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丨追日全食、识百草、搞发明……西昌这位教师给了孩子最浪漫的科技课

胡一平,西昌市第二小学科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2009年夏,一则新闻在电视上出现:7月22日上午10时34分左右,将发生“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而四川正好在全食带上。


看到这个信息,西昌市第二小学科技老师胡一平出于对天文敏感的习惯,拿过纸和笔,迅速计算出凉山州观看本次壮丽天象的最佳地址——冕宁彝海。


胡一平向校长提议,除了学校组织学生观测,还可以带领一批学生到彝海,最大限度地感受这场天文盛宴。


这次活动,学校一开始只通知了本校学生,提前报名自愿参加。没想到,二小要组织学生集体到彝海看日全食的消息在全市传播开来,最后一同前往的竟达两三千人。


西昌与彝海之间相隔100多公里,7月22日,天还没亮,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西昌出发,赶到彝海时间刚刚好。美中不足的是当天彝海天阴,虽然没有目睹日全食的全貌,但全食时那瞬间的白天黑夜的交替给孩子们极大的震撼。


在学校带动下,当天至少有数万人参与到这次日食观测中来。


近十年过去,胡一平在谈到那一天时,脸上温和的笑意多了几分动人的明亮,仿佛那场声势浩大的“追日”行动才刚刚发生。

 


一接触到这门学科,我就喜欢上了


胡一平是凉山州喜德县人。1984年,20岁的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在西昌市的一个村小,在这里一干十年。


一开始工作时学校实行包班制,没有明显的分科,什么课都要上。慢慢地,学校分科逐渐明显,胡一平就这样走上了专职科学老师之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校有了条件配备科学器材,对于科学课也更加重视。


“一接触到这门学科,我就喜欢上了。然后一看教材,大家荟萃,编得非常好。”胡一平说,当时学校里没有科学老师,都是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很幸运的是自己很快就确定了发展方向。


1988年,胡一平第一次接触到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便组织学生参加,虽然一开始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已经有意识地去思考、研究。


1994年,胡一平调到现在所任教的西昌二小。


胡一平有了机会参加省级、国家级的专职科技辅导员教师培训。一直在搞科创,但质量不高,原因何在?1998年的一次培训给了胡一平答案。


“什么是创新?怎么去创新?以前总觉得是找一些比较新的东西,然后学生去做,去比赛,就是科创。其实,科创可以是非常实在的,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出发去研究。教会学生发明的方法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也就是从这次培训开始,胡一平的创新探索有了更系统的思考。

 


从一堂课,打开生活的无限可能


“一张32开的作业纸,一把剪刀,剪一个足够大的圈,能把自己套起来。”


学生拿着纸端详半天,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动剪刀。


“把纸撕成纸条会不会?”胡一平简单提示,学生想了一会儿,撕了一段纸条,然后从中间破开,一个大圈就这样在手上诞生了。


原来撕圈不止是在眼前看到的平面进行,还可以有拐弯这样的操作,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


这是一堂西昌二小科技兴趣班的日常开场。


每次上课的开头10多分钟,胡一平会布置一个题,要求学生从给出的条件上进行改进,通过加、减东西来完成。最初学生都会觉得难,连续几次,他们就很容易找到方法了。


“发明不能完全空想,需要给学生一个范围,让他能聚焦到某个地方。”胡一平说,每周的科技兴趣班,至少会给学生布置一两个题,学生慢慢尝试,总会有好的设计,学校的大部分好的发明都出自这样的课堂上。



2000年,胡一平指导的科创作品《立体时钟》获全国一等奖,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平时的科学培训课中,胡一平会告诉学生如何进行选题,并教一些例如联想、组合等基本思维方法。


学生李璇跟妈妈去“十元店”买学习用品,看到展示柜上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相邻放着。“这两件东西能不能组合在一起做一个东西呢?”李璇想着,回校后告诉了老师自己的想法。


“组合起来做什么?”胡一平问。


“合起来当钟用。”李璇脱口而出。


“我看能行,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画个简图。”


在胡一平的鼓励下,没几天,李璇的图就画好了:地球仪在上方,钟的机芯在地球仪下方,带着地球仪旋转。


到底能不能计量时间,当时两人都拿不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进行模型制作。


制作中最大的难题是机芯的选择。一开始两人用的石英钟的机芯,转一周是12个小时,把地球仪粘在时针轴上,带着地球仪转一圈就是12个小时。


这样显然不方便,得想办法找到24小时一周的机芯。


正好当时学校在修建教学楼,胡一平知道建筑工程中都配有计时断电器,机芯都是24小时控电。


第二个问题是,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所以要将方向反过来,这样才能模拟地球自转。


胡一平说,以当时自己的物理水平,只想到把线圈正负极颠转,可多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又请教了西昌学院的物理老师,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璇在地球仪的赤道上贴了从0~23一圈数字,将秒针加长,从地球仪北极直贯而出,弯曲在地球仪制作成一个小圆点,像一颗小卫星,围绕地球仪旋转,再在底座上固定一根指针,指针指向赤道上的数字,指针不动,数字转动,这样就实现了时钟计时。



一般来说,时钟都是平面的,但这个确实立体的。这件作品当年在省上的比赛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回来后,李璇觉得还可以进行改良,更方便使用。她将地球仪外面的指针去掉,变成了一个环绕赤道的数字盘。地球仪上上的24根经线每隔15度,相差1个小时,共有24条,刚好可以用这些经线当指计,当地球仪安24小时一周转动时,24根经线对应时刻盘上的数字就是24个时区的时间,这样就可以随时看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时间。


不久,这件改良后的作品送参国家赛,拿到了一等奖,李璇还获得了茅以升科技奖单项奖,李璇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论坛。组委会评价:虽然这个钟上没有针,但它能看到全世界的时间。


喜讯传回,学校突然意识到,原来本校的学生科创工作已经这么厉害了。时任校长庄坤惠决定,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物力、人力上打开绿灯,并在学校正式开设科技兴趣班。


每年都有省一、二等奖,国家奖项接连不断,二小的科创在西昌声名鹊起,成为四川省第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就是为了能进科技班。

 


基本不闲着,只要有空,都要去发现


“他是把科学课真正当成事业在做,而且做得很投入。”说到胡一平,西昌二小校长沈光虎话语中是佩服,他见到的胡一平,永远充满着激情,“经常牺牲周末时间,带孩子们去发现,寻找创新的灵感。”

端午识百草、尝百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现在很多学生对野生植物,甚至农作物缺乏认知。


2017年,胡一平决定趁着端午的节日契机,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感受一番。


离学校20公里处的尔乌山,植被很好,是开展这项活动的理想地方。有了大致想法,他提前到山上踩点,哪些地方有什么植物,哪些植物有价值,尤其是野生中草药,先自己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规划出最适宜的路险。


临到周末,七八位老师带着三十多个孩子,一路由山下往上,一边走一边观察。每位学生提一个袋子,采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在每采一种植物前,他需要通过问老师或者手机软件,认识这种植物。在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再按老师教授的方法将一株植物连根拔起,保持完整地放到袋子里。


“有些野果是可以吃的,大家找到乌梅和黄梅,摘下来尝尝味道。”


“夏枯草有清火作用,可以多采一些,带回家。”

……


 


一路上,胡一平和老师们都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去判断、去感受。


到了休息处,同学们把各自采集的植物展出来,相互认识。从山脚一路走上去,有几百种植物,胡一平统计了一下,孩子们问到的有130多种,采集的有大约30种。


最后一步是现场制作植物标本。一般制作过程需要压制一个星期,胡一平想到了简化方法。他们带来发电机,将植物垫在报纸上,用熨斗迅速压干,定色定型,然后进行塑封。等到返程时,每个孩子手上已经都有了自己的作品。


平日里,胡一平基本不闲着,只要有空,就会去尝试、去发现。


他的假日安排不止学生关心,老师们也同样好奇。“周末去哪儿?”是胡一平创建的微信群,是给老师们创建的一个“玩乐平台”。


胡一平喜欢露营、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涉趣、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天气好时,他时常带领老师们去露营,教大家认星星,认动植物,观测流星雨等。



自从上了科学课,胡一平就喜欢上了天文,然后开始自学。一开始工资每月只有100多,他攒了几个月,斥巨资500块,买了自己最早的一台天文望远镜,虽然很小,但是拿在手里,非常兴奋,但凡有重要天象,都要早早做好准备,如期邂逅。


2002年,在他的提议下,西昌二小建了天文台,安装了口径220mm的望远镜,并且不定期向学生、市民开放,这个天文台现在成为学校的重要标志。


2016年8月23日,为了观测一场重要的流星雨,胡一平和老师们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安营扎寨,目睹了一场壮观“英仙座流星雨”,度过了一个浪漫的夏夜。


“当一名科学老师,自己的生活会非常丰富。”胡一平做事认真,喜欢思考,他曾反思自己:假如遇上的不是科学这门学科,也可能会成为比较优秀的人,但不会是现在的性格。


小时候,胡一平喜欢画画,后来读师范,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美术老师,平时也不怎么爱说话,但科学课是一门很生活化的课程,经常跟孩子们一起经历创造的过程,他觉得很开心,变得像个“话痨”。

 


成为好的科学老师,最重要的是喜欢


胡一平性情温和,微笑时,眼角的纹路向上扬起。已经临近退休的年纪,他仍然承担着很大的工作量,每周10节科学课,4节兴趣班课程,还有各类教师培训指导。


2013年,西昌市建设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需要在湿地内建设一个科普教育基地。


邛海湿地独特的水鸟生境优势和天然的保护条件,以前胡一平经常会带着学校兴趣班的学生到湿地观测候鸟,对湿地的鸟类资源非常熟悉。



当年西昌市人民政府确定由西昌二小与西昌爱鸟协会、西昌市林业局共同建设打造了鸟类观测站。


胡一平除了在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担负了观测站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以及鸟类观测统计的重要工作。湿地每年来了多少鸟类,有没有新的种类……都需要拍摄照片做好统计。这项工作非常耗时,近年来,胡一平的大部分周末和节假日都花在了观测站里。



 “随着年龄升高,学生的好奇心会越来越弱。在小学里,科技老师是很重要的,他所做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保护好学生兴趣。”胡一平说,当科技老师就像是他的天命,而他所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将来能拥有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生。


岁月一天天逝去,胡一平的每一天却更加忙碌而充实,现在,他最想做的工作是培养年轻的科技教师。但现状却并不乐观:大学里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学生,很难到小学就业,对科学课感兴趣的老师也少。


“成为一名好的科技老师,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胡一平叹了一口气,“还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有年轻老师愿意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来源丨《四川教育》编辑部

图片丨胡一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立祥原创散文丨黄葛树作证
陈厚喜——被阅读点亮的“侠客”校长
“科学竞赛展风采,教育创新提素养”——2022年度凉山州小学科学教师现场课展评活动
富洲部七年级地理学科组开展地球仪制作展示活动
死不认错的字
西昌黄联土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