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家泰读《资治通鉴》1:饿死的大王


序:一起奇幻漂流?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花了三年时间,把学校图书馆里面的一套《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看完了,一共有72本,每周借一本看。这套书是台湾作家柏杨(其实他是河南辉县人)翻译的现代语《资治通鉴》,1984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引入大陆,我看的那套书是1987年第二次印刷的。我读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了,那书还是崭新的,有一些册的部分纸张印刷时连在一起,还得裁开才能读。我觉得我可能是那个县级高中,前后十年来唯一读过这套书的人。一个理科班的同学,每周暗搓搓的在读《资治通鉴》,这个画面我回想起来,确实有些诡异。


柏杨觉得,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两部才是最有价值的著作,一本是司马迁写的《史记》,一本是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北宋时期,司马光领导的保守党(旧党)和王安石领导的革新党(新党)对抗,双方都几度失势,保守党一度失势的时候,司马光离开首都开封,去了洛阳,历经两任皇帝,花了十几年时间,收集了当时各种史料,编写了一部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


参与编写此书的,都是当时的大史学家,学问是精湛的,文笔是极佳的,总负责人司马光魄力极大(想想他怎么砸的缸),把这一千多年紊乱的史迹,条理分明的呈现了出来。这一千多年,包括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残酷的四个时期:战国时代(公元前480年-公元前221年),三国时代(220年-280年)、大分裂时代(304年-589年)、小分裂时代(907年-979年),这四个时期大陆局势波云诡谲,最大胆的编剧都编不出那些真实故事,这一千多年间发生的故事,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色,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原始代码。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用的是11世纪最流畅的文言文,但我们现代人读起来,已经非常艰深了,最困难的有三点,一个是地名,古代地名和现在我们用的地名几乎都不大一样,柏杨说中国人是最喜欢改地名的民族;一个是官名,中国历代的官名都好天马行空,我们也不知道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一个是时间,年不说年,说“雍摄提格”,日不写日,写“甲乙子丑”。当一篇文章里,最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搞不清楚的时候,读者懵圈几乎是必然的。柏杨用了10年时间,把《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不仅文笔通俗优雅,而且把很多古代的官职翻译成现代的官职,比如把“太尉”翻译成“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这就很容易理解离了。时间全用公元纪年,地名全用现代的地名,书里面还配了很多地图,许多战役如何发生如何结束一目了然,遇到关键节点,或者让人唏嘘的地方,柏杨先生会以“柏杨曰”进行评点。柏杨给每册都起一个很拉风的名字,比如《吞并六国》、《万里征战》、《昏君辈出》、《跋扈将军》、《遍地血腥》等等。当年我就像现在追剧一样,每周都在盼望图书馆开门的那一天,我觉得我似乎在历史中奇幻漂流。



这套书在台湾是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的,定名为《柏杨版资治通鉴》,原计划以杂志的形式,每月一册,三年三十六册。但第一册出版后,大家都傻眼了,因为柏杨完全没有预估到文言文译成白话文之后的膨胀系数,后来变成每2个月出版一册,延长到十年七十二册,将近一千万字。执笔的时候,柏杨六十四岁,完成的时候,七十三岁。


现在距离我第一次这套书,已经过了25年了。当时我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现在我是一个中年了。柏杨先生也在2008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我准备再用一年多时间,每周一本,重读这套书。为了督促自己,我准备每看完一本,就写一篇读后感文章发在“宋家泰读书圈”,每周四晚上发出,风雨无阻,希望大家监督,大家看到这篇文章,就知道明天是周五了,马上周末了。


这些文章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各位朋友也不要以“学以致用”的心态来看这些文章。为啥?因为“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套书就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亡,一个又一个大人物的成败的忠实记录,很多历史事件,高度重复,比如一出现“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十二个字,准没好事,要不就是权臣被干掉大杀一批人连绵战祸开始,要不就是皇帝被干掉大杀一批人连绵战祸开始。这些历史都记载在书上,历代的皇帝权臣们都读过的吖,甚至《资治通鉴》这书名的意思就是供政治参考的意思,这书在北宋就出版了,之后还有南宋元明清啊。历史为什么总是惊人的相似呢?为什么那些人不吸取前车之鉴?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三个人的故事。


赵雍


赵、魏、韩三个国家的创始人以前都是晋国的大家族,其实还有一个家族,姓智,实力最强,四大家族内讧,智瑶带着两个小弟,魏驹和韩虎,到晋阳攻打赵无恤,眼看赵家就被干掉了,但由于智瑶平时做人太嚣张,魏驹和韩虎担心赵家被灭了之后,唇亡齿寒,就轮到他们,于是三家合伙,阵前倒戈,灭了智家,一同瓜分了晋国。


原来大家都是一个社团的,现在里面三位大哥联手,把“话事人”智哥干掉了,变成了三个新社团。这件事情很严重,司马光认为这是一个flag,因为大家从此都不讲江湖道义了,把礼教抛在脑后,不尊重名分,谁胳膊粗谁就是大爷,从此世界就不一样了,所以他的《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的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


赵、魏、韩三国处于中原地带,大约在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农耕文明发达,又处在中原地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变成了战国时代国力最强的国家,仨国也早忘了当年师出同门,经常互相砍,争夺江湖一哥的位置。秦国、楚国都是乡下人,一直不放在他们眼里,但秦国在公元前359年招聘了一个前魏国小公务员公孙鞅当CEO,变法后开始变得异常强大,这三家经常被秦国欺负,一场战役下来动辄被秦军杀了好几万,城池不是被攻占,就是被割让。


公元前326年,赵雍当上了赵国的国王,号赵武灵王,他干了十几年国王后,慢慢熟悉了业务,有了自己的班底,在老百姓中也有了威望,觉得再也不能过被秦国欺负的日子了,于是推出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方针。你都不能想象那时候大家打仗有多low,大伙儿都穿着宽袍大袖,站在马拉的战车上,拿着戈互相刺,衣服太宽袖子太大,不仅浪费衣料,而且行动不便,那种马拉的战车,无论进攻还是逃命都不方便,战斗效率很低。赵雍准备借鉴北方的游牧民族,短衣短袖,直接骑着战马作战,离敌人远的时候就用弓箭射,离敌人近的时候就用刀砍枪刺,我们现代人觉得这不就是应该这样么?西服肯定比长袍利索啊,但当时这已经是战术的空前突破,很多赵国的贵族觉得短衣短袖太不时尚,骑着马很不威风,不愿意改,赵雍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全国才开始“胡服骑射”,国力徒增,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国对抗的强权。


赵雍很有冒险精神,他一直琢磨着,想从内蒙古方向绕个圈,奇袭秦国首都咸阳,于是在公元前299年,胡服骑射了7年后,赵雍假扮赵国的使节,亲自到秦国做侦查工作,看看秦国的山川地形,以及秦王嬴稷的为人(这位嬴稷就是芈月的儿子啦)。嬴稷接见了赵雍后,觉得这位使节气宇轩昂,不像一个普通的外交人员,越想越不对劲,就派人去抓他,但晚了,赵雍已经逃出边境了。


在秦国历险之后4年,公元前295年,赵雍灭了中山国,回到首都邯郸后,犒赏全国军民,大赦天下,把自己的大儿子赵章封到了河北省蔚县,号“安阳君”,当了君的赵章很不爽,因为他本来能继承王位的,因为老爸赵雍喜欢大美女吴娃,生了幼子赵何,就把他给罢黜了,让赵何当太子,后来让赵何当国王,赵雍自己当“主父”(不是家庭主妇,是太上皇的意思)。吴娃去世后,爱情的力量变淡,赵雍又觉得大儿子没能当上国王,他有点心疼,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建立一个代国,让赵章去当国王,这样哥俩就能一碗水端平了。


但赵章等不及了,他的辅佐官田不礼生性也比较好斗,这俩人就一起密谋,想干掉老弟赵何,自己当国王。这个意图,被太上皇赵雍的心腹李兑看出来了,李兑就去找自己的好兄弟肥义,劝他称病引退,别受连累。因为肥义是小国王赵何的师傅,既然大哥赵章想干掉小弟赵何当国王,这个师傅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肥义不肯辞职,说太上皇赵雍把赵何托付给我,希望我对赵何永远忠心,直到老死,我也答应了,现在他们兄弟俩要内讧,我不能先跑路。李兑留着泪说,那你保重吧,我觉得你肯定熬不过今年了。和肥义分开后,李兑不死心,又去找了赵雍的叔叔赵成,让他也提防着赵章和田不礼。


见李兑这么说,肥义也担心赵章心怀不轨,于是他跟赵何的侍从官信期说,假如有人说太上皇召见国王赵何,必须先告诉我,我先去看看,如果真的是太上皇召见,再让赵何去。信期说O了。过段时间,赵雍带着赵何去河北平乡玩,住在两个行宫内,赵章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假传圣旨,让国王赵何进宫。信期通知了肥义,肥义就先去一步,结果途中中了埋伏,肥义被杀了。接下来赵章去攻打赵何的行宫,信期已有预防,死守血战,危急关头,李兑和赵成从首都邯郸率军赶到,杀了田不礼,赵章逃到太上皇赵雍的行宫。赵章赵何都是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赵雍就把赵章藏在行宫,但杀红了眼的李兑和赵成根本不管这个,大军冲到行宫,搜出赵章,处决了。


杀了赵章后,李兑和赵成觉得自己很危险,虽然赵章犯了谋逆大罪,是该死,但毕竟是太上皇赵雍的亲儿子,将来秋后算账,自己非身死族灭不可,俩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跟太上皇行宫里的人说:先出来的有赏!后出来的格杀勿论!于是宫女太监们一哄而散,赵雍也想出宫,却被阻在宫门,偌大的行宫,只剩下他一个人,也没有吃的喝的,赵雍只好爬到屋檐和树上,搜索鸟蛋和刚孵出来的小鸟下肚,这样苦苦支撑了三个多月,罗掘俱尽,最后活活饿死,赵国政府一直等到确认赵雍死了,才向各国报丧。


赵雍是个传奇人物,如果他能再活二十年,秦国可能会受到严重威胁,历史如何发展,难以预料。李兑和赵成,平常也很受赵雍的尊敬,他们对赵雍也忠心耿耿,但是事情走到了这一步,涉及到切身厉害,只能心一横,把老大给饿死了。在他们而言,这就是自卫。


芈槐


公元前313年,秦国准备攻击齐国,但楚国和齐国签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秦国打齐国,楚国会出手相救,于是秦国派宰相张仪到楚国,跟国王芈槐说,只要你跟齐国断交,我们秦国愿意把商于地区(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一带的地方)六百平方里的土地,割让给贵国,还会送秦国最漂亮的妹子,给你当小老婆和丫鬟。我们两国王族是世世结亲,永远是兄弟!


楚怀王芈槐一听,有地盘又有美女,再说咱们关系也不错,我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不就嫁到秦国了么?就准备同意张仪的条件,和齐国断交。芈槐手下有个大臣叫陈轸,劝他不要这么干,因为一旦和齐国断交,秦国也就不怕楚国了,张仪回国肯定食言,最好虚张声势,假装和齐国闹翻,跟张仪去秦国接受土地,等秦国真的把商于地区割让给我们,我们在和齐国决裂不迟。先把款收了再发货行不行?芈槐不听,说闭上你的臭嘴,我让你看看我是咋拿到商于地区的!于是宣布和齐国断交,下令关闭边界的管卡,还给了张仪很多贵重的礼物,派了手下跟着张仪去秦国,准备接受商于地区。


到了秦国,张仪忽然从车上摔了下来,闭门养伤,三个月不出门,朝也不上了。芈槐觉得,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们和齐国绝交的还不够彻底?于是就派了一个勇士,叫宋遗,拿着宋国的护照,去齐国当面骂齐国王田辟疆,老田被骂的眼冒金星,立刻改变和秦国敌对的立场,和秦国结盟了。


这时张仪的伤突然好了,出来跟楚国使节说,你们还待在这里干嘛,还不去接受我承诺的土地啊?喏,六平方里。楚国使节好不容易才搞清楚自己的耳朵没听错,赶紧向芈槐汇报,芈槐气晕了,敢耍我?!要全国动员攻打秦国,陈轸又劝,我们与其攻击秦国,还不如割让一个城市给秦国,要他和我们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在西面丢了领土,却可以在东面弥补,还可以切断齐国和秦国的友好关系。芈槐气的发昏,觉得不问秦国要土地还要给它土地?简直天理难容!出兵!必须出兵!宣战!必须宣战!


结果,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军在河南省淅川县大战,楚军大败,阵亡了8万人。芈槐再次气晕了,又把国内可以征召的军队都all in在陕西省蓝天,和秦军决战,又大败,这时候韩国、魏国也趁火打劫,派兵来抢楚国的地盘,芈槐这才慌了,向秦国求和,召回残余部队,割让了两个城市给秦国。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又过了1年,公元前311年,秦国国王嬴驷(芈月老公)派使节觐见芈槐,说我准备把秦国武关(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以外土地,包括原来承诺给楚国的商于地区,割让给楚国,换楚国的黔中地区(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北部),芈槐说,可以换!但我也不要武关的地了,我只要那个骗了我感情的张仪!张仪一听,说为了黔中这么一大块地,我愿意去楚国,嬴驷说,你去就是个死啊。芈槐能轻饶了你?张仪说,没事,我已经收买了芈槐最宠爱的官员靳尚,他能搞定芈槐最爱的小老婆郑袖,你懂的。


张仪到了楚国,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芈槐把他囚入大牢,准备处斩。张仪的卧底靳尚找了郑袖,说秦国准备救张仪啦,要用六个城市和一大批秦国美女赎张仪,到时候这些美女来了楚国,娘家有势力,人又漂亮,数量又多,你可要失宠啦!郑袖一听,赶紧向芈槐哭诉,说人家张仪也是打工的,都是听命行事,不是故意骗你的,你杀了张仪,秦国肯定来报仇,你让我带着孩子还是赶紧跑吧!芈槐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把张仪放了出来,张仪又开始忽悠芈槐,说秦国那是好惹的?你要是不跟秦国好,秦国就会联合韩国和魏国从东面攻击你;秦国的四川在你的西方,大军顺着顺岷江而下,一日行三百里,不出10天就能到你的西方边境;如果秦军从武关出兵,你北面也完了,只要秦国想干你,三个月灭亡楚国,你信不信?你那些盟国的援军到达,要六个月以上,根本来不及,你还是和秦国永结手足之情吧。芈槐居然被说服,让张仪走了。


又过了十几年,这期间嬴驷死了,嬴荡即位,去洛阳举大鼎玩,血管破裂死了。嬴稷上位。秦国国内动荡,楚国过了一段安生日子。芈槐派太子芈横到秦国当人质,芈横就是横,公元前302年因为私事,把秦国的国务官给杀了,然后逃回楚国。秦国怎肯善罢甘休,公元前301年,秦国派军联合韩国、魏国、齐国一起攻击楚国,楚国又大败,战争持续了两年,楚国被占了8个城市。公元前299年,秦王嬴稷邀请芈槐到武关相会,说我们和好吧,之前我们打你,主要是你儿子芈横杀了我们的高层领导,但我们毕竟是亲戚(嬴稷是芈月儿子,算芈槐的外甥),我们聊聊,再签一个友好条约,怎么样?


芈槐很想去,这样两国之间就不用再打了,但又怕去了吃亏上当。他的宰相昭睢说别去了,秦国是虎狼之国,话没一句可信的。但芈槐的儿子芈兰因为娶了秦国的王家女儿,觉得和秦国说得上话,建议老爸还是去一下。芈槐赴会,结果一到武关,刚看到嬴稷,就被伏兵抓了,原来那个嬴稷是个替身。芈槐被押到咸阳,嬴稷让他签割地条约,这下他长了点心眼,说约可以先签,但是你放我回国再履行割地手续。嬴稷说那哪行,你当我洒?必须先割让土地,再回国签约!芈槐坚决不肯。


公元前298年,楚国立了芈横当国王,跟秦国说,我们有了新王,老国王你可以不放,但地肯定不能给你。嬴稷一看,我靠,我手里的人质你们不想赎啊!恼羞成怒,下令大军开出武关,对楚国攻击,杀了五万人,占领了楚国十六个城市。公元前297年,芈槐逃出咸阳,秦国发觉后,封锁了去楚国的道路,芈槐走小道投奔赵国,但那时候赵国太上皇赵雍在北方边界,国王赵何年纪轻,做不了主,担心收留芈槐触怒秦国,不敢收留,芈槐想逃到魏国,但时间来不及了,追兵赶到,他被押回了咸阳。


公元前296年,芈槐生病,死在了咸阳。秦国把芈槐的棺木送回楚国,楚国人民夹道祭奠,不胜悲痛,虽然芈槐未必是个明君,头脑浆糊,被张仪、嬴稷玩得团团转,但他毕竟一次次的选择相信,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恋。这样的人,还是会被老百姓同情的。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人民是很情绪化的,总是同情弱者。


公孙鞅


公孙鞅是卫国贵族,在魏国宰相公叔痤府上当个职员,级别虽低,但才华很被公叔痤赏识,准备向上级领导举荐他时,公叔痤却害病在床,魏国国君魏罃来探望,见公孙痤奄奄一息,很难过,说你万一不幸以后,我找谁商量国家大事?公叔痤推荐公孙鞅,说让他顶我的位,魏罃大吃一惊,因为公孙鞅不仅年轻,而且职位也很低。相当于把一个案场的销售员直接提拔成集团COO,觉得这怎么行?公叔痤说如果你不用公孙鞅,那就把他干掉,他要是去别的国家,魏国必有后患。魏罃又是一呆,因为公叔痤前一秒钟还在力挺公孙鞅,一秒钟之后又让他杀了此人,魏罃只好支吾了几句后,起身告辞。


公叔痤找来公孙鞅,说不好意思哥们,我是魏国宰相,国家利益第一,所以劝主公用你,他不用,那我只好劝他杀你。你赶紧逃吧。公孙鞅说,没事,他既然不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我?果然,魏罃出了相府,跟左右说,咱们宰相已经病入膏肓了,语无伦次,一会儿让我用公孙鞅当宰相,一会儿又让我杀公孙鞅,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公元前361年,公孙鞅去了秦国,说服嬴渠梁变法。我们小学历史课本叫“商鞅变法”。公孙鞅完全用法家学派的理念和手段,整肃秦国。秦国国力很快蒸蒸日上,军队战斗力大增。


离开魏国20年后,公元前340年,公孙鞅率大军攻打魏国,魏军的主帅是公子魏卬,两军大战前,公孙鞅给魏卬送了一封信,说20多年前,我在魏国的时候,咱俩是好朋友,现在我们却成为敌对两军的统帅。我是打工的,没办法,我老板让我来的,其实我也不想打,我想和你见面谈谈,用和平手段解决两国的纷争。魏卬觉得这个要求挺合理的,于是就亲自去了会议,俩人见面,把臂言欢,共同盟誓,两国永为兄弟之国,可宴会结束,魏卬刚起身告辞,廊下秦国伏兵突袭,生擒魏卬,秦军趁势向魏军发起攻击,魏军崩溃。魏国国王魏罃心胆俱裂,派使节到秦国求和,献出了河西地区求得谅解,这河西地区就是黄河西岸,在陕西省东部,河西一失,黄河天险就成为秦魏两国共有了,魏国首都安邑(在山西省夏县)完全暴露,魏国只好迁都大梁。魏罃叹息到:我恨不用公叔痤之言。


魏罃此言,可能是后悔没有听公叔痤之言重用公孙鞅,也有可能是后悔没有听公叔痤之言杀了公孙鞅。魏国手里原来有一把好牌的,是战国时代的超级大国,因为它坐落在物产富饶的中原地带,文化水准极高,魏国的战士很精锐,可以拉开十二石的强弓,身负利箭50支,提着戈戴着剑,身披重甲,背着三天的粮食,每天能行军一百里。魏国的人才也很多,大战神吴起、大军事家孙膑、大改革家公孙鞅、还有后来的大政治家范睢,都曾效力过魏国,但这些人后来都被魏国的高层领导各种逼,移民到魏国的敌对阵营当中去了,魏国只剩下亡国这一条道路。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但政府领导人却决定着人才的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武灵王传——第三章 五国相王
战国系列53:合纵联盟破裂魏韩弃暗投明
论忽悠水平,谁能比得过苏秦?让六国国君纷纷交出相印
魏国犀首公孙衍,以合纵破连横,他才是张仪真正的对手
大丈夫还是真小人?结合其特点及局限性,剖析纵横家这一特殊群体
楚怀王为什么是战国第一糊涂蛋?| 思想食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