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上有6种人,但只有一种有爱的能力,你是哪一种?

彩色斑马有话说: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找到真爱,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但大多数人又觉得,那是小说、电影里才有的事,或者属于少数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幸运儿。真爱,在现实生活中,可遇不可求。

真的么?心理学大师弗洛姆不同意这种观点哦。

在他看来,爱是一种能力。找到真爱,要靠努力,不凭运气。

艾瑞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著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写了二十多本专著,其中以1956年出版的《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最为著名。

▲ 艾瑞希·弗洛姆

大多数人认为,爱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有幸运儿才能找到真爱。但弗洛姆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他看来,大多数人不理解“堕入情网”和“持久的爱”有什么区别,误以为爱情的关键是对象,只要找对了人、被爱上就成功了,一点不关心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

“人们往往把如痴如醉的疯狂爱恋看做爱情,事实上,这只能证明这对关系中的人过去有多寂寞。”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他将人格类型分成了6种,并认为,其中只有一种能真正爱上别人。

▲ 《爱的艺术》

1六种人里,一种懂爱

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第一种:承受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活得比较被动,他们习惯于接受管控、充当追随者,在生活中需要依赖别人、接受别人的帮助。他们不会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抗争,缺乏提供爱的能力。

第二种:剥削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非常自信及主动,具有攻击性,并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通过索取来满足自己,并为此不惜强迫、欺骗他人。

第三种:囤积型

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认为外部世界是有危险的,习惯于通过储存和占有获得安全感。他们是吝啬的实用主义者,渴求权力及优越感,愿意结识地位高的人,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所有物而战,并会不断期望拥有更多,永远在根据价值大小排序事物和人。

第四种:交易型

这种类型的人会把自己当商品,他们通常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倾向于找一个性价比适合的雇主,成功地宣传及“销售”自己。他们目标明确,有活力,爱投机,很多梦想“嫁入豪门”的人都属于这一类型。

第五种:毁灭型

前四种里,每一种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大多数人属于它们的混合体,但毁灭型却是完全负面的。

这种类型的人是永远的悲观主义者,对人生的无序和不可控有着强烈的恐惧,热衷于设想疾病和死亡,渴望建立新秩序,倾向于把固化的目标强加给他人,从而获得控制感。希特勒被认为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第六种:创造型

这种类型的人会通过学习和社交灵活、真诚地解决人生问题,会用理性和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互动,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愿意成长、改变。

弗洛姆称创造型为“生活的勇士”、“不戴面具的人”,认为只有他们能真正爱上另一个人,而不是把爱人当成避风港或战利品。

▲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的作品《爱》2真爱有四大元素真爱有四大元素

弗洛姆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清醒的意识让我们孤独、恐惧,与此同时,人生还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焦虑而无力的,并会终其一生试图摆脱、克服这种不安全感。

克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融入集体,服从权威,找个伴侣……等等。

但在弗洛姆看来,“抱团取暖”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相信自己的独特性,努力了解和定义自己,拥有爱的能力,人生才能真正摆脱“孤独、寂寞、冷”。

弗洛姆提出,爱有四个基本元素:关怀、责任、尊重、了解。

他认为,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你爱我”,或“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被爱,因为我爱人”,或“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真正的爱,不是“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我”、“我将要成为你”、“我将要占有你”,不是甩掉自己的独特性,不是偷走对方的独特性,不是服从,不是绑架,不是配对,不是融为一体,不是把彼此的特质强加在对方身上。

真正的爱,是随心所欲的,是让他人成为自己,尊重对方的爱好、观点、信仰,是在了解世界和自己的基础上,“以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完整性为前提,和另一个人结合”。

很多人为了找到真爱,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打造自己,让自己变得“值得被爱”,包括,整容、读高学历、多挣钱、买房子,等等。

但在弗洛姆看来,所有这些真的对找到真爱没什么帮助。爱情是自由之子,属于有生命力、热爱生活的灵魂,想拥有爱的能力、找到真爱,更切实可行的做法是自爱并克服自恋。

▲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克林姆的名画《吻》

3愿意改变,就是爱的能力

人生的最高品质是热爱生活

自爱和自恋差异很大。

自恋,通常表现为自负、自私,有些自恋来自于社会阶层、职业头衔,有些则源于幼年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经常获得异性家长赞许的孩子,容易形成符合异性期待的习惯,会更倾向于装点外表,或者整形、减肥以求悦目。

自爱则是一种基于自我认知的自信。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每天躺在摇篮和怀抱里、被母乳喂养、被抚摸呵护、哭声被很快回应的小婴儿,你有什么感觉?

没错,感觉被爱,感觉自己有价值。

儿时父母的照料是一个人建立自我价值感的关键。“哭声提示—获得照顾”的响应模式重复成百上千次后,婴儿就会知道自己的提示有意义:“有人听我的,我是值得的。”一个强大的自我就此开始形成。

两岁前婴儿的大脑发育很快。期间,婴儿会发展出TA与世界链接的模型——关于世界、人生如何运行的心智模型。

被照顾、关爱的幼儿对世界充满了正面感受和想象,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幸福感,并会终其一生努力保持这种感觉。

即使幸福感被暂时中断,这些有安全感的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力量重新振奋、解决问题,再度找回这种正确、幸福的感觉。

因此,自尊、自爱、自信的人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价值,但又能直面自己的缺点,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独特性和能力,可以坦然、勇敢地跟自己沟通、审视自己的感受,能放弃对自己的控制,跟随自己的真实心意而活,能够为自己负责,有清晰的人生方向。

一句话,他们活得真实、勇敢、独立,他们活着不是为了让别人点赞。

表现在恋爱关系中:一个自爱的人更愿意、更有底气和勇气去做出改变,因为他们幸福、独特、不完美,改变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好;而自恋的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听着赞美长大的,或者惯于掌控,改变会动摇他们“完美”的自我认知。

每个人在恋爱关系中,都有表达想法、情绪的需求,都希望不好的一面被包容,都希望被关注、照顾、了解,都希望提出要求时自己是安全的。

这种安全感的建立需要互相磨合。

此时,想为对方改变的意愿,就是一种“爱的能力”。

在弗洛姆看来,一个不能克服自恋的人,终其一生都很难获得人际安全感和自信。

弗洛姆说,人生的最高品质是热爱生活。

爱,不是一种情绪,更无关运气。

在任何关系中,只要拿出勇气,愿意改变,爱,都会在前方等着你。

什么时候都不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的6种类型 你经历过几种
跳出爱的误区,别再为爱掉眼泪。
弗洛姆论真爱
自恋者生来如此
弗洛姆哲学家名言
爱情没有说明书,所以不是人人都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