三、留余

  留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事要留余地,给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即什么事都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可而止。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因接待慈禧而闻名于世,康家由明朝至清朝到民国历经三个时期四百年的时间,荫福十二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康家的家训让人深思。

  其家训《留余》刻于匾上世代相传,匾上书有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在留余思想的指导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著名华人富豪李嘉诚做生意的宗旨是能赚十分的钱,自己只拿九分,留一分给别人赚。这种不“贪”和“留余”思想使他成为世界华人首富。

  “留余”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也屡见不鲜,拳理常云“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等,习练时肢体上要求双臂、两腿均不得挺直,过直则等于不给自己留余地,致“力”于僵化状态,虚与实的变化上就不能骤然表达,甚至受制与人,如“掩手肱拳”一式,出拳时只打八九分,留上一二分,使自己不至于用力太过而失重,也给自己留一点变化的余地。

  四、宽容

  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凡事莫斤斤计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陈王廷《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匪……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所以他才有“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心境。

  学习太极拳就要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方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唯有此才能一步步走进太极之庙堂,若心胸狭隘凡事计较势必横气填胸、心气浮躁又怎能进入太极之高境界,所以“习武,德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小成在于勇、中成在于智、大成在于德”,无论习武还是作其他事情欲取得大的成就,盖莫过于此大道。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她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拳愈练感受愈深,如酒越酿越醇,越练越有滋味。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道法太极,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中蕴含的四种人生境界
太极智慧健康平衡疗法
中国太极网
一句一句解析古典拳论的养生之道!有心之人收藏起来~(1)
太极与道
太极:行拳退步是向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