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怀瑾先生解读庄子,读完此文,5分钟看破生死,理解生命的价值

南怀瑾先生在解读庄子的时候说:“生与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大转折,生死齐一,齐一生死,有着看透生死的勇气,就等于把人生中的生死问题彻底解决了。”

为了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生死齐一,齐一生死”的道理,南怀瑾先生复述了“丽姬出嫁”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乏庄子式的幽默:“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丽姬是民间一个出色的美人,她被皇帝采选为宫女,因为考虑到“一入宫门深似海”,恐怕这辈子都难以有机会再见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就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然而她进宫后,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宠幸,甚至成为了皇后,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父母也得以相见。这时,丽姬回想起之前痛哭的行径,深觉当初荒唐、愚蠢又无知。庄子讽刺这种人:“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没有人知道死后的情形是什么样子,临死的时候拼了命地痛哭,死后才发觉那一边过得很舒服,这个时候又感叹临死前的大哭是多余的。

人常说“除死无大事”,“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一个人能看透生死,那还有什么困难是他不敢面对的呢?

慧能禅师在弥留之际,曾安慰痛哭的众弟子:“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慧能禅师很豁达,他把人生当作旅程,认为死亡是另一段旅途的开始。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偶然的,走向死亡却是必然的。有生就有死,有得必有失,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历经死亡,我们的生命才是完整的。南怀瑾先生曾经引用大禹的名言“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人活着只是寄宿,死亡才是归宿。我们完全不必为了生老病死而恐惧不安,大可以学习慧能禅师把死亡看作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南怀瑾先生认为,生死是人生的一个大学问。一个真正善其生的人,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所以才能够善其死。死亡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归处。倘若我们能时常想到死亡,想到每天有无数人离开这个世界,而自己还在健康地活着,必定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可爱。一个人懂得叩问生死,才能认清生命价值。一个人能够了悟生死,才会大彻大悟。一个人只有怀抱着看透生死的勇气,才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创造出超越自我的生命价值。

人们常常会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感叹还有那么多的凌云壮志来不及去实施,然而“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其实,在我们感叹时光匆匆之余,更应该认识到,能够永存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我们对生的激情。

南怀瑾先生讲解庄子,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大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现象不同,本质一样,夜里的梦是白天梦里的梦,如此而已。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真正不做梦呢?答案是必须得道。只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大彻大悟大清醒以后,晓得人生是“大梦”。

苏轼这样写过:“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南怀瑾先生对这两句诗的解释非常有趣,他说,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都过去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所以,他认为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情是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迹。如果能真正体会到春梦了无痕,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了,人生就不会陷入怪圈不能自拔了。

《庄子·内篇·齐物论》提到了圣人的境界:与天地精神融合,人与宇宙合二为一,便是抓住了生命的真谛。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被自己的欲望和身体奴役着,一辈子碌碌无为。得道的圣人则不同,他们达到了这个境界,“参万岁而成一纯”超越了时间的观念,一万岁也只是一刹那。一般人由于对时间的认知来自于自己的心理感受,所以美好的时候就觉得时光短暂,痛苦的时候就觉得度日如年。而“成纯”,完全是一个纯清绝顶的“吻合”境界,“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得道的圣人与天地精神融合,不再是物质的奴隶,不再受到物质的约束,与宇宙合二为一,可以“旁日月,挟宇宙”。南怀瑾先生认为,后世所谓的“神仙之道,长生不老”就是由此而来的。

当一个人的心中不再有生生死死的老观念,能够笑看白驹过隙,能够“参万岁而成一纯”,能够跳出时间的局限,能够参透生死的时候,也就看清了生命的价值。正如南怀瑾先生所指出的,生是寄宿,死是归宿。生和死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大转折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諵譁
南怀瑾先生讲《指月录》:听到“人生如梦”,你悟了吗?
南怀瑾先生:要注意,这些在慢慢消耗神与气
读书的目的
南怀瑾大师的9个人生智慧,记在心里,受益匪浅!深度好文
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