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思想,一不小心就影响了后世两千年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脉传承,儒释道文化贯穿两千余年。其中,关于“道”的思想文化,至今令人着迷和难以解释。


说到“道”,那么,就必须提到春秋晚期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





老子承继了上古时代先民观察自然、认识宇宙万物,皆一体同根,即所谓“道”的本源的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华文化可谓是影响深远。


关于老子的来历,历来有多种说法:《辞海》云:“相传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一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另一说认为老子是魏国将军李宗的父亲李耳。


其中,第一种说法为多数人所认可,并且,李耳(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现在,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这是春秋时期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后世也常常把二者相提并论。


对老子和孔子稍微了解一点的朋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关于二人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有关孔子的,虽有后人附会的传说,但还能看个大概。至于老子的,却大多是道家弟子的夸张之词,难以凭信。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老子立传,也只有四百余字。提到的老子事迹也只有两件:一是“孔丘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二是老子出关,遇关令尹喜。


两件事情却简简单单的概况了老子的一生。老子博学多才,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孔子带弟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二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后世之人不知,二人也未在著作中提到,使得这件事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晚年时,西出函谷关(一说为大散关)时,关令尹喜强求其著书。老子于是写下讲述道德的五千言,取名为《道德经》。


老子写成出关后,西去入秦境,从此隐居,不为世人所知。传说他的寿命很长。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道德经》一书集中反映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


道无形无象,与具体事物不同。道是“常”,是不变的,具体事物则互相依存、互相联结,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否认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因此,他反对启迪民智,所以,要“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老子主张“无为”,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基于此,老子向望往日“小国寡民”的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通观五千言的《道德经》,我们可以发现老子认为万事万物有遵循大道规律,才能不违背“道”的本意。


唐时期,是我国崇道的繁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就称:“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并十分崇尚老子的“清静无为”。


正是因为有了唐代统治者的无为政治思想,才有了后来的大唐盛世。


至今,清静无为的思想仍受到我们的重视,同时,我们现今的行为与思想也无时不刻的体现着这种思想。


老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它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对道教思想影响重大外,对法家、儒家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500年来,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仅对治国安邦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还作为一种先哲智慧和文化特质,极大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本文由学国学网(微信号:lexueguoxue)发布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返本归真之真法
养生与中国文化 -- 先秦时期 - 成长阶段
【诸子百家】[02]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国学基础概论(下)
《道德经》源流探寻
国学略说—易、儒、道、释三句真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