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老人活到百岁的奥秘是什么?——探访长寿之乡贵州罗甸

写在前面的话

临近年末,因为工作需要,我赶去了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罗甸位于贵州南部,与广西省以“红水河”上的一座大桥为界。和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常年湿冷的气候不同,罗甸的气候非常独特。

同行的医师说,罗甸一年只有十天冬天,非常温暖。这话丝毫不夸张,罗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为1350-152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可谓是天然温室。虽然气候温和,阳光充沛,可是罗甸的雨亦很充足,每年的年均降雨量为1335毫米。

虽然,现在罗甸与都匀,贵阳之间已经通了高速,但是,去罗甸仍需耐心。车子在崇山峻岭中隧道与山路之间穿行,绵延不绝的苍翠大山,排山倒海地出现,无穷无尽的绿色,挤满了人的眼睛。美景太多,让人目不暇接。但,车轮的声音和汽油味又让人昏昏欲睡。几个小时后,前方陡然开阔,出现了田野,高楼,以及公路上方“长寿之乡罗甸欢迎你'的大标语。

'罗甸是长寿之乡?”

我知道罗甸是水果之乡,特别是盛产“火龙果”,但是长寿之乡的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

车上罗甸疾控中心的同志告诉我,罗甸县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罗甸县百岁以上健在老人为40人,其中100—109岁39人,110岁1人。100岁以上老人人数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11.56/10万,远超出了“中国长寿之乡”7/10万的标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也很多,小小一个县城就有7千多人。

听到他说的这些,我对罗甸百岁老人长寿的秘密,兴趣极浓。

罗甸的山与水

秘密一:独特的地理构造

进入贵州省罗甸县城,有一种步入“桃花源”的感觉。

罗甸85%以上的土地,是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的大山,海拔为300-800米的盆地则占4%左右。县城座落在盆地上,四周是高山。

开车进罗甸县城,穿越了连绵的大山和一个接一个隧道后,看到县城,就能体会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受。

由于盆地海拔低,群山海拔高,城市就在群山谷底,大山把阳光中最酷烈的紫外线屏蔽了,剩下了温暖的远红外线。

所以,一到冬天,很多人就会来罗甸过冬,与海南岛相比,这儿的阳光更健康,更养人。

谈罢了罗甸的山,它的水也值得说说。由于降雨量丰富,又没有污染,珠江流域清澈的河流在境内穿插、切割,蜿蜒,山底间有大量甘美的水源。许多长寿老人一生喝的就是从山上流下来潺潺泉水。

罗甸的水和船

秘密二:100多岁的老人喜欢喝中药“砂仁”烹调的汤

罗甸县沫阳镇江亭村的罗雅月老人已经一百多岁了。每天依然坚持劳动,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蔬菜。饮食清淡,不喜肥甘厚味。煮汤时,最喜欢放的调味品不是人参,不是燕窝,不是冬虫夏草,而是几粒中药砂仁。

砂仁味辛,性温。传统中医认为它禀天地阳和之气以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它最主要的两个特性,一个能辅诸补药,一个是醒脾调胃。

什么是辅诸补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让人更好地消化补药。因为这个药能行滞气。所以,人们在服用补药时,加极少的砂仁,能让人更好地消化补药中的精华。

这儿的补药是广义的,不单指人参,燕窝之品,其实牛,羊,猪肉,小麦,大米都是补药。人年龄大后,脾胃日衰,不独营养品,日常饮食对于老人肠胃都是负担,此时,在菜汤中加三克左右的砂仁,有健脾消食之力。

而且这个药,药性是温的,有助于维护人体的阳气。

这个药的另一个特点是能醒脾调胃,特别适合治疗寒湿,气滞引起的腹痛腹胀,常与厚朴,枳实,陈皮合用。

实际上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少服肥甘厚腻,懂得呵护“脾胃” ,是长寿老人们的共同特点。

砂仁

秘密三:自由的劳动,有尊严的活着

罗甸的45位百岁老人,43位居住在农村,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罗甸的农村有一个特点,由于当地很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所以,懂得保护大自然,我可以在不少寨子旁看到欢跳的松鼠。百岁老人们居住的村落,群山环绕,河水清长。他们早晨上山劳作,傍晚踏山歌而归。大山中果林茂密,物产丰富。

本质上,这是一种“自由劳动”,不需每天在上级面前小心翼翼,被斥责批评时强挤笑颜,竞争对手前忐忑不安。这种劳动与在工厂车间拼命干活,逼仄的办公室内殚精竭虑完全不同,前者是自由劳动,后者是成为社会大生产的一颗耐磨的螺丝钉。

除了自由,百岁老人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家人同住,子孙满堂。当地有着敬老孝亲,尊老爱幼的民风。老人们,儿孙满膝,受人尊敬。四世,甚至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受人尊敬,对于老人,是莫大慰藉。

当然,在社会大生产的滚滚洪流面前,很多人苦苦追求成为“一颗螺丝钉”,“自由劳动”更是奢望。

但是,请记住,无论你做的是什么工作,都应该努力拒绝让机器“物化”自己,把自由生活作为自己的理想。

秘密四:顺应自然大道,坚决不熬夜

顺时调养,是指人要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生活。人要与自然的变化同步。

调查下来,这些百岁老人,没有一个是经常熬夜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数人天蒙蒙亮就去打柴,晚上八九点钟就入睡了。

他们并非没有爱好,实际上他们各有喜好。有的老人爱唱山歌,有的老人喜欢钓鱼,有的老人喜好栽培草药,有的老人喜好织布,共同特点是决不熬夜 ,生活恬淡、从容。

经常熬夜的人,容易耗伤津液,气血,最终损及人体阴阳,面色枯槁,脉象虚弱。

熬夜的人,要想长寿,难矣。

但是,除了某些夜夜笙歌的夜场常客,不能控制自己的手机族,很多人,特别是职场白领的“熬夜”,其实是不得已。医师熬夜做紧急手术,护士彻夜巡视患者,程序员通宵调试程序,工人守夜生产——他们中,谁不想回到温暖的家,好好休息呢?只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这样的问题,也许只有等到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大部分简单劳动,才有希望解决了吧。

后记:离开罗甸这大山深处,隐秘的桃花源,迎来的是更加繁忙的岁末,有时很羡慕那些老人从容的生活,但是也知道,对于多数人而言,这样的生活其实只是一个梦,多数人一生都在拼命挣扎,知道养生的道理,却没有办法践行。

更多中医经典,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师黄继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美的十大长寿之乡
河南封丘获评“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世界上最著名的长寿之乡,村子内的百岁老人有上百个,很普遍
再识贵州和田玉
罗甸火龙果
广西巴马县长寿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