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情绪、比较冷血的人能感知他人的情感吗?



2018-07-27 13:31

去年韩国的一部高分犯罪片《秘密森林》,引起观众不少的讨论。检察官黄实木在小时候因听觉与情绪感知极其敏感,就干脆将情绪感知的主要部位——前脑岛切除掉,从此再也无法感知情绪,变成了一个没有情绪情感、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角色。由于大脑的可塑性,这样的手术同时也造成了他超常的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将细微的线索联系起来,快速破案。也就是我们所说“情商低、智商高”的人。

其实黄实木并非是没有任何情绪情感,只是这方面相对一般人来说,比较弱而已。而演员曹承佑也通过脸部微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让人赞叹的演技。

影剧里的黄实木自己没有太多的情绪情感,但对别人的情绪判断,却感知的非常细微精准,比如他的朋友输了官司时,对当事人表现出来的受挫和抱歉;老太太被问到自己儿子时表现出来的紧张和躲避···都被他一一看出。

那问题来了,一个没有情绪的人,是否无法感知他人的情感?或者是否如影剧里演绎的那样,对他人情绪情感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我们都有这种经验:比如你的朋友正在用水果刀削果皮,一不小心划到了手指,顿时鲜红的血液染红苹果,地上也沾上了血迹。这时候,你手指会有什么感觉,虽然伤到的是你的朋友,但你也会顿时觉得隐隐的痛。或者当你看到新闻影片里,某某地方发生了可怕的特大灾难,你也会感觉不好受。

我们同样也会发现,很多人在入迷地看一部一会哭哭啼啼,一会又嘻嘻哈哈的电影时,也会跟着剧情哭哭啼啼、嘻嘻哈哈。就像苏芮在《牵手》里唱的那样“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能对他人情绪情感感知到并理解,在心理学中叫“共情”,共情能力自我们很小就开始发展,一个人的共情能力跟我们大脑当中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有关系的。

镜像神经元最早由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Rizzolatti)提出。

当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正在研究猴子做动作时大脑的神经元反应,一个研究生学生嘴里舔着冰淇淋走过去时,他意外地发现猴子那些神经元也有了反应。后来重复做了好多个类似实验都发现:即使猴子完全没有任何行为动作,只要看到实验人员做一些动作,猴子大脑相应的神经元也会有反应。

我们大脑当中的前脑岛、前扣带皮层和下额叶皮质等都是感知情绪的部位,也有大量实验发现,当我们看到别人经历各类情感(厌恶、快乐、痛苦等),大脑这些部位也会活跃起来。

自闭症群体很难去感知他人的情绪,这也对他们的沟通造成很大的困扰。有人就提出,自闭症很可能就是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出了问题。

目前镜像神经元还有一些争议,但有一项实验表明:老年人的前脑岛活性较低,这会影响他们识别那些让人讨厌的面部表情(厌恶、憎恨等),使他们对骗子更易掉以轻心,容易受骗。这也是不少骗子专找老年人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对于黄实木这样前脑岛受损的人,感知情绪情感是很困难的,但管控思维判断、计划规划、逻辑推理方面的部位则在额叶皮层,这个部位很有可能会优势发展,这也是为何将他塑造成一个“情商低、智商高”的角色。

内容来自“行思心理谈”

参考资料:Blakeslee, Sandra (January 10, 2006). Cells That Read Minds

Science告诉你为何老人容易受骗——生物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像神经元:情绪感染、教育与共情
为什么《行尸走肉》能够如此深刻地引起玩家的共情?心理学家Jamie Madigan 对此展开了研究
书评|《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镜像神经元才是大脑的主宰者
凌宗伟:教师的肢体语言传递出着许多信息和情感
镜像神经元 大脑中的魔镜
镜像神经元【引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