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为什么一生钟爱这个太湖之滨的美丽城市

苏轼在弱冠之年人品大爆发,少年而魁多士,父子同殿为臣,文名更著于天下,常人人生的终极理想被这个来自四川的少年轻轻松松地收入囊中,但仿佛提前透支了一生的好运气,此后不久,他就开始了一生的颠沛流离。

苏轼之能为苏轼,正因为他还是将一生的颠沛流离活成了一路的诗情画意,他对曾经勾留过的城邑也有着浓厚的感情,多次表达过要在某地久居的愿望,“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荔枝句苏东坡写于广东惠州)

但文学创作归文学创作,真正表现落户某地的意愿,首要的一个指标是买田宅、买田宅、买田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苏轼在《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诗中写到: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苏轼《放鹤亭记》即因石佛山放鹤亭作)

这是在元丰二年(1079),苏轼离任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知州而转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知州,在去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他写下了上述诗句。石佛山就是现在徐州市城南的云龙山,苏东坡任徐州知州的时候,曾经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苏轼非常喜爱此地,说明在此买田归耕,苏轼是认真的。

可是到了湖州任上,苏轼在《次韵和刘贡甫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写到: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腴田未可买(本欲买田于泗上,近已不遂矣),穷鬼却须呼。

不知道是上家跳价还是什么原因,总之苏东坡没有买成徐州的不动产。

其实在之前,苏东坡还曾经想购买杭州的不动产。

在杭州为官的他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中写道: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杭州西湖苏堤是苏轼主持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而逐渐形成的)

可能是因为限购(大雾),可能是因为在治下买田要避嫌,苏轼也没有买成杭州的田宅,也正在此时,苏轼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二百多里外的宜兴。

他在《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中写道: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首次不经意间流露出“买田阳羡” 辞官归隐的意愿,同时他还去了宜兴一次,会见友人,尽欢而散。

上述诗句脍炙人口,还引起了同年好友章惇的共鸣:

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

两个交谊深厚的好朋友相约终老太湖之滨,本来堪称佳话,谁曾想到后来两人竟然成为针锋相对的政敌,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此次买田阳羡,苏东坡只是说说而已,因此才有了后来要在徐州买田的设想,徐州买田未果,苏轼却在政坛第一次陷入危机,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案件了结之后,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这一次在黄州,苏轼倒是真买了田。

苏轼在《东坡八首》诗序中写道: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又在《与子安兄》信中说:

于城中得荒地十数亩,躬耕其中。作草屋数间,谓之东坡雪堂。种蔬接果,聊以忘老。

黄州这片废弃的营地正好处于城东山坡上,因此,苏轼借白居易在忠州的往事名之为“东坡”从此他也有了一个日后名扬天下也万世流芳的名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元丰七年(1084)苏轼按例移汝州团练副使,将买田阳羡的计划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买田阳羡帖》)

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撰《买田阳羡帖》(又名《楚颂帖》、《种橘帖》):

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木。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东坡居士

充分表达了他对宜兴的喜爱之情。

次年二月,苏轼在商丘接到了朝廷批准到宜兴居住的诏命,他欣喜若狂,启程赶赴宜兴,途中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中有句: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又写下了《菩萨蛮·阳羡作》: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历代描写宜兴山水的诗词歌赋数以千计,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苏东坡的这一首《菩萨蛮》,其中起首的“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更是脍炙人口,口口相传,成为让宜兴享誉天下的千古名句。

(《阳羡贴》为苏轼有关阳羡买田信札的后半部)

元丰八年(1085)苏轼写有《登州谢上表二首》,其一曰:

臣轼言。伏奉告命,授臣朝奉郎、知登州军州事,臣已于今月十五日到任上讫者。登虽小郡,地号极边。自惊缧绁之余,必有民社之寄。拜恩不次,陨涕何言。中谢。臣闻臣不密则失身,而臣无周身之智;人不可以无学,而臣有不学之愚。积此两愆,本当万死。坐受六年之谪,甘如五鼎之珍。击鼓登闻,止求自便;买田阳羡,誓毕此生。岂期枯朽之中,有此遭逢之异。收召魂魄,复为平人;洗濯瑕玼,尽还旧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内行曾、闵之孝,外发禹、汤之仁。日将旦而四海明,天方春而万物作。于其党而观过,谓臣或出于爱君;就所短而求长,知臣稍习于治郡。致兹异宠,骤及非才。恭惟先帝全臣于众怒必死之中,陛下起臣于散官永弃之地。没身难报,碎首为期。臣无任。

参考《阳羡贴》和《《登州谢上表》的内容,可知苏轼此时已经在宜兴买下田宅,这也成为后来他家族生计所系。但从表中也可以了解,他本人在宜兴并没有勾留多久。

(阳羡湖风景)

(宜兴城市面貌)

任登州知州之后,苏轼又供职朝廷,达到了自己仕途的顶峰,但不久又因为与旧党政见不合,外放为官。

随着宣仁高太后逝世、宋哲宗亲政,苏轼又遇到新党老对头被贬官,而这次贬官的实际操纵者正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曾经的好友章惇,好朋友,不客气,一送送到海南西,苏轼从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贬到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再贬到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又从惠州贬到海南岛的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就出于章惇的“大手笔”。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驾崩,苏轼遇赦北归。此前南谪,他把大儿子苏迈等家人都留在了宜兴,此时苏东坡已经年过花甲,他决定归隐田园,把宜兴作为了自己的终老之地。

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此心安处即吾家”,他也确实随遇而安,在贬谪之地也过着相对快乐的生活,但其中多少有一些不得已的困境,这也不必讳言。

(第九届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评弹表演《东坡海棠》)

(演唱:顾国良、陈艳红,伴舞:宜兴市文化馆)

而唯独宜兴,和苏东坡的仕途宦辙并没有实际的连接点,数次勾留,也只居停了不长的时间,东坡选择此处,单纯是因为宜兴的“山水好”,是因为“船入荆溪,意思豁然”,是因为“阳羡溪头米胜珠”,而宜兴之为宜居城市,虽经千年,却历久弥新,依然闪耀着无穷的吸引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的“我里”常州
(3)“买田阳羡吾将老”—苏轼与常州—毕业论文—中文百科--教育资源第94篇—www.cnbk1...
蜀山东坡书院:“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
跟着苏东坡的足迹游无锡,虽穿越千年,这些美景仍在眼前|苏轼|宜兴|惠山|东坡书院
人文史话丨在无锡,遇见苏东坡
苏东坡一直想到阳羡当“农民”,可惜没实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