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与身
有人以为禅宗主要讲“明心见性”,所以认为其中含有“心”字,便误以为禅宗是个唯心主义的东西。更有人为之认为佛教的因果论是“心因论”,是主张“以心为因构成了世界之果”的学说。
居士问:“我心正被外界语言干扰,我身体将会生病”,我答:“你的身体不会因心被干扰而病,这不是必然因果”,居士:“你不是说心为因、事为果吗?所以我心因已存在先,后必有事”。我说:“你是心病--心理疾病啊!”
细观上面的问答,可以知道,禅宗不认可“心因论”。居士所理解的“身心”因果,并不是佛门的“身心因果”。佛教里的“身心因果”是专指的修行‘心行合一’。即心为君、行为臣,君令而臣动的去加入学习修行。其中,‘心’的概念不是指“心理影响力”,而是指的“理入”---逻辑理解力。禅宗讲的“身”,在这是又称为“行”,是指的“行动实现”,又称“行入”而非指“身体反应”。
所以,佛门主张的“心为因事为果”,并不是讲什么‘世界之果,源于心之因’,而是专讲修学中的‘理明必须马上行动“。用传统禅宗的话来讲,就是达摩祖师所传“二入四行论”中的‘理入’和‘行入’。社会上不规范的众佛徒们,误以“心因论”做了自己的世界观,这是他们不解如来真实意啊!所以我批评这些胡乱拿唯心主义世界观当做佛旨的人,是心理有着疾病。
实际上你若尚不懂禅宗的“二入四行”,也可以反推出“心因已存在先,后必有事”的不合客观必然。身体藏器疾病被心理所制造的可能性很小,心理不一定是疾病之因,疾病也不一定是心理之果,因果皆不一定的前提下,它构不成必然客观性。
正解佛意可成佛,误解佛旨则为魔。在学习佛教心与身的理论关系上,也复如是。
X

文.陶/昌迦禅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拜佛”与“修心”
唐代庞蕴居士及其禅诗
禅茶茶艺十步简述
顾随:禅与诗
漫谈中国古代的琴禅(下)
文人墨客的佛门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