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6分钟



 文 |  赵荞荞
发布 | 赵荞荞(ID:tizhidongcha)

你好,我是荞荞。

最近,荞荞好不容易敲定了一个大项目,所以趁着周末好好犒劳了一下自己。

荞荞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会用享用美食的方式奖励自己。那么大家平常完成一件任务或项目的时候,会怎样奖励自己呢?

期待大家的回复,请踊跃留言告诉荞荞哈。

回归正题,今天要讲的是这个大项目引发的我对内向的思考。

上周在工作项目中遇到了一个插曲,本来谈好了合作,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紧要关头对方临时变卦毁约。

这意味之前一个多月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看着团队小伙伴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决定最后再努力一把,带着同事小琴一起去拜访对方。

一番深入的交谈过后,对方终于改变了之前的决定,大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回来的路上,小琴对我说:“荞荞,你社交这么厉害,感觉就没有你搞不定的人。对接客户的工作不适合我这种性格内向的人,要是这件事让我来做,我肯定搞不定。”

看着面前有些愁容的小琴,我想起了从前的自己,打小我便是个内向的人,不敢主动和人说话,社交技能几乎为负。

很长一段时间,成绩成为我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

后来上大学后,远离了原来的社交圈,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我尝试慢慢打开自己,性格也逐渐开朗了一些。

然而,本质上,我依旧是抵触频繁社交的,每次陌生社交对我而言都是种消耗,比起聚会团建,我更想一个人静静呆着看看电影读读书。

后来,我阅读过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关于内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才发现一直以来,自己包括身边的很多人都对内向都存在误解和偏见。

而这个观念的转变,对荞荞之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荞荞今天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帮助那些和我有过相同困扰的人,走出来去拥抱更好的自己。

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还希望大家帮忙分享转发呀,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比心~

 01 

内向VS外向

首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性格内向”,什么是“性格外向”?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

性格内向,就是不善言辞,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性格外向,那就是活泼开朗,很会跟人打交道。

这种看法,其实是一个误区。内向/外向的说法最早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

这两种特质最本质的区别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是否“开朗”,而是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性格外向的人,倾向于通过外部世界来获得能量,而社交是让它们获得能量的途径,因此他们更喜欢待在一群人中间。

而性格内向的人心理能量指向内部,社交会消耗他们的能量,所以他们更喜欢独处、自省和思考。

所以,分辨一个人性格的内外向,真正的判断依据并不在于“社交能力”,而在于“获取精力的方式”。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来获取精力,社交对他来说,是一种消耗;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来获取精力,独处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煎熬。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纯粹的外向或内向的人。

因为,所有人都会同时具有外向和内向这两种特征,而其中一种可能占据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一个人是外向、内向,还是中间性格。

 02 

内向=劣势?大错特错

一直以来,内向是一种被污名化的特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内向总是伴随着:没出息、保守封闭、缺乏进取心、乏味无趣等词汇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事实上,我们熟悉的很多名人,都是内向型人格。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曾这样介绍自己:

“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偶尔会口若悬河,但平常都是闷葫芦一个。对我来说,电话是苦差一桩,在派对上跟别人交谈也是弱项,回答采访同样令我心力交瘁,甚至连回封邮件都觉得疲惫不堪。假如命令我闭嘴,我可以永远闭口不言,也不会感到丝毫痛苦。独自一人看看书,听听音乐,去外边逛逛,跟猫儿玩玩,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

村上春树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

那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内向不够好?

因为,在大家的刻板认知里,外向型人格更容易和积极主动、高情商、擅长社交等特点联系起来。

相比之下,内向就容易让人误会为孤僻、不好相处,甚至小气。

并且在日常的语境中,“你太内向了”这类措辞,总是带有不那么友好或欣赏的语气,导致大家越发认为内向是一种需要“改”的性格。

然而,内向就真的如此不好吗?

当然不是。内向只是一种性格特点,特点无所谓好坏,只看我们如何利用。

英文里有句谚语叫When life gives you a lemon,make lemonade(如果生活给了你一颗柠檬,就把它做成柠檬水)。

拿到一手好牌只是运气,而无论好坏,把到手的牌打好,这才是真本事。

内向者并非loser,内向型人格的同学要保持学习心态,思考如何将这种特质的优势发挥出来,切忌顾影自怜。

内向不是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种。

03 

如何发挥内向者优势?

1. 用好敏感的特质。

内向常常伴随着高敏感度这一特质。敏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衍生为多疑、自卑,也可以衍生为审慎、周到。

因为内向敏感者的优势是更爱独处、更容易专注于工作,而劣势是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如果我们能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着重于自己能改变的事,而非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就会从过度自省和自我否定中跳出来。

荞荞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很实用的小技巧: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归咎于于环境,不要抱怨他人不合作,先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也是不错的进步。

2. 用好同理心。

内向者往往有拥有更强烈的同理心,更容易和他人产生共情。

强共情力让内向者对文学、音乐等的感知力尤其强烈,同时也会让他们在人际关系领域表现得更加细腻周到。

共情是一种珍贵的能力,但是过度共情容易产生自我消耗,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共情的“度”,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

当你过度沉溺于共情,这种时候就需要跳出来问问自己:

我的目标是什么?

是沉浸在他人的情感中吗?

这样对我完成目标有什么好处?

时时提醒自己不做无用之事,就不容易丧失共情的度。

圣雄甘地曾说:“你能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内向的人同样可以改变世界,请不要忽视他们的力量。

最后,我想对内向的你说:“人生最大的成长,就是不再与自己的性格为敌”

而生活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有效的利用自己的禀赋,去做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情。

点亮【在看】,让荞荞看到你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向者安静、不爱说话,让人看不起,但诸多优势,利用好更强大
你太内向了
这个世界,还要误解内向者多久?
外向者还是内向者更适合做销售?
内向者的优势
“你这么内向,一定很没出息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