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者·宋健|阅读笔记:关于好莱坞电影套路的种种思绪(上)



开栏语: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图书日”,知产力决定开设“阅读者”专栏,号召知产人多读书、读好书、读有趣的书且分享读书体会。知产力“阅读者”专栏首期将发表宋健法官最近撰写的读书笔记。本篇文章中,宋健法官从“编剧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牢牢抓住观众”“如何通过改变吸引观众”“如何构建冲突”“如何构建人物”“如何创作对白”“如何构建故事结构”“什么是人物的成长弧”“优秀电影的23个故事链”共9个方面,分享了她阅读《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一书之后的所思所感。知产力将分上下篇推送此文。


其实是为着工作的需要,网购了《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一书。今年春节期间,花两天时间一口气基本读完。该书作者埃里克·埃德森(Eric Edso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SU)的剧作教授、电影剧本创作研究生课程主任,他为索尼、华纳兄弟、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和TNT写了17个故事片剧本。正如译者徐晶晶在“译者后记”里所言,“埃里克·埃德森对故事结构、人物和情节、23个目标段落的阐释和深刻分析让我叹服”,[1]而我对此不仅颇有同感,还心潮起伏,总觉得必须得写点什么,与大家分享才行。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及美国价值观呈现与输出的重要载体。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好莱坞电影成功的同时,也许会关心为何好莱坞电影能够取得成功?之前,我听人说过,影视编剧是需要专门训练的职业,并非仅具有创作能力即可,此点埃德森教授在《故事策略》一书中开篇即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出自新手的剧本95%都不行,而且这些剧本失利的原因都出于相同的理由。它们没有包含足够积极、扣人心弦的戏剧行动来支撑整个电影,即使有吸引观众的人物和惊艳的对白,许多编剧人员仍然对需要多少抓住观众整整两个小时的情节一无所知”。于是,埃德森教授在阅读成千的剧本并与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的编剧、执行官、制片人和导演讨论电影故事,以及仔细分析数百部电影后,他发现每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在叙事上都包含同样的细节模式,有23个特定的链组成,他把电影想要票房成功而在故事行动中必需的这23个链称作为“英雄目标系列”(Hero Goal Sequences),当然他也说这个“英雄目标系列”的各段落的必需数量其实也会有一个“小范围浮动”,不会少于20个,也不会多于23个。


正是基于以上大量实证和技术的分析,埃德森教授得出的结论是,天赋对于写作有着巨大的帮助,但天赋并不是能将剧本卖出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好莱坞几乎不会买来一个剧本不经重写就开拍,“好莱坞购买剧本,然后开发故事”。埃德森教授说:“归根结底,电影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相同的故事结构。不管是《盗梦空间》《阿凡达》《黑暗骑士》《朱诺》《黑衣人》《无间行者》《假结婚》《钢铁侠》《风月俏佳人》《灵魂歌王》《搏击俱乐部》《与歌同行》《穿普拉达的女王》还是《飞屋环游记》,无论什么类型,如果电影票房成功,如果它们能够吸引人们走进电影院,那么我断言,这些电影包含了同样的23个渐进的故事行动,就像每一部成功的电影一样”。这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看完全书,埃德森教授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故事策略》一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核心概念,为什么讲故事如此重要,冲突扮演的基本角色,以及资深编剧和小说作者可以采用英雄目标序列在创建故事时更好地运用这些永恒的人类真理来赢得经纪人和制片人的喝彩;第二部分探讨创建人物的方法和研究为编剧故事创作服务的普适的人物类型。这部分还包括通过23个故事段落塑造人物的工具,以及为人物所写的对白听起来应该是怎样的;第三部分揭示了人物即情节和情节即人物,阐述了电影故事结构的基本元素,这将是更为详细的23个段落模板的基础,以及一个有力的人物成长弧是如何完美的贴合23个英雄目标行动,赋予剧本深刻的主题并引人关注;第四部分逐步地详细分解票房成功的电影的23个衔接的故事段落,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最为有力的情节概述的方法。[2]很显然,《故事策略》是一本有关好莱坞电影剧本创作的专业书籍,然而从中完全可以解读出好莱坞电影成功的基本元素:


首先,编剧的目标是什么?


埃德森教授之问是:“我们到底为什么去看电影?” 为求娱乐,这是肯定的,但这远远不够,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看电影是因为我们想要各种各样的情感洗礼。这就是成功影片的真缔。正剧或者喜剧,都引导我们触碰自己内在的人性和体验情感净化。”作者认为,故事内在的中心思想被称为“主题”(theme),而任何电影故事的主题,通常可以在主人公的人生弱点中找到。许多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围绕人物克服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来认清真正的自我,以此构建电影叙事。编剧以及好莱坞一流剧本顾问迈克尔.豪格(Michael Hauge)把逐渐发现人性本质的过程称为主人公的内心之旅:从身份到本质的转变,从刚开始带着自我保护面具的躲闪状态到最后卸下假面,情感上坦诚的生活充实。编剧的目标是,为一个陷入困境的主人公从头到尾设计一段引人入胜、意味深长的旅程-这段旅程指引观众发现一些普世的人类真理和体验强烈的情感洗礼。”以上关于编剧目标与主题的阐述,是我非常关注的点,因为它深刻揭示了电影创作与观众需求之间的关系。当前娱乐消遣方式众多、花样不断推陈出新,而好莱坞电影依然兴盛不衰,其抓住的就是人性成长这个内核,具体而言,电影的主题是“通过中心人物如何成长从而解决情节冲突来揭示的”。[3]对于观众而言,任何时代的人类个体都会面临成长中的人性弱点的困境,都需要情感的净化与升华,如果电影能够承载这一功能,这必然是吸引人们走进影院的最大理由。某种意义上,一部优秀电影可以成为是人生导师。


其次,如何牢牢地抓住观众?


有好题材及主题,观众是不是就会自愿走进影院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埃德森教授说,“为了使观众与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同舟共济,观众必须先或多或少地喜欢上他们。因此,在每部电影开场时最为紧要的关键步骤便是-以立刻能建立人物共鸣的方式介绍你的主人公”,“当观众从你的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鸣时,他们会认同这个人物,会将自己投射到你的主人公身上,身临其境般历险追逐。之后,观众会急切的爬上小船,并全身心投入到电影旅程中,此刻他们与你并肩作战。”而人物共鸣应当保持平衡,不宜过于放大主人公的缺点或者完美夸大,而是足以能让观众关心的人。因此,在每部电影的开场,编剧必须选用以下人物特质和情境的“九要素”建立人物共鸣的认同,这包括:1.勇气;2.不公平的伤害;3.本事;4.幽默;5.善良;6.身处险境;7.受到朋友和家人的深爱;8.努力;9.执着。在“九要素”中,“勇气”列为之首:主人公必须有胆量。人无完人,观众喜欢的主人公并定不能高大全,但主人公的缺点“定然不能包括缺乏勇气,因为只有勇敢的人才会采取行动,也只有行动才可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每部电影都有值得主人公想得到而为之努力的东西,这是某些特定的目标。在追寻路上,主人公必须有足够的胆识承担风险。主人公让故事发生。同样,即使较为平淡的故事和家庭剧也是如此,片中的主人公身上必须体现出一种平和的英勇。”如丧妻的男主人公独自一人抚养年幼的孩子(勇气),其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为了更好的抚养孩子克制自己不碰酒(更大的勇气)。埃德森教授认为,“如果主人公没有勇气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就会沦为编剧笔下的消极主人公(passive central character)。这一直是众多原创新剧本卖不出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又如“善良”,观众很容易关心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诚实的人,也欣赏那些善待他人和尊重卑微行业的人,以及保护弱者或维护无助者的人。如果在塑造主人公时不考虑友善品质的话,那么编剧必须展现其他坚持的理由来支持这个角色。再如“执着”。执着使得勇敢、身怀绝技和努力的主人公认定一个目标,这对于任何故事都是至关重要的。强力的执着引发情节并确保剧本不偏离方向,将其不懈地推至有力的高潮,但要确保主人公的执着是有价值的。[4]限于篇幅,我只列举了三项。[5]OK,无论电影的类型,具有以上特质的主人公,必然为观众所喜爱,人物共鸣已经建立,您可以开始美好的电影体验之旅了。


第三,如何通过改变吸引观众?


绝大多数人极力回避改变,有些人甚至害怕改变生活中十分糟糕的部分,但幸好我们还有电影。在电影院,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和享受改变。这样的零风险,我们乐此不疲。无论是声势浩大还是娓娓道来的电影,观众都会期待片中主人公从故事开始的老地方历经磨难终抵新的彼岸。有效的戏剧变化设计是伟大剧本的基本要素。电影故事中的巨大改变,是指主人公在影片开始之初的状态和影片结束时的巨大反差,这由贯穿全片的一系列小的渐进改变积累而成。这些行动的准确数字和内容可以预判,甚至几乎精确到分钟突转发生时刻。赌注是有效的戏剧改变的基本要素,只有故事具有字面意义或隐喻意义上的生死风险-主人公即将失去生活的意义,比如失去珍爱、自我价值或个人理想时,才能抓住观众。只有主人公的行动才能成功推进故事向前改变。电影情节中引起事件发生的重任必须来自主人公本人,绝非他人。为了成为特别的、勇敢的和比普通人更胜一筹的英雄,他必须抓住自己的命运和主动解决所面临的冲突。英雄目标序列的最大价值的一部分,就是它可以确保你的主人公永远不会沦为消极主人公。埃德森教授在书中分析《尘雾家园》一片票房惨淡的原因,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主人公凯西脾气糟糕、没良心、愚蠢、懦弱、自怜以及生活一团糟,不值得同情。因为观众的情感认同有点无处安放和失衡;二是主人公过于消极,消极之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观众希望看到积极而非被动的主人公。[6]


第四、如何构建冲突?


电影冲突是指两人追求互为排斥的目标狭路相逢时,产生的彼此身体和情感上的猛烈碰撞。冲突为王,没有冲突,不成故事。所有的电影故事结构都会在推动主人公追求一个重要目标的前行路上设置令人畏缩的冲突。埃德森教授把构筑冲突必需的与主人公针锋相对的角色称作对手/反派。这个概念涵盖了从以合情合理的需求阻止主人公的正派人物,到仅仅是享受杀戮快感的变态凶手。冲突可以是主人公和反派追逐同一个目标,但只能一个人笑到最后,或是各有所求但水火不容,模棱两可的解决是行不通的,主人公和反派之间必须分出胜负。OK,好莱坞电影充满套路,最终一定是正义战胜邪恶、英雄亟救美人、真爱得以实现….,然而,这不正是观众所期盼的结果,也是人类永恒希望之所在吗?!为此,冲突越激烈,观众获得的情感体验越强烈。冲突迸发的三个来源:1.强大的对手-他应看似不可战胜;2.主人公无比渴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对获得胜利的渴望超越世间其他一切;3.危机重重-赌注完全是字面上或隐喻的生死危机。绝大多数的优秀电影同时蕴含以下两个戏剧层次的冲突:其一、.主人公与对手在现实世界中针锋相对的外显冲突;其二、主人公被迫克服一些阻碍他解决外在行动冲突的情感问题而引发的内心纠葛,即主人公在解决外在行动冲突之前必须先化解内心的情感冲突。确保银幕上戏剧冲突有效需要以下7项基本元素:1.冲突必须激烈;2.冲突必须可见;3. 冲突必须凶险;4.不冲突必须断发展和升级,带给主人公更多的挑战;5. 冲突必须令观众意外;6. 冲突必须令人信服;7. 冲突必须以有意义的方式解决。[7]


第五,如何构建人物?


在电影故事中,一个有台词的人物,都必须有其存在的理由,无一例外,他们或助主人公一臂之力,或从中作梗,对情节起效无非是这两种。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使用5到7个主要人物,通常这其中有两人分别是主人公和对手。一般来说单个主人公的故事常采用3到5个其他的关键人物来叙事。许多次要人物,同样也起着细微的支撑主要人物的功能。但即使是再小的角色,也必须出自这些人物类型,而不是另辟蹊径。埃德森教授说,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只能来自于这个类型清单,所以要清楚地知道他们所承载的情节功能。


01

主人公


电影主人公的目标来自于迫在眉睫的危险,这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而所有其他人物,要么是主人公的帮手,要么是他的对手。主人公应该具备普遍的和招人喜爱的个人品质,同时还是一个有着缺陷、缺点和个人焦虑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这适合于任何电影类型。主人公千人千面,除了标准的一身正气的英雄,还有非传统英雄、悲剧英雄、搞笑式英雄和催化剂英雄(不会经历人物成长,但会促使他人成长)。


02

对手/反派


对手/反派是主人公最主要的对立人物。特征如下:(1)相比其他人物,对手是主人公最强劲的对立力量;(2)对手应当是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和一个概念;(3)对手看似不可战胜;(4)对手自视甚高,以主人公自居;(5)对手可以成为主人公心理上的对立面;(6)反派常有一帮与主人公为敌的帮凶;(7)主人公不应该成为自己的对手。任何深陷内心自我斗争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必定纠葛和挣扎,但是如果在外部世界没有一种明晰的对抗力量,刻画此类主人公的故事会变得令人反感;(8)自然灾害不能作为对手;(9)对手可以带上友情和爱情的面具,直到最后时刻才暴露自己的真面目;(10)对手并不总是十恶不赦的坏蛋;(11)对手永远不可能成为主人公,但有时可以主宰情景;(12)当爱情故事是主要情节线时,那么爱恋对象人物也是对手。

03

导师


导师传授给主人公在与对手决战之前必须掌握的世间智慧和技能。导师的主要特质有:(1)导师可以是向主人公传授关键技能和信息的任何年纪的任何人;(2)导师常常死去。导师死亡起着三重功能:一是面对即将而来的终极对决,导师亲自训练主人公,在倾囊相授特殊的本领和智慧之后的死亡,迫使他独当一面和证明自己是英雄,没有人能起死回生再来伸出援手;二是导师的离世提供了一个死亡符号,这暗喻着英雄即将重生。主人公从失去导师的痛苦中有所改变和成长,现在已足够成熟和有能力战胜任何可能出现的对手。导师的离世是主公的成人礼;三是导师的死亡是对主人公的不公平的伤害,这为他的求胜提供了更为强烈的情感动机。高潮的生死对决是为死去的导师而战;(3)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有不止一个作为导师的师者人物;(4)导师常会赠予主人公重要的或救命的礼物,一个强大的物品或至关重要的信息;(5)导师可以是不诚实或无德、不正派或下流、失意或堕落之人。有些导试图引诱主人公走上错误的道路,这里负面导师为主人公提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范例。导师也可以失意的愤世嫉俗者和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其可能开始是一个堕落的人,而后改头换面和扛起指导主人公的重任,或者是俏皮话连篇的讨厌鬼。坚定的主人公,可以从周遭的人身上吸取教训。


04

伙伴


伙伴与主人公并肩作战,挑战主人公的动机、保持主人公的坦诚和迫使他袒露内心冲突。此外,伙伴也提供喜剧性调剂。成功伙伴的主要特征如下:(1)伙伴与主人公目标一致,但它不是故事的主要推动者;(2)伙伴的本事相比主人公略逊一筹,并且常常所处的社会地位也略低;(3)伙伴忠心耿耿,值得信任;(4)伙伴不能死去(除非故事是一个悲剧)。伙伴象征了神话学上的延续。杀死伙伴会意味着破坏主人公承载的对社会未来的主题使命,如果主人公无法拯救自己的伙伴,那么他担不起故事主人公的重任。有时主人公会在电影结尾死去,他需要自己的伙伴活下去讲述他的故事。伙伴负责讲述主人公的传奇,确保他不是白白的牺牲;(5)伙伴没有经历人物成长,其存在只是为了服务他们的英雄。如果电影中的伙伴经历着人物成长孤,意味着他已经上升到主人公的位置,也许此时需要修改故事结构达成成双主人公的模式;(6)伙伴常会质疑主人公的动机,并提供个人建议和冲突;(6)同性伙伴常是以自己喜剧式的爱情呼应主人公的浪漫爱情。


05

边界护卫


边界护卫的存在迫使主人公在继续前行之前证明自己的价值,其一开始会拦住主人公并与之作对,之后他们会变成主人公的盟友和帮手,这一转变使得边界护卫成为配角中最为特别的人物。


06

其他盟友人物


盟友一些服务于特定情节目标的人物,一般来说,他们的出镜时间远少于伙伴或爱恋对象,但这些盟友也必须成为主人公的冲突的发起者,即使是朋友也会惹 事生非。他们不只是装点门面,更是有效建立戏剧张力的关键元素。(1)对照盟友,一开始与主人公所处在相同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当主人公冒险前行、上升、发展和改变时,对照盟友却依旧原地踏步。对照盟友也可以是主人公坦诚倾诉的知己,但最重要的是对照盟友让观众清楚地看见主人公的巨变;(2)喜剧盟友,他认真的态度和曲解的世界观使得他骨子里散发出喜剧元素,即使他一本正经。喜剧盟友既能助主人公一臂之力,又能够带来轻松的搞笑一刻;(3)帮手-追随者盟友,给主人公带去他不曾拥有的特殊才能、技巧,或协助他;(4)有望成为救星的盟友,一个心急火燎地赶去救主人公的盟友,却在救出主人公前不幸遇难;(5)助威的盟友,代替观众对主人公摇旗呐喊和送去祝福的小人物;(6)身陷险境的无辜盟友,作为主人公的故事目标,遇险者必须被找到或者解救。


07

对立人物


任何一部好电影中,主人公为了达成令观众满意的故事目标,必须每一分钟都在和对立势力较量。除了直接听命于对手的代理人,故事有时在次要情节中也需要一些与反派毫毛干系的人物和主人公作对。任何与主人公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人物,无论他本质上是好是坏,都是对立人物。对立人物有三大类:(1)对手代理人,一个俯首称臣或按照对手的命令行事的重要人物;(2)独立的麻烦制造者,主人公的敌人,但和对手没有瓜葛,他引出主人公可以证明自己的另一个次要情节舞台;(3)反派的小喽啰,这些只有些许台词或者索性没有台词的不起眼的小喽啰,只会听命于对手代理人或独立的麻烦制造者。


08

氛围人物


在电影剧本中常会出现一些仅仅是用来构成故事世界真实度的人物,报摊老板、女招待、出租车司机等。这些背景人物是龙套,通常只有5句或更少的台词,并且他们更像是道具而不是人物,既不助主人公一臂之力,也不给他使坏。[8]


《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美]埃里克·埃德森(Eric Edson)著,徐晶晶译, magasa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注释:

[1][美]埃里克·埃德森(Eric Edson)著:《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徐晶晶译, magasa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5月版,第235页。

[2]前言,第2-3页。

[3]正文,第3-7页。

[4]正文,第16页。

[5]正文,第8-18页。

[6]正文,第19-27页。

[7]正文,第28-37页。

[8]正文,第40-67页。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写一个剧本
好莱坞最深的套路:一本小册子说尽主流电影的故事模式
干货 | 编剧的核心技巧,一个剧本 修炼42式
掌握了这几条秘密,你也能成为好编剧
干货 | 罗伯特·麦基:我不是最好的编剧,但是我非常擅长教别人讲故事
讲故事若烹小鲜(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