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夏石嘴山北武当庙游记(图)

      2014年7月5日,放暑假了带孩子去了石嘴山的北武当庙,路过大武口区的星海湖,到了北武当庙。

 








      在宁夏的北部,有一座隐在山林的古刹,它辉映贺兰山的气脉,总束银川的佳境。它就是西北著名的寺院——北武当庙。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因北武当庙而得名,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上的一处集山、林、庙、地质遗址和军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距市区3公里处,2009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北武当寺庙区、森林公园、归德沟、韭菜沟、贺兰山生态博物馆五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68.8平方公里。是石嘴山市开发较早、基础设施较完善,也是目前宁夏最大的生态旅游景区。








      很多到此游历的人不知道北武当庙之称谓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湖北武当庙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其实,在这个庙名中,“武”指真武大帝,是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当”的意思是“在”。“武当”,就是真武大帝之所在。为了区别名闻天下的湖北均县武当庙,加之此庙又在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就在武当庙前加了一个“北”字,全名为北武当庙。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是因为随着佛教在庙里的不断发展,才另取的一个兼有道教味道和佛教色彩的庙名。因此,一直以来,两个庙名并存生辉。
      北武当庙建于何年?尚没有确切的说法。据《新建北武当庙碑》载,现在的北武当庙,始建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由居士郑惠、周北熊等人捐资募款,兴工建造。但另据相传,北武当庙前身所建的时间更早。一说是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另一说是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如果按明朝正统年间的说法推算,北武当庙至今就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至于明朝正统年间的说法,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北边来了一伙人,攻打平罗城。就在城要被攻破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狂风中一个巨人,身穿黑衣,披头散发,手拿宝剑,带众兵而来。攻城的人见此阵势,魂飞魄散,马上退兵。据说,那个巨人就是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段贺兰山叫做武当山,并在这里修了一个真武堂供奉真武大帝,以求神灵保佑。
       虽说北武当庙前身建成的年代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北武当庙,并不是某一时间一次建成的。北武当庙是在数代人多次扩建和修葺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躲避天灾人祸,希望神灵保佑一方平安的心灵见证。







      北武当庙,北靠群山,南望平川,是一所积聚了数代人心血与智慧的寺庙建筑群。有人说,北武当庙的建筑布局,不像平罗玉皇阁那样渐次升高,也不像中卫高庙那般造型独特,而是在水平中慢慢展开,追求若藏若现的规则变化,达到一种舒展与广阔的境界,从而使其在周围三面群山的拥抱中挣脱而出,夺人眼球,取得主景的地位。
      整座庙宇背北面南,呈一个大的长方形。从南往北,依次为前山门楼、灵官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和大佛殿。其中介于无量殿和大佛殿之间,约之高的多宝塔横空出世,让整个庙宇更显几分立体之感。院落的组合,是压着中轴线展开的四个规则四合院。中轴线两侧的钟楼、鼓楼、厢房、配殿都对称等距而建。在寺院外的东西两侧,是准提殿和药师殿。如此严格对称的庙宇布局,显得规则整齐,错落有致。置身此间,双目触及庙宇内殿宇亭阁的优美流畅,令人遐思万千。清风徐来,殿宇亭阁上的风铃叮当作响,让人顿觉空灵。

      几百年来,庙内殿宇亭阁在历史的风雨中依然矗立,但是让人惋惜的是,殿内原供神佛塑像却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大量重要文物、法器、经卷也没能幸存。现在,北武当庙所供的神佛塑像是今人在1984年以后修复的。庙内原供奉有神佛塑像60尊,木刻3尊,铜像50尊,瓷像10尊。诸塑像各有其态,栩栩如生。在大佛殿等殿宇四壁,还绘有生动逼真的飞天人物、护法诸神的壁画。如今这些已然不再的神佛塑像、生动壁画只能在历史的资料中去找寻些许回忆的碎片,在现实的惋惜中空留一声叹息了。








      当我们行走于市区之中时,常能看到在水泥高楼的包围中会突现一座古式建筑,但是这里的古式建筑多少已经被高楼大厦所淹没,成了城市的一种点缀,显得有些孤单,难有一山一湖一古亭的风雅可言。但是,走近北武当庙,你兴许会陶醉于庙和山相宜的风景中。在这里,古刹的庙宇格局与群山险峰相得益彰,彼此互为点缀、互为风景。北武当庙依山而建,一下就将山的气势据为己有,再加之,早晨山上云蒸雾绕,让庙更显几分气蕴;而山因为此庙的存在,好像有了主人一样,不再孤单、不再寂寞。这真是天作之合的搭配,攫巧夺天工的灵气。
       远远望去,北武当庙背后的群山仿佛遮在云雾之中,虚无飘渺,在树林掩映之下,多宝塔高高地耸立在庙宇之中。爬至半山腰,在一处山亭内,你会看到,山坡上写有一个巨大的黄色“佛”字,足有两人之高,让人心生敬意。在此品味歇息一会儿,然后一鼓作气,脚踏北武当山之巅,放眼望去,群山险峰中,北武当庙静静地卧于山下,殿宇亭阁让眼睛有了风景,让心灵有了归宿。







  北武当庙(寿佛寺)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名扬宁蒙周边的古寺。史上就有“西夏名兰、山林古刹”的美誉。始建于盛唐时期,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式在此建庙。清慈禧太后曾钦赐“护国寿佛禅寺”。至今已有三个世纪。北武当庙依山而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整座庙宇从北朝南,四进院落的建筑群体,布局自然,错落有致。中轴主要建筑有山门楼、灵光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大佛殿等。两旁的钟楼、厢房、配殿相对称,秀美而有气势,是座结构精细,精巧优美的古寺。








      北武当庙作为佛家圣地和旅游景区,以其幽静素雅的环境吸引众多游客光顾。当人们站在山下远望,北武当庙背群山掩在雾气里,半山腰处,一个巨大的“佛”字,让人心生敬意,攀至山巅,双眼微闭清风拂过飘飘然然,尘世杂乱随风而去,这是城市喧闹中无法找到的清静感觉。这里山势逶迤,北武当庙建筑布局水平中慢慢展开,若隐若现的规则变化,彰显一种舒展开阔的境界,因而在三面群山中脱颖而出。有数株逾百年的老树苍劲挺拔,依庙而立。整座庙宇背北面南,呈一个大的长方形。从南往北,依次为前山门楼、灵宫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和大佛殿。其中大佛殿前一座五层的多宝塔,高达二十米,砖砌的楼阁式样,四壁门洞山轩,使塔身形成许多梭角,其结构与银川市的海宝塔十分相似,但比海宝塔矮小,不失古朴壮观。整个寺院建筑群高低错落,前后有序,庄重威严,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置身其间,亭阁风铃叮当作响,韵味流畅,令人顿觉空灵。庙内诸塑像各有形态,栩栩如生。佛殿四壁,绘有生动逼真的飞天人物、护法诸神等壁画,形态庄严逼真。在这里,古刹的格局与群山险峰互为点缀、互为风景。加之,山上经常云蒸雾绕,令庙宇更显几分天作之合的气蕴与灵气。走近北武当庙,会陶醉于庙于山相得益彰,入眼是一山一庙的风景,留心的则是晨钟暮鼓余音外的人生禅意








  “武当”二字,拆开解释就是:“武”,指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当”,是“止”或“在”的意思。武当,就是真武大帝之所在。贺兰山大武口一段,被称为武当山,是根据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平罗人的一个传说得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北边来了一伙人,攻打平罗城,城眼见将被攻破,城里居民叫苦连天。正在此时,攻城的人稀哩哗啦全跑了。过后有人从北边回来,居民们就向他打听那伙人溃逃的原因。那人说,当时刮起一阵旋风,远远看见一个巨人,身穿黑衣,披头散发,手拿宝剑,带着人从南边过来。攻城的人吓坏了,赶忙退兵。那个巨人就是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根据这个传说,人们就把这段贺兰山叫做武当山,表示真武大帝就住在这里。还在山里修了一个祠堂供奉他,叫真武堂。








     到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有人到西山打猎,在一个山洞中发现真武大帝神像。从此,便开始了在武当山下为真武大帝修庙的历史。为了同湖北省均县的武当山的区分开来,这里的武当庙就加了一个“北”字。北武当庙又叫寿佛寺,这是因为最初在这儿捐钱修庙的是两个居士一到乾隆三十年代以后,佛教徒又在这里修建了大佛殿和配殿。整个庙院,开始按佛教要求的规模扩建。为了使它的名字既具有佛教色彩,又能保留道教的味道,就把寺庙改为寿佛寺。北武当庙:建于康熙四十年(17()1年),至今已有三个世纪。北武当庙依山而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整座庙宇从北朝南,四进院落的建筑群体,布局自然,错落有致。中轴主要建筑有山门楼、灵光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大佛殿等。两旁的钟楼、厢房、配殿相对称,秀美而有气势,是座结构精细,精巧优美的古寺。








  “武当”二字,拆开解释就是:“武”,指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 “当”,是“止”或“在”的意思。武当,就是真武大帝之所在。贺兰山大武口一段,被称为武当山,是根据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平罗人的一个传说得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北边来了一伙人,攻打平罗城,城眼见将被攻破,城里居民叫苦连天。正在此时,攻城的人稀哩哗啦全跑了。过后有人从北边回来,居民们就向他打听那伙人溃逃的原因。那人说,当时刮起一阵旋风,远远看见一个巨人,身穿黑衣,披头散发,手拿宝剑,带着人从南边过来。攻城的人吓坏了,赶忙退兵。那个巨人就是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根据这个传说,人们就把这段贺兰山叫做武当山,表示真武大帝就住在这里。还在山里修了一个祠堂供奉他,叫真武堂。教色彩,又能保留道教的味道,就把寺庙改为寿佛寺。







      据《新建北武当庙碑》记载:北武当庙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洪广营三宝居士郑惠及宁夏镇城周兆熊等人协力捐资募款,在一座小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后又几经扩建:清乾隆四十年(1755年),在无量殿后建大殿无楹;嘉庆初建配殿;嘉庆十四年(1809年)于山门前置立石狮一对;嘉庆十六年(1811年)于前殿建立拱门三楹。光绪年间,北武当庙僧人广煜修学北京潭柘寺,经潭柘寺方丈引见,敬请常来潭柘寺进香的慈禧太后为武当庙钦书“护国寿佛禅寺”白绢条幅。自此,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左宗棠等人也曾为之亲笔题字作画,使之声誉大振,远近闻名。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九为庙会期,各地前来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关于这座寺庙的建立,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康熙己巳年,石嘴山的戍边士兵,每夜都在山麓巡逻,常常听到“背上我”的呼叫声。一天夜里,士兵们听到呼叫后,随口答应,顿时,一个士兵的背上就出现了一个人,只好把他背走。并问背上的人家住何处,姓氏名谁,为何半夜三更一个人在这里?但始终未听到背后的人回答。背出数里地,感觉越背越重,最后走不动了。士兵怒气冲冲地说:“你是石头人呀!怎么不说话。”语声未落,背上的人落地。士兵点着火把一看,原来是一尊无量寿佛石像。恰好此处山侧有一个岩洞,他就把佛像放置在岩洞中。到了癸末年,平罗清军驻守官兵在贺兰山围猎,突然看见祥云瑞气,笼罩群峰,还隐约听到兵器碰撞声和马蹄噪杂声,大家觉得奇怪,就分头在山林深处觅寻,终于在山洞中又发现这尊无量寿佛像就把它背回来,行至黑墩塔,越来越重背不动了。当时,有位善行居士提议,此处土地平坦宽阔,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寺庙,安置无量寿佛像,但由于没有水,无法施工。于是,人们就默默地祈祷,求神佛显灵相助。祈祷片刻,土地湿润,往下挖掘,地下立刻果然涌出一股喷泉,泉水清澈甘甜。于是就在这里搭棚往下破土动工,用山上的石头垒砌墙基,用黄土夯筑墙建造寺庙。从此周围几百里的善男信女到武当庙烧香拜佛,球神灵保佑,使则获利香火旺盛不断。








      位于武当庙北侧,为贺兰山的一条原始山沟峡谷,全长10千米。四面环山,清凉幽静,水草丰美,秀色可餐。顾名思义,盛产韭菜。传说它是专为西夏国皇宫供应韭菜的地方。本世纪中叶,因当代军事国防的需要,在韭菜沟中,又建造了许多军事防御工程。山上的军事设施愈加重了韭菜沟扑朔迷离的氛围,对人们的寻幽猎奇形成了一个新的诱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兰古刹,西夏名蓝——北武当庙
道教界内的北武当
行走太行:古武当山
广州从化北帝庙游记
均州龙山
云台山玄帝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