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镇拾零

  川东北古镇,值得再去品味。2018年冬天,第一次参加老年大学摄影创作班组织的川东北古镇采风活动。所到三个古镇(白衣、恩阳、周子),以其千年沉淀的自然文化特色,留下印象。镜头匆匆记录的真实,虽说是浅浅的无数个碎片似的影像,但编篡起来,就是我想要表述的当下古镇人的生活故事:朴实无华,祥和宁静,充满喜兴。

一、古镇布局,几乎都有它的恒定模式。

一条河流,环绕古镇,滋润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一座老桥,链接着外面的世界。桥头一颗的百年老树,遮天蔽日 ,愉悦着来往的过客,感恩大自然的赐福。

一座古庙,香火缭绕,寄托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

镇头镇尾,那道坚固的石门,托福着一种安稳。

青瓦木房,像一首流淌着的老歌,朴实无华,原滋原味。

一条老街,印记着历史的岁月,延绵着古镇的风貌。。。

狗也如此闲适。

老街的房角高旋着竹编灯笼,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夕阳之下,炊烟升起,穿透屋顶,雾绕弥漫,令人联想。。。

古镇之尾,与新城的结合部。

二、古镇今潮。

顺势而上,紧跟潮流,茶园也改头换面。

杂货店的母与子,各自享受自己的喜好。

一个在全神贯注的K歌。

一个在聚精会神的玩游戏。

友好的招呼。

迷手机的大爷。

地摊上的“神遇”。

领袖与模特在同一地平线上,共享微信支付宝的快捷交易。

网络交易早已成为古镇人的生活常态。

这世界,手机已成不可离身的实用工具。

公开叫卖,已不为过。

穿越时空来促销。

古老斑驳的木门窗框上,晾晒着洗净的五颜六色的鞋 ,在一道光影的照射下 引人注目。是啊,当今古镇人同城里人一样追求着斑斓的色彩,享受生活的美好。

门前窗外,种植一簇绿色植物或悬挂一盆鲜花,已为古镇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当年红军留下的苏维埃政府办公遗址,在商品化的时代被廉价买给了私人老板,变成了商场和家住。征得房主的同意,我踩着嘎吱嘎吱响的木板楼梯,上上下下,进入当年红军办公地的每个房间,墙上门框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的标牌。这个革命遗址就这样被市场化了,心中一阵不安。我給房主说,“这里红军遗址不久定会从你手里收回的。”他疑惑的看着我。

红军工作遗址的楼阁上,挂满了湿漉漉衣服。我又是一阵心紧。商业化兴起的潮流决不能淹没历史。

你令,我不行。无法。

三、古镇的祥和与喜兴。

据说,周子古镇的这位老大爷每天必坐路旁,等候过路人与他交流。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光。他用吞云吐雾的吸烟示好,互动城里来的摄影爱好者。我们双方都过足了瘾。

东街古庙斗地主”。

西街露天搓麻将。

抽开木门看街景。

坐在门角看过客。

集市老者为多。

年有84岁高龄的大爷在地头拔草收菜。他说每天要到田里走走动动,心里舒服。

卖杂货的太婆。

拽瞌睡的大爷。

双胞兄弟家门前玩耍。

同读一本书。

还原古镇曾经的私塾学校场景。

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居家带娃。

杀猪剁肉灌香肠。

晾腊肉。

门前纳鞋垫。这美丽的图案和细密的针脚,出自年近八十的老者。

老人家说,现在已没有人来买了,她也没有打算卖,闲着没事,绣绣花,打发时间,高兴得很。说着,她把已绣好的鞋垫翻出来给我看。真是欣然自得。

卖麻花的小妹。

烤锅魁的大姐。

笑逐颜开。

虽然沉重,但也平和。

恩阳古镇的豆腐干别有味道。

土鸡土鸭土鸡蛋。

四、古镇来的摄影爱好者。如今,身背相机 ,离开城市,出入古镇,记录生活,寻找快乐的夕阳人已是古镇的一道风景线。

集市相遇。

黄爷爷和郭婆婆夫妇,摄影班同学多年,是创意摄影的“明星” 。虽八十有三和七十有八,但快乐行摄令他们精神不老。

郭婆婆的教师情怀。

黄爷爷抓拍老伴瞬间情。

读书是一种情愫。摄影晓晓借此再圆一个读书梦。

学员执着的求问。

老师认真的讲解。

留下一张古镇采风记念照。

川东北古镇,短短四天,跑马看花,浅浅影像,完全不足以表现古镇的文化与自然内涵。。。

古镇码头,沉淀着千年的故事,源远流长。。。

古镇宗庙,记载着千年的变迁,传承着古镇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青林口古镇
想起杨柳关
你大爷的,还让不让人过年了!
【人像摄影】吴越古镇——枫泾
梦回古镇—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 《古镇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