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初期,刘邦曾分封143家功臣,为何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只剩5家?
userphoto

2023.06.05 河南

关注

孟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君子留下的福泽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这里的福泽不仅仅可以指品格、家风,也可以是财产。

历史已经证明,家族富贵根本不可能一直绵延不衰,先辈几代人奋斗积攒的财富,只要家中出了一个败家子,很快就能挥霍一空,普通人家是如此,王侯将相之家更是如此。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曾大肆封赏功臣,侯爵数量多达143位,这些功臣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刘邦甚至还曾许诺即使黄河细如衣带,泰山小如磨刀石,他们的封国也将永远安宁,一直传承下去。

可现实是,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刘邦分封的众多功臣之家大多爵位不保,封国被废除,仅有5侯得以传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刘邦大封功臣

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在王朝建立之后,刘邦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兄弟们”分享胜利果实,可如何分封功臣,成了令刘邦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文臣武将们谁都不服谁,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

一开始,刘邦只是封赏了曹参、萧何等二十三人,然而他的做法却引起了其他功臣们的不满,他们眼热萧何等人的封赏,一个劲地在刘邦面前吹嘘自己的功劳,希望刘邦能看在他们为大汉流过血的份上厚赏。

刘邦越是不确定封赏名单,这些没有得到封赏的功臣们越是惴惴不安,心中也就越不平衡,他们认为自己在楚汉战争中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如今刘邦得了天下却忘记了他们的功劳,他们不服气!

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看到一群将领坐在沙地上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便问张良发生了何事,张良语出惊人地说他们在商量造反,刘邦闻言大惊,问张良他们为何造反,张良给出的理由令刘邦无言,功臣们怕刘邦不封赏他们!

之后,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首先封赏自己最恨的雍齿为侯,这才稍微平息功臣们躁动的心,毕竟连曾经背叛刘邦的雍齿都能被封为侯,他们还担忧什么。直到刘邦病逝前,他封赏大大小小的侯爵多达143人,大的如张良食邑近万户,小的只有几百户。

封爵的时候,刘邦要盟誓让功臣们放心,而誓词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刘邦许诺之言,当然,刘邦的许诺并没有实现,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仅仅百年过后,这些侯传承下来的就只剩五个,其余的全部除国除爵。

02

功臣集团的风光与没落

功臣家族沦落到如此境地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的原因。

前194年,刘邦在长乐宫病逝,他的妻子吕后并没有向天下公布刘邦的死讯,而是强行隐瞒了四天,在这四天中,吕后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制衡功臣集团。

在吕后看来,那些功臣宿将原本就和刘邦一样出身社会底层,谁也不比谁高贵,如今没了刘邦的震慑,她和儿子刘盈如何保全汉家天下?为此,吕后选择依仗娘家人来制衡功臣集团。

前188年,汉惠帝刘盈去世,这令吕雉更加没有安全感,刘氏皇族的弱势让吕后更加倚重吕家来平衡功臣集团在朝堂上的影响,使刘氏皇族、吕家以及功臣集团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可随着吕后的去世,这种平衡也被打破。

“诛吕行动”使得吕家势力被清扫一空,吕家完全不是功臣集团的对手,甚至连刘氏的皇位也任由功臣集团摆布,汉文帝就是在功臣集团的推举下才坐上皇位,而汉文帝在继位之后对功臣集团一直心存忌惮。

都知道“细柳营”的千古佳话吧,说好听点是周亚夫治军严谨,换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功高震主,没把汉文帝放在眼中,毕竟连一个小小的看门都尉都敢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难道连将军造反,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听令吗?

在七国之乱中,周亚夫更是不顾汉景帝进兵增援梁王刘武的命令,坐视刘武身陷死亡危机,虽然最后七国之乱被周亚夫完美平定,但他抗令一事令景帝怎么想?而这也注定了周亚夫的悲惨结局,因为他太不听话了。

经过吕后、文帝以及景帝三人掌权者的打压,功臣集团逐渐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权,手中仅剩下那毫无用处的爵位,而这些爵位到了汉武帝时期也被无情夺走,刘彻凭借“酌金夺爵”彻底将功臣集团打入尘埃。

03

功臣集团的没落

当然,堡垒通常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功臣集团的没落与其自身腐朽堕落也有很大的关系,司马迁就认为过开国之初那批封侯功臣爵位未能传承下去的原因是:“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

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王侯子弟染上了骄奢淫逸的恶习,忘记了先辈们创业的艰辛,导致丢了性命与爵位,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第四代曲逆侯陈何就是因强抢人妻而被人告发,被判弃市、国除。

曲逆侯爵位被废后,陈何的兄弟陈掌想要借助卫家的关系(他娶了卫少夫的姐姐卫少儿)恢复陈家爵位,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这恰巧验证了陈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这一生多用阴谋,恐怕会遗祸子孙,一旦封国被除,很难再起复。

当然,陈平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是存疑的,毕竟作为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成为大汉丞相的顶尖人物,怎么会害怕计谋太阴损而影响到后代子孙,他不太可能会说这样的话,至于陈家爵位被除,更多地还是因为子孙无能,毕竟“富不过三代”。

张良的“留侯”爵位也是二代而终。都知道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很高,在天下安定后,张良却急流勇退未在朝廷中担任高官,只接受了留侯爵位以及封邑,张良去世后,长子张不疑继承爵位。

张不疑的爵位并没有保持多久,文帝在位时,张不疑因参与谋害原楚国贵族而获死罪,爵位遭除,张不疑倾尽家产才赎回一命成为守城更夫。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是经验之谈,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代创业者们经历了太多磨难,从而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才能,而对于后几代人来说,富贵来得太容易,没有经历过先辈们创业经历的苦痛和艰难,败家只在一念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樊哙家三次起落,刘邦喊杀景帝说废武帝平反,权力游戏说透智慧
刘邦封仇人为诸侯
刘邦一下杀了7个功臣,唯独有一个神人,刘邦不敢动,还很尊敬他
刘邦最痛恨却又杀不了的开国功臣,被册封为侯爵,子孙富贵百年
萧何、张良、陈平的自保之策,谁更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