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习“戒定慧”可离苦得乐
X

戒定慧的对境就是贪嗔痴,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贪:贪爱,欲念,对于想要的东西非得到不可,得不到就会生嗔;嗔:不合自己心意就会怨恨,心生恼怒;痴:不理智,执著以至于迷惑了心性。这三毒可以概括为人心理的根本烦恼之来源。比如贪,贪吃易肥胖,贪睡误勤奋,贪声色容易被声色所乱,等等,戒贪念就要多布施,对众生如对自己一样爱护,就能逐渐减少占有欲,即贪欲。人一遇到逆境就容易起嗔,开始怨天尤人,心生不平,戒嗔念就要修忍辱,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要戒掉痴念,需要修行佛法,去除无明和愚昧,明心见性。贪嗔痴是可以通过修行转化为戒定慧的,贪嗔痴若是毒药,就只有戒定慧能解。修行戒定慧要遵循闻、思、修的步骤,闻道容易,悟道和修道难。
佛家有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粉,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不杀生,凡是有意识的生灵都不可伤害,也不能间接杀害,比如参与生灵买卖,等等;不偷盗,以不正当手段来获取都算是偷盗,皆须禁止;不邪淫,不可觊觎除配偶以外的异性;不妄语,不可说谎或污蔑、毁谤他人;不饮酒,饮酒容易引起行为不当,造成不良后果;不涂饰香粉,不化妆,不擦香水,不戴首饰,主要是提倡简朴,不执著色身;不歌舞观听,是让人不要贪图声色犬马的感官享受;不坐高广大床,是提倡吃苦,更有利于修行;不非时食,佛家讲究过午不食,吃饭有规律;不蓄金银财宝,不贪财,去除物欲。要做到这十戒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按阶段来修行。
持戒,概括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诗人白居易曾问鸟巢禅师:“什么是佛法的宗要?”鸟巢禅师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是一个大学问家,听了以后,很不以为然,说:“这两句话,三岁儿童也晓得,有什么了不起的。”鸟巢禅师就说:“三岁儿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持戒是需要吃苦的,尤其是一般老百姓,长期坚持并不容易,但是真能做到持戒是能够让人功德无量的。
有个故事说的就是不持戒所造成的恶果。
从前有个修行人,借住在一个地主家里,靠地主的供养生活。地主有很多钱财,因为担心被盗,就想到埋在
修行人居住的草屋下面,地主认为修行人都是持戒的善人,不会偷盗自己的东西,修行人也让地主宽心,说自己是不贪钱财的。但是,地主一走,修行人就转念一想,何不拿这笔钱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于是就把这钱挖出来藏到别的地方。次日,修行人就向地主辞行,感谢地主的供养,就拿着钱走掉了。等到他走后,地主想要把钱挖出来,才发现已经不见了,这才恍然大悟,一路追赶修行人,最后把钱追了回来,并把他打了一顿。而这个修行人最终因为犯了戒,下一世转世为畜生。如果不是一个念头毁了修行,说不定还能再次转世为人呢。这说明持戒并不容易,一念之差就能招致业报。故事中的修行人就是还未修到数,定力不够,还有贪欲。
又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德行高尚的修行人。一位贫穷的修行人平日里行行走走,以乞讨来填饱肚子。某天,他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恰好停在一位富有的珠宝商门外,就进去讨口饭吃,珠宝商的太太为他端来了饭菜,修行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这时,珠宝商拿了一颗世所罕见的珍珠走了进来,见修行人在吃饭,也没有防备他,就放在了他吃饭的桌子上,然后进屋去了。恰巧珠宝商家养的鸟儿飞了过来,衔起珍珠就吞进了肚子,修行人看见了这一切。等到珠宝商出来之后,在桌子上没有找到珍珠,就问修行人有没有偷他的珍珠,修行人说没有,但是珠宝商一口咬定是修行人偷的,拿起棍棒就向修行人打来,打得他口吐鲜血,这时候鸟儿恰好飞过来,撞到了抡起的棍棒上,撞死了,珠宝商举起棒子还要再打修行人,这时候修行人大喊:“住手,珍珠被这只鸟儿吞进肚子里了,不是我偷的。”珠宝商命人把鸟肚子剖开,果然发现了珍珠,珠宝商这才知道错怪了修行人。当问起修行人为什么不说清楚时,修行人回答:“如果我说了,你必定会杀死鸟儿剖开它的肚皮来取珍珠,这就会伤它的性命,现在它已经死了,说了就没关系了。”这番话令在场的人十分佩服修行人的高尚德行,这个修行人因为持戒不杀生也将得到福报。
先要持戒,然后才能谈得上修定。定即禅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一切外相与妄想都可在禅定中消除,定下来的心就像纹丝不动的水,照得见底。静心生智慧。定是生起慧的有力工具,以定境来观照,智慧会更广大。
要想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就要平日里多修习定念。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定中悟道的。经籍记载,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前,曾随外道高人修持过几年,后来发现不能彻底解脱,便放弃了。又苦行了六年,也不能悟道。他还亲自验证了外道和苦行,都不是正道,于是才在恢复了身体之后,在恒河边的菩提树下修定,用六天六夜的时间得四禅八定、六神通、意生身,他终于悟道了。
释迦牟尼在这六天六夜当中经历了美女的诱惑、妖魔的恐吓,等等,俱不为所动,最终成佛。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魔障。生活中,许多人希冀买彩票中大奖,希望艳遇,希望遇见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福星,带来好运,实际上,很多都是考验心性的魔障。如果没有定力,不能自持,往往就会沦陷在无穷尽的欲望中不能自拔。为了一时爱欲亲离子散,为了贪欲与朋友一刀两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修定,就是教我们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去贪心,珍惜现有的、踏实的幸福,这样才能求得心灵的宁静。一旦有了能够抵抗外物的诱惑的定力,心不妄动,就生出了智慧。慧是指各种智慧。在戒、定、慧三学中,慧是核心,是最终目标。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修养身心中,一切理论的核心就是慧。
慧分为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也就是说智慧可以从学习得到,可以从思悟得到,可以从修行得到。而由定所生慧,则偏重于修所生慧。
在戒、定、慧三学中,戒、定都是为慧服务的,不能为了戒定而戒定。当戒定成为得慧的障碍时,不应该死守,而应对其作相应调整。
同时,有了智慧,也可以促进戒、定的调整和进步。
虽然慧是一切教法的核心,但在修学中,应定慧双修。定与慧如同车子的两轮,缺一不可。只强调定,不强调慧,则失去了定的目标和方向;只强调慧,不强调定,则失去了慧的支撑和生起的工具。
守戒,禅定,然后开大智慧。做到这些时我们离摆脱痛苦,离健康,离幸福也就更近了。

“八正道”度人脱离苦海我们知道了人生有八苦,而养生就是为了消除八苦,得到健康和安乐。那最直接的摆脱八苦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即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进、正命、正念、正定。
正见。何谓正见?识因果,明邪见,是谓正见。时时遵守道德的高标准,以善心对人处事。在工作和生活中,各种信息的杂糅很容易让我们思维混乱,不明就里,做出错误的抉择。这时候,正见就显得很必要了。始终严守着自我的道德底线,不害人,不误解人,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被你影响,最终认可你的观点。
正思。何谓正思?常思济物利人,是谓正思。做事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在发生冲突时,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利益,是否正直。常常自我反省,就能平和心态,理解他人,达到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够为身心营造一个泰和的状态,最终收益最多的还是自己。
正语。何谓正语?远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常作真实、委婉、柔软、审思之语,是谓正语。未经证实的事情不要随便讲,不要骂人说脏话,也不要说虚妄的甜言蜜语,这就是正语的内涵。实际上,语言是和思维成一体的,有正见自然有正语,“伤人以言,深于矛戟”“祸从口出”,这都是妄语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危害的阐述。如果不能保证说出的话都有深意,至少要含有善意,这样他人才会尊敬你,这也是一种福德的积累。
正业。何谓正业?就是正行为。可以做的事千千万万,很难说都是对人有益的,有很多人为了牟取暴利做了人所不齿的事,即使政府官员也有各种贪污腐败的例子存在,这就是不务正业。但是,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的良心,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违背良心?是对他人有益的吗?如果不是,愧疚感会时时困扰着你,晚上还睡得那么踏实吗?不怕被你侵害的人反过来这么对你吗?所以,只为睡个好觉,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做恶人的帮凶,而是做推动社会正义的人。
正进。正精进,又叫正方便。见恶务去,见善务兴,力行不怠,是谓正进。正进就是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并坚持行进。比如按照佛法之道行善积德,布施放生,就是一种正进;又比如孝敬父母,爱护子女,敬爱他人,也是一种正进。坚持正进,修身养性,就能提升自身的福缘,累积好的因缘,以求今生过得安心安乐。
正命。命指生活。它有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是生存,二是生活,三是生命。学佛学,尤其是禅宗,要参透生命,按三法印四圣谛来生活。作为出家人就按出家人的戒律来修行,按出家人的方式去生活,就是正命。作为要养生的普通人,就应该按照自然的、和谐的规律去生活,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是正命的一部分。要想生存、更好地生活还要有谋生的手段,就是我们从事的职业。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一是要考虑能不能使我们生存下来,还有就是有什么社会价值,它有没有意义,是不是会对社会和他人有一些帮助。偷盗、诈骗等也能赚很多钱,但这是正命吗?显然不是。没有走正途是不能够摆脱人生苦难的。
正念。何谓正念?正确的意念,它是一种智慧,能够分辨是非好恶。在现实中,偶尔生出的错误念头,往往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害人之心不可有,时时存慈悲之心,才能达到修行的圆满。
正定。定是禅定。禅定就是进入极度虚空的状态。要把心定在一处,不改变,不动摇。禅定有四境界,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像盗梦空间,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从正见最后到正定。心定则一切外物都无法侵扰你。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尤其需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我们现在讲的是修佛养生,养生的信念若是深植于心,就能排除干扰,不畏艰难,达成目标。正就是符合自然大道的,按照这个方法做,也就是正了。
八正道无疑是修养身心的绝佳方法,有了戒、定、慧的修行方法,再加上八正道的修行方向,就能入得佛学的法门。很多人都觉得人生经受的痛苦太多,其实大部分是自己造的业太多,想要真正脱离苦海,八正道就是一艘坚固的船,能够渡人脱离这个苦海,那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指日可待了。
本文作者 张其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做人的智慧
(21)三螺旋续:悟道,走正道
「唯此一途」还没有走上这条正道的,(听了)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珠宝商
买椟还珠PPT成语故事
禅修是智慧的生活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