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做一场「年终个人复盘」,没有之一。|观念篇
userphoto

2023.12.02 河北

关注

魔法提醒:点进/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的小星星/-/点亮/,之后你的生活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哦



  你好哇,我是多余。
2023年要结束了,我一向有复盘整理的习惯,到了年末更是会集中去做这项工作。
“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做一场「年终个人复盘」,没有之一。“这个标题不是在夸张,我是真心的。
因为这不仅是为了给下一年定几个目标,而是让自己在一年一年的回顾中看到真实的自我,沉淀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原则,习惯,方法,流程,价值观,效能工具······这些一年里最有价值的收获,不花点时间整理出来真的太可惜了。
几年下来,获益良多。
但是生活中和一些朋友交流,却发现大家要么没有这个习惯,要么做得很潦草,只是简单回想这年达成了哪些目标,明年要做什么,打印出来一些打卡模板就草草了事。
个人年终总结到底该总结什么?你的注意力该放在哪里?
以及,如何“从总结到行动”,让有价值的东西真的发挥作用?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想和你分享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不论你现在是正处在上升期,还是低落沮丧不知道怎么“重启人生”,都可以试试看从这篇开始,梳理过往的人生,重新找到线索。
全文干货,建议挑一个周末一边读,一边做,更有效。

这是本号的第150篇文章
本文共计5035字,预计阅读14分钟
· 周五晚更新长图文,碎片思考在朋友圈和小红书·
·视频在加速制作中,催我!·

01/总结什么?
一年到头,真正值得你关心的只有四件事:
一/输出自己的原则,方法,流程,习惯。
这是最最重要的。
原则,就是做判断、做选择的标准,它来自你经历过的重要时刻,是人生的最高指导方针。
做了错事,是主动认错接受惩罚还是蒙混过关或者想办法补漏?这就涉及到原则。
有人主动认错,因为ta的原则是不做违心之举,严以律己,也同样不会给别人钻空子的机会;
有人蒙混过关,因为ta的原则是小事不纠结,不死板,不给自己太多设限,凡事皆有弹性,也允许别人有斡旋的余地;
有人想办法补漏,因为ta的原则是结果至上,过程犯错不要紧,个人对错之争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耽误事儿。
三种原则没有高下之分,体现的是在意的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从而会有不同的行为和结果。
但是没有原则就会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做,别人说一两句就会忍不住摇摆。
而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这就是你的原则。就是你一年的经历后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比如我个人有几条很明确的原则:
  • 不回应恶意留言;
  • 不和有攻击性的人对话;
  • 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哪怕做的不好;
  • 交流的时候时刻想着“我能帮对方做什么”;
  • 生气的时候不做决策;
  • 可去可不去的事儿就去。
还有针对上面这种问题我的原则:
  • 在不伤害到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最大便利。
这不仅让你在做事的时候节省心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人「自洽」的来源。有了原则,你就不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摇摆。
方法,就是原则指导下的行动办法。原则是你怎么看待事儿,方法就是你怎么办事儿。
比如很简单的“如果···就···”思维,就是一种「方法思维」。
如果我嘴馋想吃垃圾食品,我就去吃饭,吃饱之后还想吃我再吃。这是方法,不是原则。
如果我没有专注力去工作了,我就去做运动。这也是方法。
合同盖章之前一定要在白纸上先试验一下,这也是方法,防止盖错。
原则是经验的提炼,方法是经验的具象。方法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节能,是用的时间和错误换来的。
流程,就是行动的合集,是形成惯性的路径。方法是你怎么做事儿,流程就是你怎么把方法连起来。
比如我阅读的流程:需求-找书-筛选-进入书单-进入书架-专注阅读-碎片输出-完整输出-结合生活进行创造-登记类别-分享。
这就是许多方法的集中体现。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找书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是先做筛选,减少选项,让阅读能够作用于需求的办法是主动输出。
流程很重要,因为它们是我一次次走弯路之后优化出来的最有结果,能够用好几年甚至一辈子,并且内化成我的行为模式
习惯,就是你的行为模式,就是一切的结果,就是你。流程可以节约思考的耗能,那习惯就可以让一切进入自动化。
「耗能」耗费的是心力,注意力,思考力,控制力。有了原则,方法,流程,就可以减少耗能。而一旦形成习惯,就可以完成不耗能,实现自动化。
比如我一直的习惯:看书必做笔记。这件事不需要思考,也不是我的原则或者方法,这就是我这个人,就是我的组成部分之一。
再比如我今年养成的习惯:工作间隙站起来做做深蹲和踢腿,等汉堡的时候在前台做半程俯卧撑,一边刷牙一边拉伸和踮脚相扑蹲。
这些也不需要思考,因为已经内化到了不做不舒服的程度,那这就是习惯。
习惯很重要。原则是最高的,习惯是最难的。原则能够让一切有方向,习惯能够坚决保证执行。原则是你要成为的你,习惯就是你。
而以上这些在日常零散出现的智慧,只有在经过「整理入账」后才不会被忘记,指导未来的行动。
一年里能够得到的原则、方法、流程、习惯并不多,也许还写不满一张纸,但是每一条都一定可以服务你三年五年,甚至一辈子。
你说,这是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二/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目标,计划,效能。
第一条是「认知层」的观察,第二条就是「执行层」的观察。
认知带来自洽,执行则意味着掌控。
方向,就是你未来会去的地方,就是你一切行动的目的与结果。
我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尝试过三种工作:头部外企,次头部民企,小个体团队。
三个不同的工作有完全不同的模式,交往的人也不同,生活方式也就不同。
当时要决定长期入职哪家时,我的思考标准很有趣,我想的是:这里面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他们呈现出的状态会是我想要的么?
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这个方向的结果,就是你接下来几年后可能有的样子。
所以我后来一家都没去。
现在我经常听到人说“我没有方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想运动,但是我没有想要的方向”,怎么办?很简单,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你就看你在做什么,做过了什么。
看清楚你在做的事情可能会带你去哪儿,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
在商业领域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定位》,讲的就是做品牌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通过定位出发去决定一切。逻辑是对的,但是不可操作,因为很少有人能够一上来就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我一直想写小说,但是一直不确定自己要写哪个领域,从哪个切口入手,怎么定位自己,这个让我很头痛。
但是今年我调整了思路,不再“找”,而是先做,先保证每天3000字的输出,写灵感也行,把之前觉得有意思的笔记和仿写写了也行,找一些比赛和约稿去写命题作文也行,反正先写。
写了一个多月,再回头看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忽然发现好像我不喜欢传统的叙事,我很擅长写一些幻想性的,有点悬疑有点冷感的东西。然后我就意识到,这就是科幻奇幻吧。
后来我写了人生第一篇科幻小说,也拿了人生的第一个科幻小说奖。我的朋友们都很震惊,大家都没料到我一个物理30分的人会去写科幻,可是我确实写了。我也很震惊。
你想去哪里?你在这个方向上么?
如果不知道这个答案,那么你正去向哪里?这个问题比前一个更重要。你可以没有一个梦想的目的地,但是你不能连自己会到哪儿都不知道。
目标,就是方向的坐标。是你的注意力的具体指向,就是你对自己的了解和诚恳度。
你之前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设立?
达成了么?为什么能达成or没达成?
对这个问题的回望其实是在帮你校准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而了解自己,制定可行的目标,在过程中加以调整,这个就叫做「掌控」。
回忆设立目标的目的,是为了帮你回想自己当初的方向,看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审核目标达成的程度,是帮你了解自己,了解现实,建立更真实的而非幻想的认知。
比如我今年年初给自己的目标是“至少谈一场3个月以上的恋爱”,定目标的时候没想太多,就觉得不想单身。但是现在回头看看,我会设立这个目标就是因为我内心是需要稳固的亲密关系的,我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人。
而因为我很积极地进行了主动社交,所以很快就达成了目标。这让我意识到我是线下社交效果远好于线上社交的人,是主动就能有收获的。
进一步,你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我不喜欢“我没有方向,所以我没有目标”这样的说法,很固化,很消极,而且很不过脑。
如果你没有方向,那你的目标就是寻找方向,建立方向,把当下的事情做到能力范围的最大值,让自己手里有尽可能多的「通用货币」——钱,好的心肺功能和器官,充沛的精力和精力恢复办法,可信赖的朋友,良好的亲密关系,好的情绪发泄渠道。
这些还不足以让你设立目标么?
计划,就是对目标的达成方式。效能,就是计划的执行程度。
回顾这两个板块,就是帮你看到自己的注意力到底去哪儿了,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要你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了解自己。
达成或者没达成是「效果」问题,对过程的审视则是「战略」问题。一年结束,对自己的奖励或者批评都是有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看到你行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才是可控的,可复制的,是导致结果的东西。结果就只是结果而已。
你有魅力就一定会被人喜欢,所以重点不是去看有多少人喜欢你,而是你是否在强化并且焕发出了自己的魅力。
情绪蒸发后才能直面真实的自己,从「接受」开始才能慢慢走向「改变」,「规划」和「行动」的能也就是在一次次优化中才内化成了「掌控」的本能。
三/回头去重看得失,成败,好坏,善恶。
前面都在说源头,过程,现在就可以看结果了。
但是最好不要看还在进行中的事,而去看那些已经几乎盖棺定论的事。
比如一份工作从开始一直到结束,一个完整的学科的学习结束,一段关系的完整开始和结束。
再比如做出了一笔投资带来的结果,一次重要的交谈和决策带来的结果,一段深度旅行或生活带来的结果。
最近在看《再见爱人》,里面傅首尔和老刘走向离婚我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她太多言行都看得出强势,对另一半的不尊重,不欣赏,很少有鼓励和崇拜,这是有问题的。可是在当时很多评论却觉得这是不是夫妻之间的情趣呀,女人就是要强势呀,感情里男的就是应该被打压呀。
反而是当初她在节目上批评的朱丹周一围夫妻,却在最近的节目上让人看到真的相濡以沫,朱丹的恋爱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我喜欢观察娱乐圈里的一些人的言行结果,很多当时听上去很帅很强的话,到最后都会得到令人意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反转。张继科早期痞帅不羁,恋综里不尊重女嘉宾,后来被曝出赌博欠债,恋爱里pua女明星,回头再看最早时他们在镜头前的言行,就能够明白到底什么行为是好的,对的,有长久性的。
拉长时间再去看经历和结果,言论和行动,就能看到真正的好坏,从而校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也就更有长期性。
四/整理优化工具,简历,笔记,财务,人际关系。
最后,做一些更具体的事:
1)梳理这一年的工作状况,行业和市场变化,优化简历,找到明年的发力点;
2)优化自己的信息渠道,知识流程,学习任务,效能工具;
3)整理自己的笔记和收藏,把有用但忘了做的事儿重新找出来,也别让好灵感沉默在日记里;
4)检查和补漏自己的财务状况,健康状况,环境状况,人际关系,是否有未达成的承诺,没说出口的道歉和感谢。
查漏补缺,优化提升,让桌面干净。
随便写写就5000字了,再写下去估计没人要看,那今天就先停在这儿,希望能帮助你对于「个人总结到底要总结什么」这件事有个更深度,更系统的概念。
下篇会分享同主题的「行动篇」即怎么去找到你的原则,方法,流程这些,又怎么把它们整理起来,利用在生活里,让下一年可以真的踩在上一年的台阶上积累年轮,而不是原地打转。
大概率能遇到对你有启发的观点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舒适区自律》:自律,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轻松
员工为啥不出活儿?别怪他们,是主管没做好5件事!
团队管理的十大原则
关于目标的八大思考
七个习惯 七项原则 一生修炼——《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转载】绩效考核4321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