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语学习是怎样一回事?

别人相见恨晚的方法更多是在自己的独自摸索过程当中找到的适用自己学习方式、习惯的东西,这些对于别人来讲非常适用,有价值的内容,可能对我与我作用并不大。很多时候我们会去坚持别人的方式一些天,以期也能收获被承诺与保证的进步,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坚持一小段时间就放弃了。这种状态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只因为这个方法和我们内在的一些因素(自身水平,学习方式,乃至生活习惯等)不兼容嘛?  一个在MacBook上运行良好的程序,在windows可能就根本运行不了嘛,纵使你下载了还是荒废在那里。。。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深刻。但是我们之所以如此急切与找寻“方法”,有时候也是为了去继续掩盖、忽略一些我们真正需要去思考和想清楚的核心问题。我认为对于语言学习的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想明白是比听到很多人介绍自己的方法要有用得多的,很多时候我们看清楚这些现实之后,合适的方法能很自然地被我们摸索、发展出来。

有一些问题是关于个人的,只有每一个学习者去观察、反思自身的情况才能找到自己的答案,比如,我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我关于英语这门语言的独特的观感是什么?学习的过程之中有着哪样的一些(无形的)阻碍?以及语言体验又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比较根本的,了解这些之后许多做法就不会盲目了。然而却很少人真正去问自己,之所以如此我认为也许是我们的英语学习很多时候本身就是处在一种无形当中给自己施压,逼迫自己去学习的状态的缘故。这种无形当中向自己强调着其重要性,然后向自己施压的学习方式无疑也是我们下意识地延续着的学生时代自小被老师家长们推着走的方式。如此状态我们由于处在给自己的无形的压力的缘故,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常常带着潜在的焦虑,以及丧失了语言学习本该可以有的那种自发性,没有了自主与自由的空间,每一个努力的举动都是在推着自己走,如此我们就无法顺着自己本来的倾向,意愿,好奇去独立地探索了。更遑论去停下来想清楚那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此推演出来的我们的做法其实即茫然盲目,又刻板僵化。

我注意到那些英语说得很好的人本身就很享受他们跟这门语言所发生关系着的过程,不管是听说,还是其它方式的运用,了解与学习。他们能有这样的状态是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持续收到正反馈,然后不断进步的原因。换言之,他们在这个过程并不太用得着去逼迫自己,反而很自发地顺着自己的乐趣,好奇,具体的需要而行进。这种状态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之中总是免不了挣扎,挫败乃至茫然无助。我得承认我在很长的时间以内都是这样的。不少时候我们急切地胡乱抓各种方式就是为了避免去直面与感受内心的这些茫然无助的。





但是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要介绍一下一些我认为很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在相当的程度上回答了,外语学习是怎样一个过程的问题。前面说过有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去问自己的。但是外语学习究竟是怎样一个事情与过程的问题大家却基本一样的。介绍一个会12门语言的意大利语言高手,Luca  Lampariello

他关于外语学习的一个看法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关于外语学习是怎样一回事的根本认知。这些具有颠覆性的看法其实指向的是被很多传统的主流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所掩盖,忽略了的重要真相。因为有着错误的认知,坚持这错误的理念与方法,盲目地在走着一条根本就走不通的路,就是我们再外语学习上持续地处在茫然与挫败当中的重要原因。他有着一个网站(About - The Polyglot Dream),上面集合了他关于语言学习的看法的文章,个人强烈推荐,极具洞见。youtube上也有他的一个主页。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J88yDbqOkAZXNuuYpAAAA  内容与主页上差不多,当然内容是视频形式。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些他的主要观点。

  1. 他强调学习语言的时候在一开始要建立一个语言核心,language core,这个语言核心需要的词汇量不多,只需要最基础的几百个单词。但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单词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些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口语上先行进行运用流利。对的,他把流利,fluency,视作是在语言学习一开始就要掌握的基础,而不是学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实现。这点其实就跟我们主流的观念很不一样,看法很颠覆。就像是一个小孩上学识字之前其实就可以在他们能用到的表达方式上熟练各种不同的表述了。这个language core就像是一个地基一样的东西,巩固了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步。语言学习的关键并非是要将之当作是一个与你有着距离的事物专门对待,重要的是将这门语言按照自己具体的需要整合进自身以及自己的生活,像是自己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此外,他认为语言是你只要真的去学就能够最终掌握的东西,并非存在什么学了而不会的情况。就像是你游泳多了水平相应能力自然上去一样。

  2. 他认为语言是教不会的,而只能去主动地习得。(a language can not be taught, it can only by learn)也即不管你上着多有水平的课,尝试着去接收多少东西。老师对此是毫无办法的。另外他还区分了学习(study)和学习(learning)的区别,这不是一面学科要去学习的,而更多的还是一种技能,去在学习,联系运用当中逐渐地掌握的,就像骑单车和游泳一样。而且learning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来讲姿态比study更要主动一些,比简单地吸收语言信息多了一份主动地参与其间的意味。此外,他还简要叙述了困难与复杂的区别(difficulty vs complexity)我们都知道外语学习很困难,但是从根本上讲其实不是的,它只是复杂而已。语言的习得就像是你要运用掌握的材料,构建出你的城堡,过程环节繁多,但是只要去做都建成的。

  3. 他还强调语言学习是分不同的阶段的,一开始的爬坡阶段,这个时候每学习到的新的内容都很快地能够用上,投入与成效比很显著,新学的单词很快就看到,认得,掌握的表述方式很快能够用上,等等。但是到了一定时候我们会到一个中等平台期,这个时候就像是到了一片高原一样,投入的努力再也很难看到成效与进步,能够初步运用这些语言做一些事情了,但是远不是完全熟练掌握,乃至最终习得一样。

他指出大多数外语学习者都停留在了B2的阶段。这个时候他强调要重启一个语言的爬坡期需要的不是我们还像从前一样坐着同样的学习,而是要转变一下学习的方式等等。

4. 最后,他还提出了语言路径(language journey )的概念,就是每一个人对一门外语的从完全不了解的接触,到完全成功地将这门语言整合(integrate)到自身,成为我们的完全可以随意运用的路径是完全不同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可言。举个例子说,就说我们都会使用母语,但是我们母语的各个方面的技能知识都是一样的吗?有的人口头表达能力很好,但是可能知识并不多,也不会写等。这个意思是说,纵使都是熟练掌握了,每个人的语言习得状况又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学习方式,自身的具体因素决定了其实我们从不懂到掌握之间要走过的路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并没有统一的路径与过程。有些人学这门语言主要就是日常交流,有些人则重在获取以英文为载体的信息,资源等等。不一而同,这些都决定了我们个人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条件,摸索探索出符合我们自己的语言路径。

这里简单画了一张图,A,B,C三人都要从这面走到那面,但是中间的地形各方面的约束不同,决定了他们走到那面的依据的路径是截然不同的。


更多的信息大家可以自己去他的网站上看,总之就是他的看法颠覆了我的很多的原来认知上的误区。他的观点其实也给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独立的自发性留有了空间,承认每一个人的独特的情况,个性,不同的需求等。在破除了传统教育根植下来的恐惧与迷信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主动性的姿态。网站上还贴了另外一些语言学家的文章看法,都挺有洞见的。




最后我补充一些我个人的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挣扎又始终咬着呀坚持下来,现在在一定程度掌握着英文的人来说,我认为语言学习最主要的障碍并非是那些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心理的、情绪(emotion)层面的内容。这些障碍跟我前面一开始提到的那些有着一种关联,这里试着展开说。有人说,学外语的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的ego,也即是那个你想要让大家怎么看待你潜在人格。你希望大家这样认为自己,但是每当自己的表现不符合这个内心投射出来的形象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容易感到挫败甚至是羞耻。从语言学习,运用的整个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害怕错误,在错误当中你能够得到学习。但是就这一点,你知道了也没用,你就是很难不去顾虑,因为有些东西是下意识当中不自觉产生的,不以主观意识意愿为转移。我大学上的是英文教学的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的2+2项目),从一开始就要使用英文。但是当身边的一些同学操着一些我这个英语渣都能够看出的问题笨拙大胆地运用,而自己畏缩在心底去correct自己将要做出的表达的时候,我知道某种层面上我相对那些同学多了一层心理层面的障碍。到后面我发现自己在关于自己的自我呈现,自我表达上,有着一种潜在的完美主义情结,害怕暴露出自己的那些笨拙,不够的那一面,甚至下意识当中感到好像是一种缺陷不足,但是这其实是每一个新手都要经历过的阶段。其实我在语言学习上付出挺多的,所以也都在那些艰难之中保持着进步。当然后来其实纵使并不算太差的时候内心的这些无形的焦虑却还是搅扰着我,总感到自己是不足的,不够好的。等等。这一些困扰是直到后面我开始注意到这些焦虑不安是因为我的童年创伤遗留的心理层面的问题才解除的困惑。

这一点说得就有些远了。但是确确实实是有着关系的,比如说,我的那些焦虑,是因为我父亲从小对我无比地苛刻,对我的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几乎难以容忍,而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被迫地我总是要表现得“完美”,表现得“符合对方对我的期待”,以及我不能再暴露出自己那些孩子般笨拙的一面,等等。童年的这些经历给我再心理层面留下了一些不自觉的阴影,焦虑,这些又在我的语言学习的过程之中放大着的我的挫折困扰。此外,人的心理层面的内容与语言学习语言使用的关系其实还非常的丰富。有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说着不同的语言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人格、自我是不太一样的。这想必是语言背后的那些潜在文化所给予的在文化上的人格载体不一样吧。我发现当我说中文时做的自我表达与说英文时的稍显分化,这个现象其实在我们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和普通话时都是稍显不一样的。因为当我们说对家乡的人说自己的方言时会更加容易回到某种自早年生活给自己赋予塑造的角色与身份上。而对于英文,我们在通过英文做自我表达时时可以不用处在母语文化所给予的无形的限定与约束的。 比如说,我在一个视频上看到的,阿拉伯人在用英文谈论与性相关的内容比用自己的母语要更加地自然。原因你知道的。此外,英文相对来讲给予一个人去做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有着更多的支持,当然如果你存在与此相关的心理方面有一些障碍,也比较容易显现。




学习一门语言很多时候真像是我们要重新当一个笨拙的孩子的,重新抛开那些已经成熟熟练的部分,开始成长这些稚嫩笨拙,但是确实全新的方式去把握生活。这点你可以观察那些说中文的老外,也是呈现出相应的萌态的。在我们内心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这些自己稚嫩笨拙的部分其实沿袭自我们父母早年关于我们的无形对待。当父母对我们没有耐心,苛刻的时候,我们就会惧怕,羞于展露这些孩童般笨拙的样子,并急需一个熟练但是僵化的形象与角色来藏匿我们内心的真实自我。 而如果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成长环境比较宽松,我们可以大胆地做自己,表达真实的自我,哪怕偶尔犯错而没关系,有人包容我们的失误,温和地给我们以指导,那么我们在心理层面就会有着一种比较充沛的安全感。这些可以随意做我真实的自己而无需去忌惮于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是每当我们接触新鲜的事物的时候的一些必要的心理支撑。这个心理上的支持虽然是无形的,有些时候你也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但是这个潜藏在我们内心的事实却是会影响着我们再生活当中截然不同的参与,以及最终决定我们能够触碰到的是狭窄亦或是辽阔的世界。


把题目的问题发挥得有点远了,希望大家有收获与共鸣!另外学习英语真的是性价比超高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在经过痛与恨之后最终摸索出自己的成长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岁前读英文绘本那么重要,你孩子的方法正确么?
应该什么时候让孩子学英语,怎么学?
赵彦春论语:语言迁移问题及化解
英语学习的核心原则,你真的懂吗?
看了文中的图才对外语学习的意义有了另一个角度的理解
英语启蒙界大热的“二语”适合哪些孩子?【哇校英语启蒙研究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