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问了36个金融圈朋友个问题:你会建议应届生加入自己的行业么?

也是怪了。

这几年我发现,职场上到处都在流行一股“劝退潮”

无论你翻开微博、知乎、豆瓣、脉脉、或是任何一个年轻人聚集的论坛,都会被大量的劝退贴泼一盆凉水。

房地产劝退,互联网劝退,服务业劝退……其中劝退声音最响亮,人数最为庞大的,大概就是金融了……

真的这么惨么?身处金融行业十几年,虽然我也抱怨过,纠结过,劝退两个字,却是想都没想过的。

我周围的人呢?他们是否如网络上所展现的一样,都在劝退年轻人?

图源:网络

带着这个强烈的疑问,我开启了一项长达一个月的调查。调查的对象,就是我身边的金融从业者们。

调查的问题只有一个:

“现在的你,是否会建议应届毕业生加入自己的行业、公司,或从事自己的工作?为什么?”

当然,我还是低估了这项调查的难度。一个月以来,通过在朋友圈发问题,一对一针对性地微信沟通,还有向身边相熟同事、同业的侧面问询,我大概收到了反馈52份。

除去插科打诨的、敏感多疑的、和不愿直面问题的太极回答,有效回答有36份(我尽力了)。

同时,为了调查的多样性,我也充分发挥了多年的人脉优势,从不同工种、不同子行业都薅了人过来回答。

图源:《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尽管如此,我也必须要说,这并非学术研究,也不是调研报告,只是一份真实的,生动的,也略显主观的田野调查。

我希望借由它,能给应届生和年轻人提供更多贴近现实的参考信息,而不是冷冰冰的统计数据和乌合之众的互联网噪音。

好吧,就算达不到这样的现实意义,至少也让咱们金融民工们知己知彼了一回,不是么?

先来说下36位有效受访者的背景:

36位全部来自金融行业,是从业时间或长或短的在职金融民工。

图源:《国家破产之日》

从子行业来看:

10人就职于银行

8人就职于券商

5人就职于基金相关公司

3人就职于保险相关

体制内从业者3人(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

PEVC投资机构从业者2人

信托从业者2人

互联网金融从业者1人

会计师事务所1人

期货从业者1人

(我真的薅遍了人)

从公司性质来看:

国企25人(果然金融行业的命是国家给的)

民企5人

外企3人

体制内3人

从工作职能来看:

3人是老板(全部存在于民企)

18人从事前台业务:包括投资、行研、投行、资管、信贷,销售、精算,交易等

10人从事中台职能:包括运营,风控,清算,合规,托管等

5人从事后台业务:包括人力,综合管理,信息技术,财务等

当然,上面的分类标准并不十分严格,比如有些朋友,工作横跨多个子行业和职能,那就按照他目前工作的子行业和职能划分。

还有些朋友,对于自己工作前中后台的认定有自己的想法,那同样参考本人意愿进行归类。

说到底,受访者画像只是参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这些受访者的真实回答。

图源:《我,准点下班》

回答这就来了:

1,第一个问题:你是否建议应届毕业生加入自己的行业?

先上数据:

建议 22人,不建议10人,不发表意见 4人

老实说,这个答案还挺让我惊讶的,在金融行业红利期过去好几年,各种违约暴雷事件频繁爆出的当下,干金融显然已经不是那个能一眼望到收益的行业。

但还是有近三分之二的朋友推荐应届生加入金融圈,只有27%的受访者表达了明确的劝退态度。

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带有个人明显的主观经验,至少表明,大多数金融民工,还是对金融行业,保持着谨慎的乐观。

行业发展潜力大,个人能力提升快;赚钱效率高是很多人的理由,就像很多朋友都提到的一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图源:《肖申克的救赎》

当然,这份乐观的程度,也随着行业、公司、工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总结了下,存在以下规律:

1,老板劝进(3位老板不约而同的选择)

2,年龄略大(超过35岁)的朋友,劝进比例更高,大概因为很多人都踩中了10年的金融红利期,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搞金融的好。

3,劝进人数多的子行业:主要集中在券商,基金,保险等大行业,一来这些行业比较成熟,二来行业内的选择机会也更多。

4,不发表意见的朋友:4人中3人来自体制内,我问他们原因,给出的答案也很体制内我自己肯定不会走,但你来不来么,我确实没法给你任何建议。

5,劝退人数较高的子行业:银行,信托,PEVC,互联网金融,会计师事务所。

图源:《半泽直树》

关于劝退的原因,我摘取了一些受访者的回答:

“年轻人千万别干信托,一场游戏一场梦,暴富的时代过去了暴雷的时代来了。”(某还没暴雷的信托公司高层)

“银行前几年还可以,至少能图个舒服,现在所有指标KPI化,每年都要求增长,包括一些银行领导搞PUA,确实让人看不到希望。”(某股份制银行分行中层)

“金融行业太浮躁,竞争白热化,工作内卷化,应届生缺乏分辨力和耐心,很容易选错路。”(某基金公司中层)

“这几年就算是过去的好项目也面临退出难问题,投资热潮褪去后,去年行业和公司的逻辑都彻底变了,尤其是应届生,真的好难。”(某PE机构基层员工)

图源:《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2,接下来第二个问题:“你是否建议应届生加入自己的公司?”

先上数据:

建议12人,不建议23人,不发表意见1人

其中10位受访者建议应届生加入金融行业,但绝不建议加入自己的公司。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要悲观得多。

既推荐金融行业又推荐加入自己公司的人中,除了3位公司老板,基本全就职于金融头部机构,即所谓的“三中一华”“中农工建交邮储”总行等。

也难怪,在资源导向的金融圈,一切都向头部看。在头部公司,行业地位高,得到的提升快,绝对薪酬也更高,再加上,进入的高门槛和连年递延的奖金制度,也导致这些公司人才的流失率相对较低。

图源:《武林外传》

而反过来,那些推荐年轻人进入金融圈,但并不推荐自家公司的人,理由也值得我们反思:

“金融行业不错,但我们公司平台太小,展业艰难,我在这干了三年,提升不大,想走人了。”(某腰部证券公司基层)

“公司受政策影响很大,虽然目前现金流还不错,但看不到未来,避免踩坑,建议谨慎加入。”(某互联网金融公司高层)

“我们公司太卷了,很多人为了加班而加班,为了总结而总结,在这工作几年,就开会了,浪费时间。'(某期货公司基层)

“快累吐血了,一到忙季,好几周都回不了家,就是在拿命换钱,钱还没有那么多,我是真熬不住了,除非你觉得自己身体足够好,否则别来。”(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员工)

“咋说呢,就我们银行那点薪酬,对于应届生真的呵呵。”(某政策性银行中层)

所以,总结一下,不忍心拉人入坑的理由再多,归根结底还是那几条:

行业地位低,发展空间有限,企业文化内卷,绝对薪酬低。

图源:《半泽直树》

3,第三个问题:你是否建议应届生干你的工种?

先上数据:

建议5人,不建议29人,不发表意见2人

通过这些回答,我也摸到了一个规律:

大家基本都是自己干什么就不想干什么,也不推荐别人干什么。

即便某些在我们眼中闪着光环的工种,当你去问当事人的时候,他也会摆摆手,极力劝退。

我相信,这里绝对没有虚伪的成分。

当然,去除了情绪的因素,我还是可以大致摸到一些大家的选择倾向

劝进工种集中在:投研,交易,合规

劝退工种集中在:投行,销售,运营,风控,清算,投资

这些受访者所说的原因,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投研岗进入门槛相对高,也筛掉了很多不靠谱的人。在我看来,这是最容易靠个人努力有所成绩的岗位,正反馈也能持续。所以还是很适合没背景但有学历有拼劲的年轻人的。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某头部证券公司投研岗)

图源:《未生》

“二级市场相对公平,只要你有交易的本事就能赚到钱,虽然竞争白热化,但在里面干上几年,即使被淘汰了也值得。”(某证券公司交易岗)

“在保险公司做运营,薪水虽然不算高,但工作性价比还挺高,基本不用加班,压力基本可控。对于我这种有家有娃的已婚少女来说,是最佳选择,但应届生的话,要不还是先苦几年?”(某保险公司运营岗)

“投行有表面光环,就是太苦太累,算来算去,性价比不高。现在年轻人都很精明,不会再像我们当初一样挣命干了。”(某证券公司投行岗)

“在银行干销售,压力太大了,不比其他产品,我们卖的都是和财富紧密相关的东西。客户不信任你,就算买了你推荐的产品,一旦投资亏钱,还是要被骂。如果家境还不错的年轻人,真不值得干这个。”(某商业银行分行理财经理)

“做风控前些年还不错,但最近两年工作量明显变多,而且容错率低,一个小疏忽就会跟着一起背锅,搞得我都神经衰弱了。我是年纪大了,路径依赖改不了。如果年轻人有其他选择,建议别干这个。”(某银行分风控岗)

图源:《家族的形式》

关于劝退,这就是36个金融从业人员给出的最真实且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回答。

总体上说,既没有网络传言的那么悲观,也没有我自己认为的那么乐观。

不过,有趣的是,这些受访者们对自身行业的“乐观”和“悲观”,本质上是统一的:

悲观者认为,金融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行业正在固化,限薪也板上钉钉,竞争越来越内卷,对年轻人性价比越来越低、也越来越不稳定了。

乐观者没否认这点,但还是认为相比其他行业,金融行业仍是一个高薪的快速上升通道,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能被忽视,不失为一个相对靠谱的选择。

图源:《一天》

至于我本人,作为一个已经吃到了金融红利,也在金融圈站稳了脚的过来人,来评价应届生的劝退还是劝进,大概没什么发言权。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就业市场已经内卷到难以置信的地步。“掐尖”、“红海”、“竞争”和无止境的KPI,都会成为一个年轻金融民工必须面对的常态。

我们一帮老油条也常常自嘲,如果现在重新来金融圈应聘,大概连简历那关都会被刷掉。

但如果要我给一个建议,我还是会建议年轻人(不只是应届生)加入金融圈,但一定降低预期。

因为无论怎么看,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的需求永远会存在,而有需求,就永远有钱可赚。

所以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金融的地位很难被动摇,其对人力的需求和发展的空间也不会骤然缩减。

图源:《半泽直树》

但长期以来一直充斥在年轻人耳中的“年薪百万、财富自由”这样的固有印象,恐怕要改改了。

时代变了。

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未来金融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薪酬差异只会越缩越小,方差也会减少。

所以,如果你降低预期,只把它当做任何一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本事赚钱的行业一样,去适应、去感受、去接受。

你一定能在这个总给人希望的行业里,分享到行业的硕果,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财富。

但如果,你的目标不止于此,或者干脆家里有矿,也许去看看诗和远方,会是一个更有价值和意义的选择。

图源:《不能结婚的男人》

最后也留给大家一个同样的问题:

你会建议应届生加入自己的行业、公司,或从事自己的工作么?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想入行PE的同学一些实用建议 | 职业规划
他们不干,就没人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行业特殊工种名录大全
​大学生找工作,应该向谁讨教经验和建议?
北京应届生平均月薪1937元 律师贫富相差37倍
去年的应届生,给今年应届生的一些建议,不是党员,没有奖学金,绩点不高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