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处在幻觉当中,一直并且永远

pixabay

本文转载自“脑脑博士


脑脑博士”是我们上线的一个全新的脑科学媒体。从今以后,它会带你开启脑科学的漫画和视频之旅,再也不用怕大脑知识零基础啦!你一定会爱上你的新向导的,快去关注吧!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的全文音频

我们都在幻觉中 来自酷炫脑 00:00 07:41
  BGM: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
作者 | Jack Preston King
翻译| 郑旸
审校| 酷炫脑主创&秦风
读 | 胡恩
美工 | 豆浆
编辑 | Tinda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关于世界的“真相”。事实上,正相反——大脑用“意义”这个蛋糕模具来重塑我们的感觉信息,以使世界和我们的观念一致。


大脑构建现实

在《情绪如何产生:大脑的秘密日常》一书中,神经科学家丽莎·费德曼·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让我们想象自己正在参观一个画廊。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一幅巨大的白色画布跟前,画布上布满了随机分布的黑色斑点。

Jack Preston King

我们看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就是白布上有黑色的斑点。这时,我们处在一种被神经科学家称为“经验性盲视”(Experiential blindness)的状态中。我们从来没见过类似的东西,我们的大脑没有储存过可以与之进行比较的形象,因此,我们并不知道要把它当成什么。

接着,导游给我们看了一张蜜蜂栖息在花瓣上的照片,并表示艺术家是受照片的启发,进而创作了这幅画。我们都看到这张照片了。现在,再回头来看看这幅画,我们看到了蜜蜂,当然,它就在那儿!我们怎么可能看不到它呢?

左图为照片,右图为画作 | Jack Preston King

实际上,画里并没有蜜蜂。我们看着的仍然是同一张白色画布,同一堆黑色斑点。但是,我们的认知被改变了

对于这种现象,丽莎·费德曼·巴瑞特写道:“你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进而改变了你对这些黑色斑点的认知?你的大脑从之前浏览照片的体验中汲取了形象,并且加入到了你如今正在看着的这幅画里,构建出了你从这些斑点里看到的熟悉事物——蜜蜂。”

“你的视觉皮层中的神经元改变了放电方式,进而创造出了不存在的线条,把这些斑点连接成了实际上不存在于画中的某种形状。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正处于幻觉当中。”

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模拟”。我们的大脑,在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改变了感觉神经元的放电方式来构建出一种对现实的模拟,让这些斑点变得有意义。这种模拟可能和现实差别巨大。

我们并非在体验真实世界,我们只是在体验自己大脑对真实世界的猜测。我们体验到的每一个“现实”,都是大脑根据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摸到的而产生的模拟,这些模拟同时还基于我们过去的体验,以及我们对这些体验的解读。

Rutu Modan

如果让你想象一只蜜蜂在花间飞舞,我们每个人想象中的蜜蜂一定是不一样的,取决于我们以往见过的蜜蜂的样子。同时,我们想象中的蜜蜂也取决于我们对“蜜蜂”的定义,取决于我们的个人经历。

你印象中的蜜蜂可能是一种在你的花园里传粉的无害小精灵,而我印象中的蜜蜂可能是带翅膀的小恶魔,随时准备着给我一针并送我去急诊室。基于我们对“蜜蜂“的认知,当一只蜜蜂嗡嗡飞过我们身边时,你可能会平静地微笑,而我则急于躲闪。我们的反应其实并不由这只飞过我们身边的蜜蜂引起,而是由我们对蜜蜂的定义引起。

giphy

丽莎·费德曼·巴瑞特还写道:“通过概念,你的大脑把某些东西联系在一起,而把其他分开。你可能看着三个土堆,把其中两个看成是“丘陵”而另外一个是“大山”,基于你的定义。”

“你的大脑利用已有的概念填空,以便形成对现实有意义的模拟,如果把世界当成一个蛋糕,而你的概念就是一个蛋糕模具,把世界切割成形,这种形状的形成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因为有用或者符合期望。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大脑的“建构”。

非常识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关于世界的“真相”。我们通过感觉以及对感觉信息进行思考,通过对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摸到的进行测量和推理来寻求意义。

丽莎·费德曼·巴瑞特表示,这是一种幻觉。事实上,正相反——大脑用“意义”这个蛋糕模具来重塑我们的感觉信息,以使世界和我们的观念一致。

而这一切过程都是大脑自行完成的,远在意识参与或控制之前。

giphy

这个反转的“非常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宗教/精神:神是否也类似于白布上的斑点,和任何人类体验都不相似,因此所有的宗教都不过是“蜜蜂”——我们的大脑建构的最佳猜测,而非观察推理的结果?宗教真的反映了“神”本身吗?或者只是把人脑中形成的概念投射给“神”?

爱:关系的形成基于一个假设——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都是可能的。但如果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建构别人的形象,并且与这种建构的形象在互动,所谓的心意相通也不过取决于我们的爱人展现的那部分自我和我们大脑中概念的吻合度,这些概念有:爱是什么,男人是怎样的,女人想要什么,许诺是什么,等等。可知论是一种幻觉吗?我们是否只是没有可比性的白色画布,而又互相视彼此为蜜蜂?

《马男波杰克》 

科学:科学的基石是客观观察。但如果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填空、连接毫无关系的点,并且在我们没有意识到或无法控制的时候向观察结果植入已有的观念,那么我们是在幻想吗?客观性是否真的可能?

政治:我们都认为虚假新闻是个问题。但如果“政治现实”是一只由我们的大脑基于有限的报道信息建构的“蜜蜂”,再加上我们的认知偏见,我们又要以什么标准来定义“真实的新闻”呢?

我们大脑会结合输入的信息以及已知的、多数是无意识储存的记忆和概念来建构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我们会把这种混合的模拟当成“真实”。

假如丽莎·费德曼·巴瑞特是对的,并且向读者保证她的理论有最新的研究结果支持,那么这意味着——

我们从未体验过真实,像它本来的样子那样。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间只是大脑幻觉,韦伯望远镜观测结果显示,宇宙中可能没有时间
人类智力未必如想象中独特
[转载]无我门
如何不将自己认同为你的想法、身体、头脑、自我
如何开启心智的力量?
幻觉背后的心智 邦纳症候群 归档记忆的概念神经元 婴儿时期大脑细胞快速发育导致童年回忆缺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