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笨人也能成才,失意落魄者也有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之日!
userphoto

2023.03.04 北京

关注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圣人。

太平天国运动时,他组建湘军,筹建水师,振臂高呼,南征北战。期间遭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身陷绝境多次赴死,排兵布阵日渐精进,殚精竭虑平定起义,得失成败尽在其中。

历时十余年,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帝国风雨飘摇之际,曾国藩镇压天国,成为了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栋梁。

战后曾国藩主办洋务,倾力助国发展,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其间,他发起并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自此开启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组织翻译印刷西方书籍,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眼见;此外,他还奋力落实第一批留学生赴美事宜,为国家培养了诸如詹天佑等众多栋梁之材。

曾国藩一生,政治上倡廉正、匡时弊、行仁政、选德人,为国家肝脑涂地、奋不顾身;军事上,建湘军、改兵制、用良将、镇天国,忠君卫道、功勋卓著;文学上,兼收并蓄、博大精深、身体力行,其家书更是流传后世、影响深远,堪称一代儒家宗师。

左宗棠在曾国藩去世时,挽联上书:“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其弟子李鸿章也说:“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好评如潮、声名显赫,是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让人不禁高山仰止。但曾国藩却是一个“笨人”,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年少时读书,别人看两三遍就能背下,而曾国藩至少要看数十遍。此外,连秀才他也是考了七次才考上,离“天才”的标准实在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行军打仗时,老曾也是以“笨”著称。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然而,曾国藩连考七次才中秀才后,如同奇经八脉被打通了一般,一年便中举人,27岁时就高中进士,并且入仕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此外,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曾国藩历尽千帆,用他的“笨思想”实打实地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打出了赫赫威名。

可见笨人在踏实努力、基础夯实后,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自身的蜕变。

曾国藩不如王阳明聪慧,但我觉得正是他这样原始平凡的资质,才显得他功成名就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对后世的影响和触动会更大,因为你我皆平凡,但也都不甘平庸。

01

“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打仗时最常用的作战思想,也是他流传至今最著名的战法和最受人推崇的思想之一。

古人云:“兵贵神速,势如破竹。”

《孙子兵法》上也说:“兵者,诡道也。”

孙武表示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擅于运用种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不断地制造玄虚,让敌人捉摸不透我方的真实意图。

既如此,为什么曾大帅还要用这么一种“笨拙”的战术去对敌呢?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这样评价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事实也如此,曾国藩以书生领兵,每次但凡亲自指挥,几乎都是败仗而归。但他在识拔人才方面可谓超古越今,能选良将指挥御敌。虽用将则胜,自将则败,但这却是他笑到最后的高明之处。

由于刚刚成军出战,湘军没有经验,营地扎得不牢,营盘多次受到太平军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以致于曾大帅总结经验后,推出了“结硬寨”作为应对之法。

湘军行军打仗,最重视扎营,在扎营上花的时间特别多。每天扎营后,不管多么劳累,都要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沿着深沟再筑起两道高墙,把自己保护起来。高墙建好后,军队还要三班倒站岗。

此外,曾国藩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强调步步为营,稳中取胜,从而积小胜为大胜。

看似“愚蠢笨拙”的战法,但却助其成就了不世之功。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就像李嘉诚对待事业发展的态度一样:“在发展中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发展。”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笨人”思想至今流传,无论对当下的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产生着巨大影响,意义深远。

古代社会,人们普遍不聪明,偶然发现一“神童”便会如众星捧月一般,争相见识,异常羡慕。但当今社会,聪明人太多,“笨人”却太少。

我们贪多求快,不求甚解;我们急功近利,不愿上下求索;我们左顾右盼,不想“陷入一处”、难以自拔。

曾国藩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单点击穿”是我们普通人最应该坚持的方法论。

因为资源有限,不容我们成为“斜杠青年”,唯有把有限的资源放到一个点上将其击穿,目标明确、扎实深耕,才有可能摆脱低水平的重复,最终使自己在一个领域上有所建树。

个人品牌专家恒洋说:“真正的价值是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把地上所有的东西都摸明白了,你才能够飞起来。”

因此,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们也要学习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思想,抓铁留痕、踏雪留印,做个“笨人”,稳扎稳打,夯实根基,厚积薄发。

“伏久者飞必高”,相信“笨人”也会有春天。

02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择不甘于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得有志向,即确定目标、明确方向;其次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得有识,即反省自身、清晰现状;最后,你要心中有恒,即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如此才能掌握成事的心法。

古语有云:“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曾国藩也常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人贵有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吞吐江海,无志空长百岁。男儿走四方,志当存高远。

国学大师郦波说:“我们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老说要立志?要师法先贤。志向中的'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念头,也不是我们要做什么人。志向的甲骨文原意是'心之所之’,即心要去的地方,因此,志是打开我们精神空间的一种方式。”

心打开了,精神世界富足了,眼界和见识开阔后,我们自然不甘地位微贱、无所事事。因此,少年得立大志,从而努力拼搏,尽情去领略这世间的绚丽风景和精彩故事吧!

“有识之士”,出自汉朝刘向的《说苑·善说》,意思是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有见识、有眼光的人呢?

马云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要学会投资在自己的脑袋和眼光上面,如果你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周围的环境,不多出去看看,怎么会有见识传递给别人呢?格局是你见各种各样的人、听各种各样的事、经历各种磨炼后,自然而然形成的。”

“你都没见过这个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

因此,要想有识,就得在书中和先贤们多对话、在社会上多经受磨砺和淬炼、在世界上更多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摸爬滚打。如此方可开阔眼界,而知自身渺小。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水滴石穿、金石可镂、磨杵成针、绳锯木断,力量在时间的加持下是无比惊人的。

褚时健一生只干了三件事,花17年时间将糖厂扭亏为盈、升级改革、成效卓著;花16年时间将岌岌可危的玉溪卷烟厂发展成为了排在世界卷烟前列的红塔集团;种橙10年,打造褚橙庄园,建立和发展褚橙品牌直至去世。

通过褚老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人一辈子要想把事做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并且做成一件事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因此,但凡做事,便不能着急。要想成事,就要坚定方向,肯花时间、花精力投入其中,这是铁律。

唯有坚持,才能看见胜利之花。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生而为人,应有志有识有恒,方才有成有得有趣!

03

“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需咬牙立志。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必做不得事。人生绝无易处之境遇,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便是英雄。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折磨,必有浮议摇撼,为坚韧者,方可成功”

郭德纲曾说:“人生一世,极不容易。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苦。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德云社班主郭德纲现在事业红火、家大业大。然而,年轻时的他为了相声讨生活的那段时光却是饱经风雨、充满心酸和窘迫。

他曾卖婚房还债,还曾三进北京,最后一次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他在只有七八平方的小出租屋内给人写剧本,怎奈心绪杂乱,最终也没捣鼓出什么名堂。

他在北京四处流窜,没有稳定收入的他,常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东破口大骂,躲在屋里不敢露面。他四处恳求,希望有剧团收留,后来好不容易有个小剧团收了他,结果两个月分文未见,最长一次他两天没吃一口饭。

好不容易搭起台子准备唱戏挣钱,可观众已经习惯了电视免费观看,再让他们花钱进剧场难上加难。同时,祸不单行,分居多年的妻子又对他忍无可忍,和他离婚。

为了撑起摊子,郭德纲到处找活挣钱、补贴演出。好不容易带领德云社艰难前行,又有人从中恶意作乱。终于稳住手脚,名声渐旺,这时又有无数人在喷他、骂他、为难他,总之一路艰辛,筚路蓝缕。

苏秦说:“使我有洛阳二尺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如果当初有好的家世、好的境况,谁会愿去遍尝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这样的话,哪里还有现在的自己?

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万般滋味,皆是生活。

司马迁,身受宫刑,忍辱偷生,最终成就《史记》一书;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卧薪尝胆,最终一举兴国,成就一方霸业;韩信,受胯下之辱,忍辱负重,最终当上大将军,成就了一世英名。

“人生中那些晦暗的时刻,亦是灵魂的试炼场。”

曾国藩,也曾经历过人生晦暗和无力的时刻。

靖港之役时,老曾出师不久,湘军训练不足,原本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他,却遭遇了滑铁卢,目睹了湘军惨败,欲投河自尽,被部下拦下。

湖口一役,老曾坐镇湘军水师,被太平军偷袭,战船都被敌军夺去,危急关头,他迫不得已跳入水中,狼狈不堪,差点丧命,幸被部下救起。

祁门困守之时,身处绝境,自知再无活路,老曾便提前立好遗嘱,随时准备自杀。幸亏当时围困祁门的李秀成,自行撤退,才又让他躲过一劫。

曾国藩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徐图自强之时。好汉,打脱牙,当和血吞!”

我也曾受人冷眼、寄人篱下;我也曾遭人嘲讽、不受尊重;我也曾忍饥挨饿、被人拒绝;我也曾内心自卑、不敢入众。

我相信没有过往一切苦难和折磨的话,也不会有现在的我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少年老成,从何而来?我认为人的长进,多在受挫受辱之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奋力疾跑罢了。

郭德纲说:“一路走来,我们也看到了花团锦簇和灯彩佳话,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

苦尽总有甘来时,失意落魄之人也终有出人头地之日。

愿大家“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结语

曾国藩有一道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人最愚蠢的是对发生过的事自责,对没发生的事担忧。凡事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活在当下。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过去和未来,都不必纠结,请把目光放在最好的眼前。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因此,从此刻开始,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吧!

请记住,任何时候开始改变都不晚,“野百合”也有春天,我们一起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7】:用笨人 做笨事|曾国藩的练兵之道
​修身名言
曾国藩励志: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笨人的成功之路,全靠这两个字
小生读书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关于奋斗的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