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新书那么吸引眼球?“PISA之父”也到发布会现场做经验交流

5月30日,《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新书发布会暨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教育出版社承办。

01 

新书亮点多多

研讨会上,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介绍,《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一书,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组织动员28个国家(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学者精心打造的教育评价巨著,堪称教育评价的里程碑之作。

图: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做总结报告

新书到底有什么亮点?最先发现这本著作并联系翻译出版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在其序言中提到:

这本著作是对全新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教育的新审视。在这样一个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逐渐转向“全面素质教育”,在新兴技术、高科技日新月异,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等的新时代背景下,它告诉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评价,才能适应时代特征。

书中还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立足于为改进学生的学习统整各方面的工作,改进各项政策。同时对教师的发展、学校的领导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有人文情怀上的激励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著作首次清晰明确地将教育评价分为学生测评、教师考核、学校评估、学校领导考核、教育系统评估等5 个不同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既突出各自的特点和要点,又努力兼顾相互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当然这本书是现有教育评价著作无可比拟的地方在于,它运用了全世界28个国家(地区)的数据、案例、经验和政策,并对其成败得失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我们了解和理解广泛区域、不同文化的教育政策和实践,为开阔眼界、引为借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和平台。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也认为:“这本新书为各个国家提供了国际比较分析的政策和建议,说明如何将评估和测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

02 

PISA之父: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评估?

本次特别邀请了《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这本书的编写组织OECD的教育与技能司司长、PISA之父Andreas Schleicher,给与会的老师、学者带来了名为“21世纪教育评估”的主题报告。

图: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做主题报告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评估?在Andreas Schleicher 看来,评价不单是控制,而是帮助老师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评价也不应该让我们成为过去的俘虏,应该让我们以此为始看待明天,让我们学生做好准备来应对未知的未来。

他认为以下几种能力,需要考虑被列入未来的教育评价之中:

 

A. 社会情感能力

讲到“测评”,我们都看学生的考试结果。我们看成绩不要只看学习的考试结果,还要看认知和情感。

因为只看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看他们的偏好(认知和情感),就会忽略一个关系,就是他的成绩和“打开人生机会”(将来的职业愿景)之间的关系。

例如上(图):有的国家理工科成绩表现很好,但学生却并不愿意当科学家,而在另一些国家理工科成绩并不理想,但其学生反倒愿意在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Andreas Schleicher介绍,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与社会情感能力息息相关。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老师、父母的支持、朋友的陪伴、适量的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而学业负担、太多使用互联网则会降低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

 

B. 合作能力

“我能不能解决问题”是一个技能,但是现代的社会当中不仅是看你能否解决问题,而且看你能否和别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否和不同视角的人合作、与和你有不同观点的人合作解决问题。

Andreas Schleicher认为,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并不一定代表你能够合作解决问题,如果忽略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忽略了社会能力。而社会能力很关键,所以关于这方面的评估也要看。

 

C. 分析能力

Andreas Schleicher告诉我们,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学术知识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一些知识,可能到了社会上不一定有用了。

相反,分析能力会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了解一些学科根本的东西(元知识),或者没有办法对百度、谷歌上的内容进行分析的话,那么搜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意义。

他说:“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估,应该看一看他们能不能将(搜集到的)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梳理清楚,并且,能不能在这种模凌两可中构建出新的知识。”

 

D. 价值观

“人和技术的区别在哪里?就是价值观。人工智能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但是放在人手中就不一定是中立的了。”Andreas Schleicher告诉我们技术是很好的一个放大器,它们可以把好的事件放大,也可以把坏的事件放大,关键在于我们的决策。

 

E. 创造力

我们都认可微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软件,但是微信上碰到的是哪些人呢?是往往跟你有很多共同特征的人。

借由这一点,Andreas Schleicher认为:今天的社会,我们很难体验多样化的思想,而多样化才是创新的来源。创新就是要把不同的点连接起来,要我们能够突破边界、突破自己的学界去看外面的东西。在他看来,21世纪的评估会要求我们能够把这样的一些维度也考虑进去。

 

F. 提问能力

“把社交、认知、情感能力动用起来去进行实践、怎样让学生学会提问,也非常重要”,Andreas Schleicher说,“在评估的时候,应该看一看学生会不会提问题,我们要让年轻人有思想的开放性,能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去欣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想法。”

G. 行动能力

Andreas Schleicher一些国家的老师知道学习不应该完全是死记硬背,但还是会大量采取这种学习方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该做什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有能力做什么,但是可能没有办法去动用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来真正的做这个事情,这个也是需要我们去评估的。

报告最后,Andreas Schleicher提到:“在过去,这些内容很难被评价,但是现在借助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做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时事性数据的收集,我们可以将学生预测和归类;通过自适应的系统,我们可以制定更适合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数据的时候我们要保护学生的隐私,使用数据的人需要意识到行为需要承担的伦理责任。”

图:OECD教育与技能司政策指导与执行处处长Paulo Santiago做主题报告

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做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OECD教育与技能司政策咨询和执行处处长PauloSantiago,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袁振国等国内外专家,分别带来“教育评价的关键”、“上海教育的实践与探究”、“教育评价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报告。


记者 | 朱清

摄影 | 华东师范大学、朱清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OECD说了 PISA2018可能要增加这项评估!(内附样题)
未来社会需要孩子具备这四项基本能力
专访|技术驱动下,对教与学的重新构想—— 专访 OECD 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Andreas Schl...
31国研究发现:学校中使用电脑越多,学生成绩较低
极课教学谈 | PISA测试:教学测评数据的高度精细化
经合组织致力将“全球化能力”纳入PISA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