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张来有的书画艺术

————————————————————

张来有,字长馀,号戏墨堂主,室名戏墨草堂。男,汉族,1951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爱国网》特聘书画家,中国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名言书法大典》签约书法家,中国江西将军书画院顾问。工行书,尤擅小楷,近年来对小楷用功尤深,搜集并遍临古今小楷六百余种;书作结体宽绰,用笔古朴秀拙,并多次入选省级全国书展,多次获奖。其艺术成就已被收录《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大全》辞典;《国际现代书画家精品润格》辞典;《艺术家档案》辞典。作品被收录《名联颂中华》《名言书法大典》并被诸多中外友人收藏。

书法·兰草

养德

————————————————————

· 艺 术 履 历 ·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书法展”

1992年天津“杏林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获优秀奖

1992年内蒙古“草原颂”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大赛,获优秀奖

1992年天津“杨柳青国际年画艺术节”春季大赛,获优秀奖

1992年北京“成吉思汗箴言”蒙汉合璧书法展

1993年郑州“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1994年湖南“土地杯”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大赛,获特等奖

1994年河南“黄河杯”中国书法大赛,获铜牌并赴新加坡展览

1997年四川“白帝杯”全国书画篆刻大赛,获优秀奖

1997年河南省“翰园杯”书画大赛,获三等奖

1998年常德“桃花源杯”中国书法篆刻小作品邀请展

2006年参加“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被中国书画艺术协会、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世界书画艺术鉴定中心、中国民族书画院评审评为“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并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

2007年广州“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

2011年北京文化部“龙行天下“书画展

书法·兰草

朱砂心经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谈张来有书法的禅境与冲淡之美

文/刘子默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描绘的是一种“象外之象”,是作者的“超然心悟”,体现出的是一种禅的“妙悟”。“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无论是诗歌、音乐、书法、绘画,凡是达到了一定层次,总是带着几分禅意。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论述禅境与艺境的相互关联时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是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观张来有的书法或内紧外张,或内松外敛,草书尤其变幻万千,造型丰富,简逸玄淡,内通禅境,超然物外,蕴含着一种空明和静谧。

录道德经句

录道德经句

艺术是人创造的,并且为了使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最终向审美人迈进而不断发展着、展开着。北京大学教授、美学家王岳川认为,“艺境即人境,最高的意境是“无言独化”,最高的书境是“目击道存”,最高的人境是解悟生命本体的审美生成。艺境、书境、生命之境是三位一体的。”与张来有先生接触不多,多数是通过他的书法认识到他的人的,但是,在有限的几次接触之中,我发现了在他的身上有股罗汉的“无学”之气,这股气质源于他对佛学经卷的执着,源于他对人生的体悟,源于他对书法艺术的炽爱,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在他的书法中这种禅意的由来。书法艺术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书法的练习,使人通达于自明之路,即认识自己,在练字过程中明白练字者是谁,是书法艺术中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文化,通过此种神秘的体验,达到时存在者个体生命的超越,即为禅境。禅境与艺境都是将宇宙人生的信息内化的过程。艺境是移情,禅境却是忘情。澹泊空灵的艺术境界,禅道思想融入了张来有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之中,使之追求做人的品格,书法的意境与情趣。

高松赋

道法自然

书法是一种超越表象模拟而直指心性的艺术,在意象的抽象线条中展现出人的胸怀襟抱。中国书法正是在这一点上与心相通(“书者散也”),与道相通(“以形媚道”),与人生相通(“书人不朽于千古”)。虞世南《笔髓论?契妙》云:“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张来有清楚,作为一个艺术家,其最终成就大小,修养与品格及一个人所达到的思想境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之,他以修禅之心为文为书,书法中隐隐然流露出冲淡和清澈的书卷气;与时下许多较为浮躁的书风相比,其在自由抒情同时更注重赋予作品内在高尚的人文品质与和谐内涵。张来有正是如此化诗情于圆融无迹,融心象于艺术抽象,见性成佛。其书法线条之回旋,圆转流畅,于奇逸见笔致,古雅见文心,蕴诗为书,化书为悟,为境,为修养,为学识,书骨诗魂,情意如流,沉静典雅;且由是体现于线条交错所创造的艺术时空,情感时空,人文时空,化迹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而这恰恰愈发印证了其碑帖交融,诗书神情、禅境澄清的个人书体风貌。

录何绍基联语

石钟山记

艺术是没有完美的,只要艺术存在,遗憾就永远存在。我在欣赏张来有先生书法“禅意佛心”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遗憾,比如行书的章法布局还过于局促,楷书字形、笔画还过于谨慎,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张来有先生艺术的发展,只要“禅心”不变,则“禅境”永恒!

子默于京华一默堂(作者系艺术评论人、画家、讲师)

书法扇面

书法扇面

烟开兰叶香风暖

清芬世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兴华书法
笔底正气满乾坤——记盖州市青年艺术家张镇恒的艺术之路
晋唐风韵书法小品展——鲁建作品选刊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亚洲作品赏析
物外游——文齐健书法篆刻
胡继川书画作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