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古镇,松口古韵

古镇春秋

客都嘉应,源筚辂南徙;

古镇松口,盛风帆下洋。

梅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人,原乡为中原地区,是中原缙绅、士大夫及庶民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的汉民族的一个分支;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梅州称嘉应州。

松口镇,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称梅口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改称松口堡,有“镇”之称已逾千年。

粤东客家地区多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人多地少,地瘠民贫,生活艰苦。明末清初,一些迫于生计的客家男人漂洋过海至人少地多、雨水充沛的南洋群岛谋生,客家人将此举称为“出南洋”或“过番”。清末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生活更加潦倒,过番的客家人越来越多,不少地方甚至形成“丁满十六则出洋”之风。

松口是客家人经梅江出南洋的始发地。旧时交通多靠水路,松口地处梅江下游,乃嘉应五属(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连接海洋的最近之地,五县客家人出南洋,多从松口坐船至汕头,再由汕头出海抵目的地。


元魁古塔

亘古通今,岿立江崖扬粤海;

经年累月,长令游子梦家园。

元魁塔,位于松口镇铜琶村,梅溪出口“狮象把水口”处,依崖傍水,气势雄浑,由明末翰林李士淳(号二何)倡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动工,崇祯二年(1629年)建成,为粤东名胜、松口地标之一。

李二何,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式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荣膺“解元”称号;崇祯元年(1628年)中式会试第十八名进士,荣膺“会魁”称号。故李二何倡修的塔取名为“元魁塔”。李二何亲撰塔联,联曰: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璧之光。

旧时客家人背井离乡过番谋生,元魁塔是必经之地。当船驶离元魁塔河段时,意味着故园渐远,惆怅心酸,不知何日方回乡;当华侨返乡,远远可望元魁塔时,意味着回到了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家乡。

元魁塔,众多客家游子的乡愁符号。


火船码头、松江大酒店

火船码头,执手凝噎,无言别故土;

松江酒店,相拥喜泣,万语话沧桑。

火船码头(“火船”即“蒸汽船”),旧时出南洋登船之地,客家人漂洋过海,生离死别的第一站,其时每日可见“番客”、“准番客”在码头依依泪别亲人,无奈告别故土的悲痛场景。正如客家山歌唱道:一条江水向东流,送郎送到火船头,哪有利刀能割水,哪有利刀能割愁……

松江大酒店,中西合璧式的五层建筑,由侨商廖子君先生(大黄村人)投资建成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酒店矗立于樯桅毗连的火船码头,俯瞰滔滔东逝梅江水,得天时地利之便,当年曾是梅州地区最知名的酒店之一。华侨回乡探亲,很多人都会在松江大酒店投宿,与在此等候多时的亲友秉烛夜谈,共诉衷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火船码头、松江大酒店,共同见证了客家地区广大华侨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悲欢离合的沧桑岁月。


梅东桥

岁月如歌,彩虹飞架北南逾五纪;

江河为证,侨士共襄四海铸千秋。

梅东桥,松口地标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梅县境内横跨梅江的三大桥之一(梅城梅江桥、丙村锦江桥、松口梅东桥),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动工,建设资金则基本靠广大华侨捐助,当时的国民政府未掏一分一厘。

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侨汇中断,梅东桥至1950年方建成,至此结束了松口两岸民众千百年来出行靠摆渡的历史。


古镇老街

骑楼集现南洋貌,闾里遍及侨眷家。

骑楼,一种近代商住建筑物,其主要特征是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是粤、桂、闽、琼等沿海侨乡地区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多为旅东南亚华侨所建。

旧时松口商贸发达,店宇林立,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众多华侨投资建设家乡,建有不少骑楼建筑,底层为营业商铺,楼上为住家,构成几条具有南洋风貌的特色街道,为古镇增色不少。

岁月悠悠,繁华落尽,昔日的商贸重镇早已风光不再,但骑楼建筑、连券式的廊柱窗饰,仿佛还在诉说着华侨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


韩江远眺

天地长存随月影,江山不老笑春风。

粤东北梅江和闽西的汀江,在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流入潮汕地区后注入南海。

旧时梅州地区乃至闽赣客家人过南洋,从松口出发,经梅江、韩江,奔向蔚蓝的大海,前往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远眺韩江,万里之外有至亲;远眺韩江,祈盼亲人早回乡……

客家人南洋打拼几十年以至几代人之后,成为侨居国的移民,与当地住民共建侨居地,为侨居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进步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时,客家华侨始终情怀故土、心系桑梓,捐教育、办医院、修道路、筑桥梁、兴企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家乡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水上人家

古镇风华藏旧巷,松江丽日聚人家。

松口至今保留了各时期的街道建筑,如梅东桥以下沿江一带的大街,多为二、三层的沙灰土楼店铺,街道则于民国初年拓宽,属改良式的明清建筑。再如世德新街,保留着小街小巷石板地,基本为原来的明清街道。

松口人惯称梅江松口段为松江。明清两朝以来,松口水运发达,码头林立,商贾云集,物资中转量极大。一业兴旺百业旺,旅馆饭店遍布街市,大街小巷熙熙攘攘,非常热闹,繁华程度不亚于嘉应州城,于是便有“自古松口不认州”之民谚。


南竹北市

清香玉管溪南翠,碧血丹心古镇红。

梅江穿松口而过,一水分南北,松口人称江南为“溪南”,江北为“溪北”。溪南成片竹林,青翠绿洲,连绵十里,蔚为壮观;溪北为松口街市,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沿江而建,古色古香。

松口英才辈出,豪杰云集,最为耀眼的当属辛亥革命中的大批松口籍仁人志士,他们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旗帜,或感召追随,如谢良牧、谢逸桥昆仲(铜琶村人)等;或倾囊捐资,如梁鸣九(石盘村人)、梁密庵(大力村人)、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南下村人)等;或慷慨赴死,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饶辅庭(石盘村人)、周增(蟹形周屋人),精神昭日月,壮举荡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末,孙中山先生感于松口人民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亲临松口视察,宣传革命,鼓舞民众。


文:松口仁寿庄|画:张俊;

文:松口仁寿庄|画:张俊;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嫌它冷门的,明年热搜见!
曹棣║松口老了,像一位留守老人(散文)
广东客家人最多的城市,太硬气了
看着手机走天下47 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
南洋古道第一站松口,竟然藏有这么多奥秘和传奇
梅州都市区列入汕潮揭都市圈引热议,原来当年客家人下南洋必先乘船经汕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