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好】关于原生家庭影响的探讨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名57岁的老母亲,成天希望抱孙子,她女儿偏偏是个“丁克族”。

一怒之下,这位老母亲自己去生二胎:你不给我生个外孙,就去当姐姐。

而34岁的博士女儿也很硬气:给你们养老可以,但不养你们的孩子。

有数据显示,开放二胎后,中国的生育率,却没有明显上升。同时,选择的'丁克'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丁克家庭超过60万。

'丁克'是一个外来词,指的是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而选择不生育的人。

他们选择丁克的原因,有可能是:

单纯不喜欢小孩;

认为社会竞争太残酷,没有能力给孩子幸福;

没有孩子就没有负担,能更好地拼搏、生活;

对生育的痛苦以及养育孩子的负担的恐惧;

……

丁克与否,至今仍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在当下,丁克者往往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只因他们'不仅让家族绝后,更是光享受社会资源,却不给社会培养下一代人才',妥妥是一群'只注重自己感受、不愿付出的家伙'。

但是,那些选择'丁克'的人,真的都是逃避责任、自私自利的人吗?

作者 | 凰兮
来源 | 心理严选(ID:satirxinli)

 
他们为什么选择丁克?

在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某一期,就曾围绕'丁克'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节目邀请来三组嘉宾,分别是单身、丁克者,以及喜欢孩子的非丁克者。

虽然在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这两大问题上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又许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并不美好的原生家庭。

或是破碎的单亲家庭,或是充满家暴阴影……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成为了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阻碍。

选择丁克的39岁的李作家,从小被父亲家暴

他的父亲是一名装卸工人,母亲则是小学教师。

或许是因为双方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太大,李父与家人缺乏共同语言,他固执地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

于是,他通过家暴妻子和儿子追寻他想要的家庭话语权

李作家自小就被严厉对待,连吃饭都必须吃一口饭配一口菜,一旦破坏这'规矩',迎来就是父亲的一巴掌。

在家暴阴影下长大的李作家,坦然表示:'没有一个合格的父亲给我做榜样,对婚姻、对生育完全没有信心。'

因此,李作家选择丁克,拒绝让创伤延续。

或许有人认为,他是杞人忧天。

但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鲍文提出的系统家庭理论中的'代际传承'告诉我们,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每一代都过得不如意,
是“宿命”的安排吗?

代际传承指的是每一代人的价值观、想法和体验,都将受到上一代的影响和塑造。

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大概率能在其父母身上看到痕迹,而父母的这些痕迹,又是来自于祖辈,这是多代传承的结果。

比方说,一个家庭温暖、和谐,那么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也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而如果一个家庭充满暴力、冷战,那么孩子长大后,要不拒绝亲密关系,要不重蹈覆辙。

正如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言:'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三观、思维、习惯,这种影响是毕生的,难以磨灭的。'

许多人都希望走出父母的影子,却终其一生也难以摆脱。

一直顶着'私生女'身份的吴卓林,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叛逆、无法无天:辍学、抽烟、自残、和同性恋人领证、露宿街头……

但在她的这些行为,其实都带着她母亲吴绮莉的影子。

吴绮莉生长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从小缺乏足够的关爱,形成固执偏激的性格。

遇到成龙后,她不顾一切地生下吴卓林,导致女儿也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里长大。

吴绮莉没有在原生家庭得到半点好的引导,有了她如今的落魄,而这份悲剧,又被遗传到女儿身上。

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如同轮回般的悲剧,无疑是让人窒息。

但更重要的,还是反思,如何斩断这种悲剧的延续。

如李作家一样,选择丁克,从自己身上断绝延续下一代,算是一种方法。

如果想要孩子,又不希望将一些不好的模式传给孩子,有方法吗?

那么,你可以尝试觉察、完善自我。


我们能否斩断,
如宿命般的悲剧轮回?

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过受伤的经历,不管伤势是否严重,伤口都需要经过妥善处理,才能慢慢愈合。心理上的创伤,同样如此。

面对过往的创伤,应当如何处理?

  • 1.探索自我,记录'情绪日记'

鼓起勇气面对并深入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历过的幸与不幸,并用现在的目光去看待。

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冲突和矛盾,都来自于将过去和现在混淆。

过往的成长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能够挑起我们情绪上的过激反应,就像一个被戳中按钮的机器,当场弹跳起来,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按钮'

比如,一个人在和朋友聊天时,对方一不小心漏听了一句,此人当场大吼大叫,好像很生气的样子。

回到他的童年,很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在家里就被忽视,没有人关心他的意见,所以他常常提高声量,意图引起家人的注意。

那么当他长大后与别人交往时,最关心的就是别人有没有尊重自己的意见,一旦发现被忽视了,'心理按钮'被触动,于是就当场提高声量说话,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每一次我们的'心理按钮'被触动,进入'情绪过激'的状态时,其实也是我们去深入了解自己过去的机会。

如果我们一味地选择压抑、否认过去的这些情绪,它们更有可能在某个你想象不到的时候爆发出来。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做一本'情绪日记'

忠实地记录下你的过激情绪反应,而后仔细总结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会让你感到不适,勇敢地探索其中的心理运作。

这将对于自己的自省、成长,以及了解、处理情绪有着重大的帮助。


  • 2.改写你的'内在誓言'

其实,你的许多行为和反应,都与你的'内在誓言',或者说信念,有着紧密联系。

内在誓言(信念)是指由某一个/些人事物引发的,发自内心的强烈决定,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从而导致某种行为、态度的产生。

内在誓言(信念)可分为正面和负面

前者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我是有能力考上清华的'

而后者容易令人活得消极、悲观,如'我怎样过过不好这一生''人生好无望'……

所以,我们应当觉察内心深处指导着你行为的信念,然后将负面的信念改为正面。

怎么做?

在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个领域,已经表现得很积极、正面,却你仍对最后的结果感到不满意,那么在这一方面,你可能有一个阻碍你的'内在誓言'。

举个例子,你很努力工作,却总是赚不到大钱,问问自己,这时候有什么感觉?焦虑、痛苦、无望、无助?

感受这份情绪,而后追寻其源头,分析你的情绪,所代表的信念,是'我不配有钱'、'我没能力赚钱',还是其他?

当你找到负面信念,就可以尝试接下来的几个步骤,将其慢慢消除:

  • 第一、写下你的负面信念

比如说,'我学不好英语'。

然后,觉察它给你带来的经历、情绪,感受它给你带来的不如意。

  • 第二、从情绪中抽离

即告诉自己,'那只是你的信念,不是事实。'

好比'我学不好英语',这一点只是你的负面信念,而不是事实。

你或许会说,可是之前的确就是这样那样。

可如果你仍抱住这种想法不放,改变又如何开始?

  • 第三、转变你的信念

用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念去替代旧有的信念。

以学英语为例,可以跟自己说'虽然我背单词时好像磕磕碰碰,但我已经记住了很多,这对我未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一想到这个新的信念,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情绪偏向正面,那么新信念就换对了。

  • 第四、践行新的行动

如果所有事情都停留在空想,也是无用,必须付诸实践。

比如怎么体现'对未来的学习有好处'呢?

可以买来报名课程深入学习、买来题集检验自己的水平等等。


  • 第五、给自己一份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曾说:'任何你所鼓励的行为,都会受到强化。'

当你希望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予鼓励,将之强化。

改变信念,并开始新行动后,一定要奖励自己。

这份可以是以前一直想要,但没有下定决心的,是对自己真的有触动的奖励。


写在最后

所有的决定,都不是没有缘由。

选择丁克还是生孩子,是各自的权利。

作为外人,可以不赞成,但请尊重,至少保持沉默。

正如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伤痛如果不被看见,一生都难以幸福,甚至遗传给下一代。

只有觉察,勇敢地去面对、去治愈,才有可能终止不幸的轮回。

点个【赞】+【在看】,【分享】出去,愿我们都能不带遗憾地过好自己的人生。共勉。

*来源简介:心理严选(satirxinli),严格挑选生活中的心理学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本文作者:凰兮,心理严选主创团成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家庭知多少 (mitbbs.com)
批评过激,「打」了孩子怎么办?
你有没有成为扼杀孩子天赋的父母
一切皆由“心”造
别让自己的过激行为伤害了孩子
害怕别人生气,这是心理障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