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丁学良:一流大学的9个标准
userphoto

2024.03.04 北京

关注
本文转自:海派评论星标⭐本公号,精彩信息不错过
作者| 丁学良,1984年赴美留学,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哈佛本科生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RSPAS,ANU)、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香港科技大学。现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本文节选自《高等教育研究》,特此分享。
一流大学的标准,在不同的评鉴机构里,应用的标准在细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里,比如英国和美国,它们都是英语国家,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但是你看它们的评鉴标准,比如说,2000年发表的英国的评鉴标准,在times,关于英国好大学的评鉴标准上去看一看,和美国的标准也不是完全一致。如果我们把时间这个参量考虑进去,在过去,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对大学进行评鉴,英文里是assertment,这个评鉴标准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有这些差异和变化,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来,我们至少可以把一个评价一流大学的标准,从技术上归纳为九类,九个标准,这九个标准之间既有差异,也有些地方是交叉的。  这个九项标准中的第一项标准是最重要的标准,至少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首先是大学教员的素质。教员的英文Faculty,它是一个集合名称,它包括在这个大学里面任教的,从最年轻的的教学人员到最资深的教学人员,但是不包括行政人员,不包括大学里的服务人员,比如说,不包括大学图书馆的人员等,那是属于STAFF,这是有区别的。这个标准中有的是非常硬的,有的不是那么精确,但是是可以把握的。
那些硬的标准,比如说,现在在发达国家里面,你要进入研究型大学任教,即使你是资历最浅的教员,也要具备博士学位。象这样的标准,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前,还不是很普遍的,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普及下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现在知识的积累,太复杂了,你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他认为你的素质很难把握,而且会引起一些争议,牵扯到开后门啊,特殊照顾什么的。
我还记得,在我刚进哈佛念书的时候,他们跟我讲的,说有位非常有名的教英国文学的教授,说这个人从来没得过博士学位,有一次在大学里公开招聘,他去应聘,一进门,问他是什么学历,他说,我的最高学历是大学的学士,说那不行,你应该读一个博士。他就讲,我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大学的博士的水平,那个时候是五、六十年代,所以他被破格录取为大学的教授,但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很难发现了,就是因为当有足够多的人来申请非常有限的位置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运行的标准,否则拿不出运行的统一意见来。
教员的素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两点上,即对于研究型的大学来讲是这样的:第一点是体现在录取教员的程序,是非常繁复的,一所非常好的研究型大学,如果现在空了一个职位,临时的位置,比如有的教授可能休假,有的教授可能退休,有的教授可能到别的地方做一些研究,那么这个位置可能一年半年空着,要找一个人来暂时代课,象这种情况,它的标准是比较灵活的。但是对于那种要雇佣长期的固定的教员,程序是非常复杂的,我参加过这样的委员会,有一些了解。我现在还在这样的委员会里。这样的委员会通常叫“search committee”,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不是守株待兔,是寻找,要在给定的条件下寻找最合适的人,到处找。
第一步,这个学校必须要在两家以上的、公开发行的英文的报纸和刊物上,要公布招聘信息。没有这点是不算的。公开的标准是至少两家,当然越多越好,上网。第二,必须要明确地在公开的招聘广告上讲明标准和申请报名的截止期。第三,寻找的招聘委员会必须是独立的。所谓独立的,就是说这个委员会里不应该有系主任,或者说是学院的院长和你大学校长,他们是另外的。这个委员会基本上是由本校、本系的比较资深的教授来担任,并且行政人员不得入选。这个委员会必须要对从它成立开始的一切会议、讨论的东西留有记录存根,以便需要时查询。  收到多少申请报名以后,就开始删选,一层一层的删选,可能只有一个位置,而可能收到了全国300个申请书。经过了第一轮删选,在300份中选出50份比较好的,这50份叫做long shortlist,是一个比较长的候选人的名单,然后再进一步仔细的看这50个人的研究成果、教学成果,得到的学术奖励等等,以后,要在这中间选出20个,这20个要请到学校里来,还要付他们的往返飞机票,旅馆票,请他到你的学校里来,做公开的学术演讲。换句话讲,就是要在做媳妇以前先要见公婆。这个叫shortlist,在这个20个人或者15个人的相对短的名单中间,最后决赛出来可能是3个左右的成功名单,然后把这3个人的长短处做一个综合的比较,在寻找委员会里进行无记名投票以后,把你所有的意见都签署以后,递交给系主任过目,系主任再附上自己的意见,系主任可以同意,可以反对,可以部分的同意,也可以部分的反对。然后把寻找委员会的意见和系主任的意见统一递交到学院一级,然后再由学院的search committee过目一下。看看中间有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违规操作,还有哪些信息不完备,能不能补上来。寻找委员会再附上他们总部的意见,然后院长提供一份独立的意见,然后再进到大学一级。大学有自己独立的search committee,他们再从头看一遍。
在最后决定以前,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叫做external review,外部评介,因为到现在为止都是本校的学术领导人在评,可能有偏差,也可能舞弊,必须有外部评介人。外部评介人数取决于所招的人的地位,如果是招刚刚毕业的博士学位的人,也就是说最低档的人的话,外部的评介有五位以上就够了。但是如果要招副教授以上这种资深的学术人员的话,在英国制度下叫sinial lector,就是高级讲师,要有至少七名,而且这七名绝对不能是本校的,最好是来自多个国家的。即你的所有的东西送出去,你不知道送给了谁,但是对方知道你是谁,换句话说,你等于是站在X光前被人家通体检查。这个外部的评介,七个或者五个人的意见来了以后,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他们跟申请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然后才能把这一层一层的内部外部的评介标准送到大学一级。这是程序。在这个程序当中的任何一道,要是有严重的不规范行为,那么这个事情就会非常麻烦,最后都有可能牵扯到法律纠纷。
在这个程序过程中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当然要看你的教学,要看你在大学里的、在委员会里的服务。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的研究成果,如果你是在研究型的大学,你就是一流的教师。至于你得过多少次大学奖,这在一般的大学里是可以作为一项评价标准的。但是在研究型的大学里,它强调的是你的研究成果。那么你的研究体现在什么地方?要体现在国际上大家比较公认的那些学术刊物上、比较公认的学术出版社里,你有什么样的论文和学术著作发表。这是量的衡量。除此以外,还要看一看,你如果有了专著的话,还要提供几份独立的书评,要发表过的书评,没有发表过的书评不算数。只有这样的程序后,才被认为,能把不规范的行为,把判断上的误差尽可能的降低,但永远不可能降低到零。但尽可能的降低了。  在九项标准中,我特别讲到了这一点。就是因为在西方研究型大学里,他们什么东西都可能失去,但如果失去了一流的教授,就完了。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没有一流的教授,什么都得不到。教授是大学的理想,就体现在这里。
哈佛大学第一位中国教授戈鲲化,被称为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第一人,奠基燕京图书馆的第一批图书和编撰出第一部由中国人为西方人写的中国文化教材
第二项标准,是在研究型大学里,要看学生的素质。当然,中国人知道,要看考试成绩。但同时要看你潜在的能力,是不是具有未来发展的前景,再看看你动手能力,什么钢琴啊,体育啊,再看看你社区的服务,看你有没有对社会的关怀,对残疾人、老年人,对环保等这些方面。多方面表现你的东西越多,越有利于你进最好的大学。即便是你考试成绩不是最好。  第三点,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看课程,常规课程提供的广度和深度。广度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它不是专科学院,它必须要能够在很广阔的领域里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余地。用185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课程表上的开场白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它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把自己称为大学,除非它们能够为学生选修任何一个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提供非常充分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看一看我们从50年代到90年代国内大学,你看看名字就知道那不叫大学,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指责这些学校的领导,因为这是个历史留下的东西。你看,北京林业大学,呵,这在国外连农学院的一个系都不是。北京邮电大学,这在国外的话,连工学院的一个系都算不上。还有象公路交通大学,研究交通只是工学院的一个系,但是研究交通,还不研究天上的交通,不研究水上的交通,不研究管道交通,只研究公路交通,大概是相当于工学院里面的一个系的一门课,也叫大学。假如大学的名字代表了大学的话,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个。有人会争辩,说我们以前是那个,但现在增加了很多很多,那说明你名不副实啊。是不是?大学科目的广度和深度非常重要。
当然,可以说,广度和深度那很容易呀,我们多雇一些教员,教员越多,课程就越多,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就说,一个大学能不能提供非常广和深的课程,重要取决于这个大学的教员研究做的怎样。因为可能是一百个教员提供了有一百二十门课程,但要再看看阅读的资料,内容、时间上只有三四门课的东西,大家实际上就是炒来炒去的。那个不行。在国外,是要经常把你的课程表送到外面去评鉴的。一看,在你的课程表上竟然没有在过去十年中研究发表的、比别人发表的更重要的东西,说明你根本就不是啊。那就完了,一下子就露馅了。就是说,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这个学校里教员研究的情况。  第四点,看通过公开竞争所获得的研究基金。这不仅仅决定了这个学校的财源,更重要的体现了这个学校的教员在各个学科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什么位置。因为这些研究基金,叫grounds,是通过公开的竞争的,它可能是全国性的,甚至是超过国界的竞争的。一个大学里面象这样的基金越多,说明这个学校里的教员对世界领先的研究领域里面是越有贡献的。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和高年级的大学生,在没有毕业以前,就已经跟着那些各个学科里的最前沿的人在一起做研究了。那就不会说,我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到了社会上以后没用,这种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了。所以这grounds是非常的重要。
第五,要看师生比例。说这个大学非常有名气,当然了,想多赚钱,想多一点收入,有500个教师,要招5万甚至15万的学生,那不行。人家会说,假定这两个大学在其他方面一样,一个教师所要指导的学生越多,那么每个学生得到的指导越少。这个大家都能算出来。所以还要看它的师生比例。在最古老的学校,比如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里面,以前是用tutor来教学生的,都是一个有名的教授带两三个学生,当然,象这样的成本可能太高了。还有一些大学是想把成本降到最低,一个老师要带几千个学生,那就不行了。所以这两个一定是要在一个不断的动态之中进行比较。有时候,这个师生比例又是以这个课有多少人来上为标准。比如说,上微观经济学30个人,上宏观经济学50个人,如果这个课程学生重视程度越多,那么你得到的分就越低。象这种小班的课,你得到的分就越高。因为象小班的课,教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让他发言,让他介入。标准的第六个就是大学的硬件设备的量和质,比如图书馆、建筑面积、电脑、体育设施,等等。  第七项标准是财源。学校里的财源如何。在西方,大学的财源有的是来自政府的,但更多是多源的,象政府、民间的捐款,本校以前的基金会,校友的捐款,等等。在财源方面,我特别要讲的是,在西方那些非常好的大学里面,相当的一部分是私立大学,因此它们的来源主要的不是来自政府的捐款。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没有钱很难办好,但是能不能什么样的捐款都要呢,这是个很难的问题,所以我这里特别要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对我的教育意义。
在80年代的中期,我刚进哈佛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哈佛大学的中东研究所主任被学校通报解职。解职的原因是因为接受了一笔来自中东某个国家的几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当时,像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就说,他又没有贪污,又没有挪用,他接受的是研究经费的捐款,为什么要解他的职?学校说,中东世世代代是一个仇恨和战争的要害地方,而美国在这个地方有很深的介入。哈佛大学虽然是坐落在美国,但它不希望被任何人认为是它在为美国政府说话,它不想被认为是为美国政府雇佣的,也不想被说成是被中东哪个国家所操纵的。要想哈佛大学出来的研究成果,或者说重要的政策研究方面的,国际关系等有重大建议的东西,要为尽可能的多的人所承认的话,就要尽可能地保持公正的无偏的,但接受了人家几百万美元以后,很可能从此你出来的关于中东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是被人家用钱买来的。这很难听。
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在中东,恐怖主义很频繁,如果哈佛大学接受了中东打仗中的一方的几百万美元的捐款,然后,另外一方,它的敌对方,就会很恼火,拿什么来动刀呀,哈佛大学还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在中东一些国家做研究,它会绑架你,谋杀你来解恨。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为了区区的几百万美元,我们这个学校能经受住在名声上,在安全上这么大的损失吗。
所以,学校在几百年前就有校规,在接受任何一笔捐款以前,必须要向校方汇报,然后才能进入到和对方谈判的过程。需要邀请各方面的人来鉴定一下,这笔捐款会不会带来明显的,或者潜在的附加条件,会不会影响到学校独立的声誉,会不会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中具有的声望。五百万美元对哈佛来说是小钱一笔,但中东石油国家以前为了影响美国对中东的政策,有背地里向美国提供捐款一亿美元、几亿美元的都有,我们都拒绝了,因为这个后果是太严重了。经过这么一场辩论,使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大学的声誉是怎样维持的,大学的独立是怎样维持的,大学的威望是怎样维持的。  第八项标准是要看各届毕业生的声望和成就。一个大学再有名,但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那说明还是失败的,一个大学只有代有人才出,才能对这个大学在社会上的声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那么对历届毕业生的衡量也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是看多少人进了政府部门,多少人当了大公司的主管,更重要是看毕业生里有没有人,或者说有多少人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面起过领先的作用。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是研究型的大学,就应该是知识的创新,你如果不能创造新的观念还了得。  第九项标准是和第一项标准一样重要的。即学校的学术声望,reputation。这个学校的学术声望至少用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方面,它要请其他大学的系主任,资深的教授,因为知识相近的同行之间才有资格评,要请一个体育系的人来评价物理系,是糊里糊涂,是不是?你只有让物理系的同行们来评价物理系,他才知道怎么样。而且,别的学校一定要用院长来评介你这个院办的怎么样。要请别的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来评价你这个大学办的怎么样。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要请雇佣毕业生的部门机构来评学校怎么样。比如说,它要请著名的律师事务所,请著名的大公司,著名的大医院来评这个医学院、法学院、行政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素质怎么样。这么多年来跟别的名牌大学相比怎么样。能力、后蓄力、团队精神、创造力、学术品德等等。把这两个方面拿到一起,才能看到一个研究型大学的声望。
这九个标准,听起来很复杂,有些还没有进一步展开。最核心的是什么呢?这九项里,几乎没有一项是一家可以说了算的,也就是说,没有一家可以垄断这种评鉴,这是它的基本精神。它尽可能的是采取多面的,独立的方式来评鉴。否则这个评鉴就失去了意义。在美国,在英国,在欧洲,在法国这些国家,有很多这样的评鉴机构,有些评鉴机构在60年代还很有名,它发表的评鉴报告把全世界最著名的100所大学来评介。
最好的,比如说,最高的分数,理想分数是五分,然后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巴黎大学是4.94,然后是耶鲁大学是4.92。发表了几次以后,就有人问,这两个之间相差0.02,怎么算出来的。那就要把评鉴的标准公开出来,让各行各业的专家看看标准合理不合理,然后还要看看搜集的数据合理不合理。如果标准合理,但是里面的数据不合理,那也可能造成很大的误差。换句话说,评鉴标准和评鉴机构本身在不断的被评鉴之中,最后评鉴出的东西才能被人们承认。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拒绝被评鉴,即便你是评鉴他人的。
这才是最真正的要害精神所在。       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强——法学
2016机构国家学术评价雇主评价论文引用率高引用次数得分
1  哈佛大学美国10010099.4100100
2  牛津大学英国98.199.789.888.596.7
3  剑桥大学英国9799.29287.796
4  耶鲁大学美国95.687.810098.593.9
5=纽约大学美国97.974.697.49890.9
5=斯坦福大学美国8990.797.795.290.9
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90.691.290.486.190.1
8  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90.392.985.775.888.7
9  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美国8981.394.694.687.8
10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87.981.591.988.586.3
11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85.492.278.573.285.3
12  芝加哥大学美国84.377.79792.184.1
13  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82.689.583.777.183.9
14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84.379.787.686.183.4
15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848682.874.583.1
16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8488.177.870.282.9
17  伦敦国王学院 英国82.978.483.775.880.5
18  香港大学 香港78.587.27766.879.3
19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79.475.585.481.578.8
20  巴黎第一大学法国84.18367.155.678.6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精神气质,是不大容易被看得到的东西。大学,大家都知道,英文是university,这个字的字根是univers,字根的意思是无所不包,普遍。这个字根引申出了好几个字,大学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universe,是“宇宙”,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大学的含义本身应该是,尽可能的广泛,尽可能的普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宇宙”和“大学”是两个字,源于同一个字根是不错的。往上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宇宙更浩瀚无垠了。低头看地面,再没有比大学能包容一切,知识和观念,技术和科学,人才,奇才和异才了,对不对?所以要讲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我认为另外一个字,和大学的字是一个字根是一个意思的,就是universalistic,它的意思的“普遍主义的”,大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机构。
看看当年,1100年左右,在意大利,在欧洲兴起的大学,大学教授和学生都不是来自一个国家的,教授的内容也不限于一个国家的。那么再看看世界上最古老的那些大学之间的关系,更能体现这种普遍主义的精神。
剑桥大学是怎么来的?是一帮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不满于当时牛津大学的一些做法,就走了,我到剑桥去办个大学跟你竞争。哈佛大学是怎么来的,是剑桥的一帮教授学生不满于剑桥,不满于欧洲,英国,不满于旧大陆,要到美国去,然后在美国登陆的地方开办一个大学,哈佛,来和旧大陆竞争。耶鲁大学怎么来的?是一帮哈佛大学的人不满于哈佛,开办一个耶鲁,跟你竞争。斯坦福大学怎么来的?当时斯坦福家族一个多世纪以前,一亿多美元的天文数字的捐款要求哈佛大学给个名字,把斯坦福至少挂在哈佛的名字后,哈佛说,我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谁能让我改名?然后斯坦福说,你不让要我这个钱,我到美国西海岸去办一所西部的哈佛跟你竞争,因此有了斯坦福。
所以,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正体现在这个普天之下都是我的领地,世界的人才都是我的人才的精神气质之中,才有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是群星灿烂的一流大学的涌现。如果当年牛津能够禁止自己的人走,就没有剑桥了,剑桥如果禁止人走,就不会有哈佛了,就不会有今天我们这么多的好大学互相竞争,又互补。这种普遍主义在我看起来,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员的来源,必须是普遍的,它不能仅仅来自于本校,不能仅仅来自于本地,不能仅仅来自于本国。因为知识无疆界,越是近亲繁殖的大学,衰败的越快,而且,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代价也越高。
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精神的第二点,它学生的来源必须尽可能的广泛和多样化,不能只有一个标准来筛选学生。现在世界上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好多个国家的。所谓高手云集就是这么来的。
一流大学普遍精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它里面进行的研究和教学的内容必须是普遍主义的,是世界主义的。比如说,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地方资源还不够,为什么要研究古代的问题,现在的问题都还没弄清楚,地面的问题都还没弄清楚,为什么要研究天上的问题呀,是不是?我们这个村,这个省的演化还没搞清楚,为什么要研究宇宙的演化啊,是不是浪费钱呀。我们在西方念书的时候也经常听到那些国家有人在讨论和辩论,说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的问题,象黑人问题呀,种族问题,收入问题,单身妈妈问题,爱滋病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研究得很好,钱都不够,为什么还要去研究什么东亚,中东什么的,研究古希腊吧,还马马乎乎是我们的源头,那为什么要研究古埃及,甚至还研究其他一些很小的很古老的国家,还有什么中国的墓碑,做什么呀,钱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而世界一流大学说,我们的标准不是马上能不能用,也不是认为有没有用,而是在世界上,有哪些领域是非常有趣的,有人愿意去探讨那个奥妙,我们都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可能性,换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在今天探讨的这些领域,在以后没有其他的含义呢。所以,教员的来源,学生的来源,社科的研究力量,都应该是普遍主义的和世界主义的,这才体现了大学的世界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精神实质。
这一点,在当代,在信息时代,在全球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时代,在人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政资源,智慧资源这些方面,都在世界方面流动,如果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就必须在世界的规模上,在世界的尺度上统一竞争,否则,象在高速公路上,很快就从快车道退到慢车道,然后从慢车道下去,下去以后想再上来就难了。
因此,一个大学在全球化时代里,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雇员的竞争,政府效率的竞争,一个国家制度体制包括司法这些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是跨国的竞争,和一种跨国的现象。这里,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第一流的大学提供这些方面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的来源的话,那这样的国家只能在世界分工上处于下等或者中下等位置,这一点很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师资管理机制初探
2018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你能想到的学校都在这里!
世界上最难考的20所大学!第一名竟然是……(组图)
世界上最难考的十所大学 印度理工学院比美国哈佛大学还难考
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及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