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状腺癌术后:各种超声表现的陷阱(2)


(一)缝线肉芽肿

缝线肉芽肿是组织细胞对不可吸收缝线这一外来物正常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超声常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外形不规则,其内有大于 1 mm(图 15 和图 16)的高或偏高回声。缝线肉芽肿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

可吸收手术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明胶海绵和氧化纤维素)通常在术后 4-8 周被吸收,但也可多年不消退。明胶海绵表现为手术部位长条状病灶,周边有低回声晕(图 17)。氧化纤维素(图 18)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其内无血流。这两种止血材料共同超声特征为随时间消退,这些特征有助于与癌复发灶鉴别。


图 15 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缝线肉芽肿。患者术后持续引流,图 A(横切面)和图 B(纵切面)显示左侧甲状腺床低回声肿块(箭头),缺乏血流,内部的高回声可能代表钙化或缝线;图 C 为同一患者不同时间的横切面图像,箭头示一个瘘管从甲状腺床延伸至皮肤表面。此时前述病灶已经手术切除,患者症状减轻,术后病理证实为缝线肉芽肿而非肿瘤


图 16 另一甲状腺术后患者横切面显示更加典型的肉芽肿,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游标卡尺),中心高回声。3 年后对此肿块进行活检示炎症、多核细胞、巨噬细胞


图 17 氧化纤维素肉芽肿误认为甲状腺床病变。图 A(纵切面)和图 B(横切面)示甲状腺切除术后 6 天甲状腺床等回声结构(游标卡尺),其内有囊性区域,误认为残留甲状腺。但其内缺乏血流(图中未显示),且病理及手术证实甲状腺全部被切除

(二)咽食管憩室

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存在薄弱的三角区,食管黏膜自薄弱区膨出可形成咽食管憩室。咽食管憩室通常会在甲状腺左侧叶后方探及,表现为外周低回声,内部回声多变(取决于咽食管内气体和液体成分)的「肿块」(图 18 和图 19),易与存在钙化的软组织肿块混淆。憩室与食管相连,内部有气体回声特征:空气混响、振铃效应、超声表现随吞咽等动作而变化,这些特点有助于与软组织肿块相鉴别。对可疑患者,钡餐检查有助于确诊。


图 18 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食管憩室。图 A 示左侧甲状腺床圆形肿块(游标卡尺),最初认为软组织肿块。E:食管,T:气管;图 B 纵切面扫查后清晰显示肿块(箭头)与食管的连接关系,高度怀疑是食管憩室。通过实时超声检测,发现肿块形态随时间变化,更加确定了诊断


图 19 另一患者的食管憩室。图 A 横切面示与图 18 相似的肿块(大剪头),部分高回声后方伴混响伪影(小箭头),含线样高回声,为典型的气体。尽管肿块与食管的位置关系未清晰显示,其表现与食管憩室高度相符;图 B 为随后的钡餐检查证实了食管憩室的诊断

(三)甲状旁腺瘤

美国甲状腺协会强烈建议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正常甲状旁腺通常在超声检查时无法显示,但富细胞型的甲状旁腺腺瘤有时会被探及,呈卵圆形低回声富血供肿块,容易误诊 IV 区增大淋巴结。二者鉴别要点在于血供特点,甲状旁腺滋养动脉从两极进入,呈外周血流。而颈部淋巴结从淋巴门发出树枝状血流;另外,钙化和囊性改变在甲状旁腺瘤中少见;最后,甲状旁腺瘤通常会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甲状旁腺瘤的确诊要结合细针抽吸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单从细胞学角度难以区分甲状旁腺瘤和甲状腺癌(图 20)。


图 20 一 18 年前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甲状旁腺瘤误认为甲状腺床复发灶。图 A(横切面)和图 B(纵切面)显示一个低回声富血供的肿块(游标卡尺),最初认为可能是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病理结果示滤泡性肿瘤。随后手术切除,病理结果示甲状旁腺伴甲状旁腺瘤,未见癌

(四)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腺舌管囊肿是胚胎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而形成的先天囊肿,80% 位于舌骨或舌骨下水平,表现为舌骨水平正中或嵌入带状肌较下水平的低或无回声(取决于蛋白质含量)局限性肿块(图 21)。当肿块下极延伸至舌骨内时,具有诊断意义。但若肿块内包含结节状血管组织时,需要与甲状腺癌相鉴别。甲状腺癌术后常规超声复查通常会发现甲状舌管囊肿,尽管术前并无此囊肿,其机制可能是术前病人存在潜在的甲状舌管囊肿,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由于生长空间变大,囊肿便生长变大。


图 21 甲状舌管囊肿 。图 A(横切面)和图 B(纵切面)显示上颈部一个单纯囊性肿块(图 A 箭头和图 B 游标卡尺),与舌骨关系密切(图 B 箭头),为甲状舌管囊肿典型位置及表现。若囊性肿块内有血流及实性成分,则要考虑到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可能 

(五)胸锁关节退行性改变

胸锁关节的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为关节间隙变窄、骨和软骨形态不规则、骨赘形成、滑膜增厚、关节渗出。当炎症处于活动期,肥大的滑膜及关节渗出有时会突破关节腔至颈部中央,表现为低回声结构,易与转移病灶混淆(图 22)。确定其与胸锁关节的关系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图 22 胸锁关节退行性改变误认为颈部中央病变。图 A 示一个低回声结节(游标卡尺)最初认为可能是癌复发灶,随后细针抽吸示软骨粘液样基质及淡染梭形细胞,兼有软骨损伤,未发现癌;图 B 胸部增强 CT 示胸锁关节退行性改变,伴关节渗出及滑膜增厚(箭头),此改变与超声改变对应。回顾分析发现病变位于锁骨旁(图中的 C)是准确诊断的一个线索,气管旁病变是次要考虑的诊断

与转移淋巴结易混淆的侧颈部病变

(一)创伤性神经瘤

创伤性神经瘤是受损神经对创伤包括手术的增殖反应结果。甲状腺切除术后,创伤性神经瘤通常于颈动脉后外侧探及。50% 的神经瘤表现为外周低回声、中央高回声的结节。中央高回声区代表致密胶原组织(图 23和图 24)。结节呈梭形、边界不清、中央高回声、与颈丛直接相邻、内部无血流是神经瘤特有征象,有助于与转移淋巴结鉴别。超声上探测到明显结节,外加临床上伴有疼痛触发点或感觉异常、细针抽或穿刺活检时会引发剧烈疼痛可以提高诊断信心。


图 23 一侧颈部手术史患者创伤性神经瘤。纵切面示一软组织结构(长箭头),与一个神经(短箭头)相连,符合术后神经瘤。该结构内缺乏血流(图中未显示),尝试穿刺活检时引发剧烈疼痛


图 24 另一个有侧颈部手术史的患者的创伤性神经瘤。纵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与图 23 表现相似的软组织结构,内几乎没有血流,尝试细针抽吸时引发剧烈疼痛

(二)神经鞘瘤

最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是外周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典型神经鞘瘤表现为卵圆形或梭形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清,血供表现多样,其内可包含囊性成分。找到神经鞘瘤与神经的联系有助于与颈部其它病变相鉴别,如肿大淋巴结(图25)。


图 25 疑似神经鞘瘤。图 A 和 B 示纵切面一个局灶性实性肿块,其内少量血流,与神经根相连 (图 中的箭头)。因细针抽吸活检时触发剧烈疼痛,FNS 未成功;图 C 轴位 MRI 抑脂 T2 加权像示颈部一个 T2 高信号肿块,与超声表现相符,诊断为神经鞘瘤。此病变无病理结果,但随访 6 年肿块大小无变化

(三)副神经节瘤

颈部副神经节瘤通常来源于颈动脉体或迷走神经节。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瘤位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处。副神经节瘤通常呈低回声肿块,血流丰富,由于其内存在动静脉分流,所以血流呈低阻(图 26)。若缺乏典型超声表现及位置时,131I-间位碘苯甲基胍闪烁摄影术对确诊肿瘤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头部和颈部的副神经节瘤通常无功能,其诊断假阳性可达 40%。因此,必要时甲状腺细针抽吸及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水平(Tg)有助于排外转移性淋巴结。

图 26 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颈部感觉异常。图 A 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一富血供肿块(箭头);图 B 铟-111 闪烁摄影术显示肿块大量摄取铟-111(箭头)。肿块位于颈动脉体附近、大量摄取大量摄取铟-111、富血供这三个特点均支持副神经节瘤的诊断。随后肿块切除病理结果提示肿块为 4.2 cm 的副神经节瘤

(四)良性增生淋巴结

颈部炎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图27)很常见,表现为淋巴结增大,血流增多。但淋巴结大小并非炎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点。良性增生性淋巴结内部回声均匀,无可疑恶性征象,如外周血流、微钙化、含囊性成分,通常位于下颌下区、上颈部、颈后三角内,常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4-6 周内可变小。


图 27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图示一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常规复查的病人颈部 II 区的圆形增大淋巴结,声像图特点符合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超声表现,包括正常树枝状血流、位于 II 区、无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恶性征象。同时,此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肿大淋巴结触诊时质软。FNA 结果示混合淋巴细胞,无癌性细胞。在随后的随访中,此肿大淋巴结最终消退

(五)其它疾病引起的淋巴结增大

各类良、恶性疾病均可导致淋巴结增大,有些病例的超声表现具有诊断提示作用。例如,硅树脂渗透至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呈高回声,伴声衰减(图 38)。但不同疾病导致的淋巴结增大其超声表现具有重叠性(图29),因此,详细了解病史,结合之前的超声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细针抽吸活检对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和其它疾病导致的淋巴结增大具有重要的价值。血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可增加诊断特异性,尤其对大部分为囊性成分的淋巴结很关键,因为组织细胞学检查很难取得足够存活细胞。


图 28 一个乳腺假体植入破裂患者硅树脂渗透至淋巴结。图示右侧锁骨上区域一个回声不均匀淋巴结(箭头),伴声衰减


图 29 疑似结节病引起的钙化淋巴结。图 A 示一个增大低回声淋巴结,中央有钙化,其超声表现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混淆,虽然其缺乏丰富血流(未显示)。但此病人有长期结节病伴淋巴结钙化的病史;图 B 为CT 平扫示钙化淋巴结(箭头)

(六)其它颈部囊性肿块

颈部先天性囊肿并不常见,最常见的是甲状舌管囊肿,前面已提到,其它颈部囊肿如鳃裂囊肿、淋巴管瘤、支气管源性囊肿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也会造成干扰。尽管这些囊肿的超声表现、位置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通常情况下需要其它影像学检查和细针抽吸来帮助确诊(图 30 和图 31)。


图 30 活检证实的颈部 II 区鳃裂囊肿。横切面示下颌下腺(G)与颈动脉(C)之间的一个复杂囊肿(游标卡尺),为鳃裂囊肿典型发生部位。FNA 排除了鳞状细胞癌和甲状腺癌


图 31 疑似淋巴管瘤。图 A 示颈部一个海绵状乏血供病变(游标卡尺);图 B 为 MRI 抑脂 T2 加权图像,显示与图 A 相对应的 T2 高信号囊性病变。此病变未经病理证实,但超声和 MRI 表现均支持淋巴管瘤的诊断。随访 2 年病灶无变化

结论

超声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后复发灶和转移性淋巴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它很多颈部良性病灶会误诊为复发灶,因此了解复发灶以及其它良性疾病的超声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情况下,还需结合细针抽吸和实验室检查。

原始文献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颈部肿块的影像学检查(1)引言、诊断方法、囊性病变(甲状舌管囊肿、皮样囊肿))
甲状腺结节tr4是什么 一些关于甲状腺结节的知识
中年女性,体检发现颈部肿块2年
甲状腺术后超声怎么看?超声医生:有这5个表现,说明淋巴结有转移!!!
图文解读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鉴别要点
查出"甲状腺结节",要不要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