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團錦繡|愛花之人必讀

整理編輯|目录君

文字图片|网络




關於花,總有美好意象呈現:百花爭艷、如意牡丹、梅蘭竹菊、富貴長壽、鴛鴦芙蓉。

「開花,謂之華。」又曰:「五色為之夏」。

有關花的佳話和軼事,流傳既多而廣:屈大夫滋蘭九畹、陶淵明采菊東籬、李白進章解語、杜甫感時濺淚、白居易詠蓮吟柳、林和靖梅妻鶴子……



三千多年前的《周禮》就已經有花卉的記載:「鴻雁來賓……鞠有黃華。」春秋時代的《詩經》,提到的花卉植物名稱,有一百三十多種。



許多美麗的描述已成為我們經常使用的美文,深刻我們的骨髓之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楚辭》裡提到的花卉有蘭、蕙、菊、桔、木蘭、芰荷等等。由此可知,花卉植物早就受人們重視和關註。著名的花卉植物專著有《花鏡》(清陳扶搖)、《廣群芳譜》(清汪灝)、《植物名實圖考》(清吳其浚)、《劉氏菊譜》(宋劉蒙泉)等。



中國人喜愛花卉,常常舉行賞花活動。

洛陽人愛牡丹,每當花開,則萬人空巷,「都人士女傾城走觀」,「絕煙火遊之」,極一時之盛。

揚州人為芍藥舉行「萬花會」;蘇州人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做生日;

而成都、廣州一年一度的花市、藏族每年春季的「看花節」、雲南大理「三月三」、江南民間「眼亮節」、都舉行與花卉植物有關的活動,涉及千家萬戶。這種習俗相沿甚久,歷千年而不衰。



花的美好的象征,與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戚戚相關,有著極為廣泛的內涵。儒家強調哲學、倫理、道德須處於和諧統一之中。這種哲學觀深深地影響人們的審美意識。對花卉植物的觀照,常是對人自身的觀照,而對花卉植物的表現是對人格理想和道德的表現。有「歲寒三友」之稱的松、竹、梅,一直為人們所稱頌。



屈原一生佩蘭,自比高潔。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孔子語);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詞)。

宋鄭思肖於國破之際,「寧可抱香枝頭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一語,以菊花比喻自己堅拒降元的決心。



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其中「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的是花,喻的是人。



在中國古代帝王的心目中,如雍容華麗的牡丹被視為「國色天香」,象征高貴、繁榮;月季花由於四季常青而象征「世代長春」;玉蘭、海棠、萬年青、天竹等表示玉堂、萬年、天仙的意思;他們也愛蓮荷,但更喜愛纏枝連綿的番蓮紋,希望皇室百代連綿。



還有一些花形並不出眾的植物如靈芝、葫蘆、佛手、香椽等,由於其音與福祿壽同,而倍受尊崇。來源於民間的的吉祥寓意觀念一進入宮廷,就為皇室階層註入了不同的意識而加以變化。



花卉植物在平民百姓心目中,常是理想生活之寄托,寓意單純而質樸。他們喜愛梅花、但常配以喜鵲,寓意「喜鵲登梅」、「喜上眉梢」。他們喜愛荷花,常把荷花、胖娃娃、金魚、鯉魚相配合,表示農穰富足,生命繁衍牡丹、鳳凰、月季配牽牛花、荷花等,已無等級之分,寓意幸圖八;而牡丹與白頭翁則寓意夫妻白頭等等。



傳統花卉題材除前述十大名花(無君子蘭)外,還有芍藥、玉蘭、梔子、水仙、桃花、大麗花、西番蓮、繡球、百合、萬年青、萱草、忍冬花等花卉;石榴、桃、佛手、葫蘆、瓜瓞、柿子等瓜果;松、柏、楓葉等喬木和竹子、靈芝等植物。

牡丹雍容華貴,有國色天香之譽,群芳之尊也。東晉和南朝初有記載。唐開元中,天下太平,牡丹盛於長安。劉禹錫《賞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廣群芳譜》中關於荷花的贊、頌、賦和詩詞長達三卷,約五萬字;周敦頤說:「蓮,花之君子者也」。其受文人推崇如此。《詩經·鄭風》已有「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之句。

荷花形色清麗,花葉幽香。盛開之時,天生麗質無與倫比。曹植《芙蓉賦》嘆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花之獨靈」。荷花花形,文秀雅麗,規整有序,葉闊大而灑脫。強烈對比的形態特征使荷花甚宜入畫。

南朝梁元帝的《芙蓉醮鼎圖》,恐怕是我國最早的荷花之作。魏晉丹青失傳,無法睹其風采,但其後的荷花頗多傳世之品,而高雅脫俗,清幽閑淡之姿,堪稱一絕。

魏晉以降,荷花的裝飾內容更豐富、形式層出,應用範圍也日益廣泛。

而大眾化使荷花裝飾顯得生動活潑,如唐代取太子蓮花經意,創「童子戲蓮」圖案,後來再配金魚、鯉魚,成為民間流行的吉祥圖案「連生貴子」、「年年有餘」等。



梅花我國傳統名花,由原產中國的野梅演化而來。在隆冬肅殺之時,唯它吐幽香於山野。「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稱為百花之魁,當之無愧。它傲雪淩霜,亞枝綴玉,恰似俠骨柔腸,堅貞高潔之士,歷來為人們推崇。除舊布新之際,民家會貼上一幅「喜鵲登梅」剪紙窗花,寄希望於新的一年。



最早的記載見於《禮記》:「鞠有黃華」。屈原的《離騷》也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菊花耐寒,開花期長,在百花雕零的深秋,尤其使人聯想與世無爭、孤芳自賞的品格。陶淵明愛菊,他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歸隱者精神面貌與生活的概括。把酒賞菊,則是文士情趣所在。以菊花和越椒變形的茱萸紋早在漢代的刺繡飾紋中就已出現。在民間吉祥圖案中,菊花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含義:菊花與楓葉組合意指安居樂業,與喜鵲組合指闔家歡樂,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



中國花卉紋創造了一些經典性的結構範式,如卷草紋、纏枝花、穿枝花、寶相花、團花等。



卷草紋基本結構在原始彩陶飾紋中就已具雛形。魏晉時期,卷草紋已分葉、莖,奠定了卷草紋的基本格式。卷草紋又稱蔓草紋,采納了纏枝花、寶相花的造型特點,多呈二方連續紋樣或多變的帶形邊飾紋樣。敦煌晚唐196窟東壁邊飾,長達數米的卷草紋,寫實與抽象手法並用,裝飾意趣濃郁。唐代卷草紋、纏枝紋、蔓草紋三者並無嚴格區分。卷草紋歷代多用作建築、陶瓷、織繡、漆器等的裝,有的以花為主,有的以葉、莖為主。這種裝飾紋樣流傳到日本,稱為「唐草紋」。


纏枝花枝葉沿波狀線或交切圓的外緣線連續,構成方向相反的長弧。莖上生枝葉,出苞花,可以向二方或四方延綿生長,也可與人物、鳥獸、草蟲組成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唐代的纏枝花多為二方連續紋樣。敦煌石窟的纏枝紋,用綜合、抽象的變形手,花形瑰麗雍容,有香玉之質。纏枝紋又有纏枝牡丹、纏枝蓮紋等之。宋元明清時期,民間美術在纏枝花基礎上,發展了「穿枝花」、「串枝花」等格式,常以飛禽穿插其間,如「鳳穿牡丹」、「串枝蓮」等。


寶相花薔薇屬,形大色麗,為薔薇之別種。宋範成大詩:「雪白荼蘼紅寶相,尚攜春色見薰風」。工藝美術中的寶相花不是這種花。最早的寶相花紋出現於北魏石刻裝飾中。花形綜合了荷花、牡丹、水仙的特征。到唐代則主要以牡丹、荷花、大理花的花朵、花苞、葉片、花托為素材,經誇張組合而成。唐代絲織物及敦煌壁畫中的寶相花至為典型,以四向對稱或多向對稱放射規律組成圓形、菱形或方形的裝飾紋樣。每一層花朵、花苞、葉子基部中心,鑲嵌最鮮艷、最飽和的小塊原色,依不同明度,逐層退暈,顯現玉石鑲嵌一般的華麗效果。


團花就是把紋樣組成圓形的圖案形式,多用於織繡、陶瓷圖案。圓形的構圖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彩陶紡輪圖案中;在以後的商周青銅器、玉器;秦漢瓦當;隋唐織錦、銅鏡中的聯珠紋、寶相花紋等,都有團花圖案。寫生形的團花圖案始於唐代,如圖版「花樹對鹿團花紋綾」,在敦煌壁畫的菩薩服裝上也見之。宋元時期的團花強調紋樣的寫生形,圓形構圖逐漸完善,其後的織錦,刺繡和陶瓷多用之。近代民間美術的彩繡、挑花圖案,發揚團花的優點,用之於寫生形的花鳥魚蟲等題材,寓吉祥之意,如「百花爭艷」、「如意牡丹」、「梅蘭竹菊」、「富貴長壽」、「鴛鴦芙蓉」等等,格局一新,涵蘊茲大。

本期圖案均為團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美学:花团锦簇
荷包牡丹
浅谈红木家具雕刻纹饰之“花卉纹”
花卉
100种·花卉植物图谱
8种富贵花,千年“永流传”,家里一放,后代兴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