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湛江赤坎老街的历史是什么?
这里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建筑受到法国影响较大。这一带还有较多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混合的“南洋风格建筑”,是欧亚混合的“南洋”文化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景观欣赏和经济开发价值。
除了西式的建筑外,老城区也有弯弯曲曲的小巷和规模弯岭南大屋。骑楼建筑群曾经是广州湾时代辉煌一时的商业街,显示出海港城市的商业传统。旧的风情老街、民居旧宅,对研究赤坎历史进程、商贸发展、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具史料价值,也是城市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赤坎老城是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域,也曾经是湛江商贸最发达的地域之一。赤坎区原是只是个海边的古商小埠,早在宋代就已成雏形。自从清康熙年解间除长达200余年的海禁后,海运商贸迅速发展。闽浙、广潮、琼崖商户纷纷从海上到赤坎经商,高雷一带商人也从陆路接踵而至贸易,赤坎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埠。

上世纪初,赤坎商贸日趋兴旺,而市区土地稀少,障碍赤坎发展。当时,向东仍是大片海滩,向南船只则可沿海汊直达赤坎水库一带,故有“陈屋港”地名。20年代初,年及50的殷商许爱周,慧眼独具、大胆斥资,与本地商绅合股组建填地公司,把古老渡一带伸入赤坎市区的海港填平,在鸭乸港外另挖一海港作船只驳运使用,使赤坎的面积大幅度扩增,今日的四条“民”字头马路,“民主”、“民生”、“民权”、“民族”就是当年填土的产物。土地资源解决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赤坎一些商贾便开始大兴土木,一批富有南洋热带特色的楼房相继建成,赤坎都市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加上商业发达,交通便利,赤坎成为广东省赫赫有名的商埠。当时的主要建筑有:
广州湾商会会馆:位于赤坎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号筹款在原平房旧址兴建。1923年破土动工,1925年落成。仿法国钟楼样式设计,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有钟亭,设置自鸣钟报时,风格别致,是赤坎最早的现代堂皇建筑。会馆建成后,成立广州湾商会,属下有30多个同业公会,会员人数过千,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商会。1991年广州湾商会会址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大酒店:座落于赤坎中山二路,陈学谈出资兴建,由赤坎建筑商兼设计师梁日新负责建造,光打木桩处理地基花了一年时间,1939年建成。楼高4层,是粤西时下最高的现代建筑,呈梯型平面,总面积3466平方米,内有花园,典型南洋热带建筑风格。气势宏伟,招牌由清末榜眼朱汝珍所题。集餐饮、娱乐、旅业于一体,设施较好,内有餐厅10个,客房百间,娱乐场地数处,是当时南路最大的酒店,在省港澳及东南亚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老字号酒家。
宝石大酒店:位于赤坎中山二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许爱周出资兴建。一字排6间宽阔的二层楼房相连,骑楼阳台贯通,建筑追求华丽新颖,采用优质材料和精致工艺。外墙装饰中西合璧,庄重典雅,内有花园配套,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粤西最豪华的高级酒楼,在省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著名旅舍。许爱周创办的“顺昌航业”,首只客货轮“宝石号”行走湛江至香港两地,其售票厅和候船厅均设在宝石大酒店内,开创了粤西火力船只海上客运先河。
大中酒楼:位于赤坎中华路和中兴街交汇处,由潮州商人陈文波出资兴建,宝石大酒店开业后不久落成。建筑独具一格,因势利导,沿街伸延长达百米,均高达三层,外用精美围栏与马路分隔,是当时粤西最大型的群体建筑。经营饮食、旅业和娱乐,以饮食业称著,赤坎有“食在大中,住在宝石”之说。楼房整体西洋情调,阳台宽敞,内厅则点缀中华文化,巧夺天工,混为一体。遂溪秀才陈伯常所作一联挂在门前:“大问题,讲食讲住;中心点,宜室宜家”引人入胜。抗战时,一墙之隔的同乐戏院被盟军飞机误炸,夷为平地,大中酒楼却逃过一劫幸存无恙,市民无不稀奇。

赤坎原是“遂南边唯一小镇”,属遂溪管辖,自宋代始初具古商小埠雏形,经宋、元、明、清的历史沉积,日渐扩展。清朝康熙年解除长达200余年的海禁后,海运和贸易迅速发展。闽浙、广潮、琼崖、高雷商贾频频到赤坎做生意,“商旅攘熙,舟车辐辏”,到了清道光年,逐渐形成繁华商埠。

不少外地人入乡随俗,安家落户,招引同乡聚居,赤坎居民日益增加,住房屋宇不断增多。早期的民居,除简易的茅草房、泥砖屋外,一般土木结构的砖瓦房基本都带有浓厚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踏跺进宅,面门宽阔,外表堂皇。三开间的一厅两厢,讲究客厅布局,两翼匀称,庄重得体;四合院则注重厢房天井配置严谨,追求屋檐桁梁精致。由于移民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继承各自传统的文化特点,在外观、构造、装饰等方面加以显示。随着水泥的进口,钢材混凝土的应用,有的还融进时代流行的新特色,因而赤坎的民居风格各异,形式不一,各领风骚,不同程度印记着时代的烙印。

最具特色的一间,位于新景路的陈氏大屋,是典型的中西结合早期产物,整体结构按四合院模式建造,门面却西式装璜,搭配自然,混成一体。旧的民居旧宅,宛如历史教科书添上乡土教材,是研究赤坎历史进程、商贸发展、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博物馆,极具史料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时移世易,新屋更替,老的、旧的民居住宅已保存不多。目前赤坎尚存的古民居多属清末民初时期,保存较完整的除新景路陈氏大屋外,还有中山路李氏大宅,南兴街梁氏大院,民主路的骑楼街廊住宅……有的房屋虽几度修建,但古风尚存,在曲弯小巷深处,仍有旧式的“趟栊”拉门、沉重的实木大门、古老典雅的拱门。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透过这些凤毛麟角,可领略到当年古民居的风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湛江赤坎老街
骑行赤坎小巷
湛江老街深度游指南(赤坎版)
市民:想保护却不知该怎么办
中国最适合洗肺的城市之蓝色湛江!
走街串巷忆往昔 湛江怀旧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