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葱白

一、性味:辛,温。

二、定性:太阳药物

三、历代本草论述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②《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③孟诜:"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责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

⑤《用药心法》:"通阳气,发散风邪。"

⑥李杲:"治阳明下痢下血。"

⑦《日用本草》:"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

四、临床运用

1、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

2、治伤寒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补缺肘后方》葱豉汤)

点评:外感轻证的经典处方,风寒可以直接用;风热在此方基础上加银花连翘桔梗,比如葱豉桔梗汤。

3、治时疾头痛发热者: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济生秘览》)

4、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稳: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点评:除烦安神。

5、治小儿初生不小便:人乳四合,葱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外台秘要方》)

6、治小便难,小肠胀: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二处,更以熨脐下。(《本事方》)

点评:小便不通的常用外治疗法。

7、治小儿虚闭: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仍以葱头染蜜,插入肛门。(《全幼心鉴》)

点评:非常好的外用方法,值得推荐。

8、治赤白痢:葱一握。细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治疔疮恶肿: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二时,疗出以醋汤洗之。(《圣济总录》)

10、治阴囊肿痛:㈠葱白、乳香捣涂。㈡煨葱入盐,杵如泥,涂之。(《纲目》)

11、治痔正发疼痛:葱和须,浓煎汤,置盆中坐浸之。(孟诜《必效方》)

12、葱白丸:阿胶2两,香附2两,川芎3两,当归3两,厚朴3两。上研为末,将胶烊化,葱白、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钱,熟汤送下。妇人受寒气郁,腹痛经闭。《中国医学大辞典》

点评:阿胶,当归,川芎,葱白,姜汁温中散寒;厚朴,香附运行气血,气通血通。

13、葱白熨:酽醋5升,葱白2升(切)。【功能主治】白虎风,疼痛彻骨髓,不可忍者。恶毒风肿。《圣惠》卷二十二

14、葱白熨:葱白。上捣烂,炒热,频熨;随用生大黄研末,姜汁调敷,尽量饮以好酒。【功能主治】闪挫打伤不出血,三月、半年不愈者。《仙拈集》卷二

15、葱白汤:葱白(切)6 阿胶(炙)当归 续断 芎藭各9克 银适量。上六味,切。用水2升,先煮银,取1.4升,去银,纳余药,煎取500毫升,纳胶令烊,分三服。不愈,更作服。【功能主治】养血安胎。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者。《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

16、葱白甘草汤:葱白2两,粉草5钱。上以水3碗,煎至2碗,每日洗净伤处瘀腐脓血,方用玉红膏搽之,黑膏盖之。【功能主治】消瘀散肿。主咬伤后,焮肿疼痛,脓血淋漓,臭秽腐烂。《外科正宗》卷四

17、加减葱白香豉汤:葱白香豉汤葱白减半,加萎蕤2钱,白薇1钱,青木香1钱,桔梗1钱,甘草3分,薄荷3分,白蜜3匕。三时风热,咳嗽咽喉肿痛,难用萎蕤汤者。《张氏医通》卷十三

点评:葱豉汤用于风热外感。

1、葱胶汤:阿胶10片 葱1握(切)。上二味,用水400毫升,将阿胶煎令烊化,温服200毫升。【功能主治】养血润肠,通阳行气。主老年血虚,肠中阳气不通,大便秘滞。《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点评:阿胶生津生血润肠通便,葱白通阳通气。

一、现代运用

1、药对

  葱白配干姜附子:回阳救逆通阳

 葱白配豆豉:外感

葱白配豆豉配银花连翘:外感风热

葱白配阿胶:大便不通

二、用量

   一般用一到三四根,葱白连须为佳,外用适量。

三、区别

   青葱管通气,活血化瘀;

四、医案

     李某,男,32岁。平素血压高,于19581114日头昏重跌仆昏倒,不省人事,家人急送其来诊:牙关紧闭,口眼蜗斜,痰涎壅盛,面白唇黯,四肢逆冷,脉弦滑。当即以上好肉桂10 g 开水泡服,服数次后,牙关即渐松,能张口咽药,人渐苏醒,但不能言,右半身不遂,右手足全不能动。

此系内体元阳过衰,又遇外邪侵袭,以致突然昏倒而成中风之证。以白通汤合三生饮加味主之:

生附片、生川乌各80 g,生南星20 g,均姜30 g,葱头3茎,天麻、北细辛、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10 g。附子、川乌、南星三味以开水先煨4小时。4剂。

二诊:口已能张,咽药已易,略能言语,但仍謇塞不明,左侧头疼,手足稍能活动。仍以上方加减:附片200 g,均姜80 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15 g,桂枝40 g,川乌80 g,北细辛10 g,法半夏15 g,羌活、麻黄各10 g,生甘草10 g4剂。

三诊:说话已清,右手足仍麻木萎软。调方:附片200 g,均姜80 g,天麻、伸筋草、五加皮各10 g,羌活6 g,桂枝30 g,北细辛、生甘草各10 g4剂。

四诊:精神增,食量佳,足稍能行动而较慢,右手仍软。处方:附片200 g,白术、炙麻根各20 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15 g,砂仁8 g,伸筋草、北细辛、生甘草各10 g

五诊:右手已能举动,但尚软而无力,已能行走,说话已明八九,体质增强,面红润,舌亦红活,继服下方调理善后。

附片200 g,天麻10 g,桂枝30 g,五加皮、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15 g,伸筋草10 g,石枫丹15 g,北细辛、生甘草各10 g(吴佩衡治案,顾树华提供)

五、现代运用

(一)药对

    葱白配干姜附子:回阳救逆通阳

葱白配豆豉:外感

葱白配豆豉配银花连翘:外感风热

葱白配阿胶:大便不通

(二)名家运用经验

    1、蒲辅周医案——儿科治验

重症麻疹

  王XX,男,7岁,1958年12月24日初诊。

  发热咳嗽已三天。体温高达41℃以上,夜益甚,气粗无汗,手足发凉,时有妄语,烦躁不安,唇红目赤,微咳嗽,似眼泪汪汪,耳根微凉,舌赤苔黄腻,脉象浮数,分析脉证虽属冬温,有欲出麻疹之候,治宜辛凉宣透之法。

  处方:

  生麻黄一钱 杏仁二钱 生石膏三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五分 僵蚕二钱 前胡二钱 莱菔子(炒)二钱 香豆豉四钱 葱白二寸 水煎服。

  越二日,前方已服完两剂,麻疹初透,但仍未彻,色黯,目赤,鼻衄,腹痛下利,微有喘咳,舌赤,苔黄,脉数,此肺胃热甚,下迫大肠,治宜清宣解毒。

  处方:

  鲜苇根五钱 牛蒡子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桑皮二钱 前胡一钱五分 淡竹叶二钱 生石膏三钱 生甘草一钱 银花二钱 连翘二钱 淡豆豉四钱 葱白二寸 连进两剂。

  病已七日,疹透热退,目赤全退,喘平利止,惟午后尚微热,稍有呛咳,此余热未尽,胃阴未复之象。宜清热生津,以善其后。

  处方:

  北沙参二钱 麦冬二钱 生石膏三钱 淡竹叶二钱 甘草一钱 枇杷叶三钱 服两剂,余热亦清而痊愈。

  按:本证初起即高烧妄语,为表热虽盛,里热已露,而表闭无汗以致肢冷气促,治法亦乘其势,急开其表,俾邪有外出之路,所以古人对于表里郁闭, 三焦壮热无汗主以三黄石膏汤,故疹出表通而下利随作,又急于宣透诸药中加黄芩一味,苦寒直降以泻其里热,所以三诊而疹透热退。

  麻疹不透

  石XX,4岁,女,1959年1月17日初诊。

  出疹已三天,疹色暗而不透,高热烦躁,大便三天未行,口干不甚渴,咳喘气促,吐痰不利,不思食,小便黄,脉数,舌质红、苔薄白微黄,由肺胃热郁,里结表闭,疹毒不透,治宜宣透。

  处方:

  牛蒡子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 连翘二钱 银花二钱 黄芩一钱 桔梗八分 莱菔子二钱 天花粉二钱 芦根五钱 竹叶二钱 通草一钱 葱白二寸 连服三剂。

  19日二诊:药后疹出已透,色转正常,仍发热呛咳,气短烦躁,大便未行,食欲不振,小便黄。西医听诊两肺有湿性罗音,为疹后肺炎。继用中药治疗,脉同前,舌苔薄黄少津,由肠胃热结,肺气壅遏,治宜清宣肺胃。

  处方:

  桑叶二钱 桑皮二钱 杏仁二钱 贝母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麦冬二钱 前胡一钱五分 牛蒡子一钱 芦根五钱 天花粉二钱 枇杷叶二钱 蜂蜜二两 兑服一剂。

  20日三诊:仍发热而烦,咳嗽气短,服昨方大便二次,有粘液,思食稀粥,肺部罗音无变化,脉舌同上,仍主以清宣肺胃,生津润燥。

  处方:

  瓜蒌仁三钱(打) 麦冬二钱 川贝一钱 枇杷叶三钱 鲜石斛三钱 炒莱菔子二钱 生桑皮二钱 黄芩一钱 竹叶二钱 通草一钱 蜂蜜兑服一剂。

  21日四诊:服药后,微汗出热减,咳喘见轻,面赤,食欲转佳,二便通调,脉转浮洪,舌质正红,苔黄腻,属里通表和,余热未尽,仍以调和肺胃,养阴清燥。

  处方:

  冬瓜仁三钱 杏仁二钱(去皮) 生桑皮二钱 川贝母一钱 天花粉二钱 生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枇杷叶二钱(炙) 竹叶一钱 通草一钱 服一剂。

  22日五诊:体温降至正常,微汗出,呼吸平稳,精神食欲转佳,二便正常,脉微数,舌正黄腻苔见退,余热渐减之象,仍宜清润。

  处方:

  原方去通草加玉竹二钱 麦冬二钱 黄芩一钱 服两剂后一切俱正常,停药以饮食调理渐愈。

按:本例患者,系麻疹不透而合并肺炎,大便数日未行,因肠胃热阻,以致肺气不宣,所以用辛凉宣透,佐以清泄之法,疹透、热泄而愈。

2、李可经验

①治玄府闭塞之处方:麻黄120克,生姜30克,大枣30枚,葱白1尺,黑大豆30克,核桃6枚。

②治太少同病,小青龙汤虚化,其处方:麻黄(另煎)30g,制附片100g,细辛45g,高丽参研冲12g,生半夏45g,干姜30g,五味子30g,炙甘草120g,生姜75g,肾四味各30g,葱白4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疹不透
夏季暑湿中医辨证论治用什么药物效果好
产妇情绪压抑反复发烧
中医外感病案临证实录
伤寒少阴热化证
国医大师邓铁涛:湿邪为病,如何破解(附极效医案3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