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把一生献给了盆景艺术——沉痛悼念盆景前辈惠幼林先生!

 

 

 

盆景艺术前辈惠幼林先生,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于2018年2月7日逝世,享年70岁。

 

惠幼林先生生平

生于1948年12月15日,江苏扬州人。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盆景艺术的研究和制作,其作品多次获全国盆景展金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点攻关松柏树种的创作研究,并提出“树种文化”的创作理论,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对盆景艺术研究的论文多篇,如《重在创作》、《柏树盆景创作的依据在大自然》、《对盆景内结构的认识》等,同时还协助韦金笙先生出版《中国古盆鉴赏》一书,填补了这一艺术领域的空白。


惠幼林先生的作品个性突出,自然性强,尤其在柏树的创作中,对“舍利”的文化认识和制作有较深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柏树盆景制作过程曾被北京园林学校作为教材采用。 

 

惠幼林先生部分作品赏析

 

 

 

 

 

 

 

 

 

附:下文是惠幼林先生发表在《中国盆景赏石》2012年3月号上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个性化是盆景创作的灵魂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匠人们的千篇一律永远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更商业,更迎合,更懒惰,更容易,这样的活法有时会活得比有创意的艺术家更滋润;但是如果每个盆景作者都这样了,中国盆景的明天将会是多么的单调和乏味。中国盆景现在需要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化,个性化的作品,甚至个性化的收藏风格。要么个性化,要么做个匠人,这两个选择,你选什么?

 

没有个性的作品是没有前途的,个性化应是我们创作的灵魂。

盆景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精神之一,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一代胜于一代的发展规律。特别是近数年来,其规模、艺术水准的提升之快之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基础力量得以充实而雄厚,群众普及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可以用“飞跃”来形容,纵观整个形势那就是进步。

 

盆景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本身就是一件可喜的好事,大家都当艺术家和大师,可见热情之高之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某些艺术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是在发展的阶段,对盆景艺术的认知还不够成熟。有不少的爱好者还在遵循仿照的模式,对于创作的认知比较模糊,故而造成精品率不高,个性化、多样化显得欠缺。我们知道,没有个性的作品是没有前途的,个性化应是我们创作的灵魂,仿照仅仅是起步,到了“很像”的程度就深感欣喜,继而向“更像”发展,这样长久下去就意味着停滞。不在创作上下工夫,不去深层次理解什么是创新,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就要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决不要单纯地仿照和套搬,否则会没有出路。


1.作品制作的机械性
外貌几乎雷同的一些作品,尤其是将三角形处理得规则化,会显得机械教条(这里主要指几何式三角形)。等边的外轮廓线仿佛是依直尺修建而成,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呆板而无艺术感,有些人这样应用时不分树种。顶部处理成尖尖的,很像矮化的水杉或圣诞树,结果就是匠气太浓,而自然感完全消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主要就是由于不能突出中国文化的精神,没有把握什么是符合我国民族的审美观念,一味地去仿照他人、他国的作品。


2. 树姿造型的单一性
部分作品的个性不到位,树姿所体现创作的构思不明确。相同和相似性较多,这样显得自然文化的树姿只有那几种,丰富多彩、多样化的艺术要领表现得不充分。就这个问题而论比较复杂,由于盆景的创作涉及选材、结构性的调整、细部的处理,以及个人的艺术风格等。思维决断的这方面,又受制作者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的限制,没有丰富的构思能力,就不可能达到创作的要领,就创造不出好的作品。


3. 树种文化的差异性
杂木类、果树类、松柏类等树种,它们本身的自然特征明显各尽不同。假如将松树按照垂柳的姿态做造型,会得到什么效果呢?(柏树类中又极少数品质是适合做垂枝型的)那些怪异的松树盆景,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会有所体现,个人会以喜好进行风格上的取舍。这种风格的出现是对艺术领域多样性的补充,但是不会形成主流。远观盆景而分不出树种的现象,应在实践中逐渐摒除。当然,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并且要进行若干次的深化处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创作不可能立竿见影,要有远见,不要急于求成。

 

4. 盆景内部结构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树木自身的内部结构是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交叉枝、重叠枝、坏枝、阴点条枝,都会影响美感,导致枝脉混乱、杂乱郁闷之感。只有看上去顺畅、错落有致、合理、长短不一的疏密变化,才能促成盆景的艺术性成功。只顾外表整齐美观而不注重内部结构合理性的方式、方法,并不可取。


5. 盆景素材的完整性
由于资源上的短缺,加之盆景产业发展较快,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卖方市场千方百计地增加素材的投放量。其中,包括将大树上端锯除,促其矮化后成为盆景材料,这就是行内常议论的“杀头桩”。不问树种统统按照此种方法处理,我们暂且不去辩驳其是否科学,也不评价这对其经济价值是否有利,单单讨论此类别的“盆景材料”是否能够符合盆景素材的基本要求呢?杂木树和柏树类的,经过时间和其他手法可以逐一解决;松树类则存在着一些难度,松树生长缓慢,且木质松软易腐烂。“杀疤”直径在 10cm 以上者,通常情况若想在数年之内愈合成整树,有一定的困难(当然,也要看自身条件的许可)。但创作者又求品心急,等不了那么多年,便急急制作,但对断干或大锯口又没有处理好,于是便出现将大断面隐藏在顶片或其他片体之内的“精品之作”。此类作品按照艺术要求是不合格的,培养完整尚好的素材,必须要有耐心。不提高综合判断水平,草率“上马”的结果不会理想。为了对艺术负责,建议大家力选“整树”为佳(一是直选,二是培养),有断面者应视其他条件可否而定。

 

柏树的“舍利干”体现了在自然中沧桑、顽强的精神;枯干枯枝本身的纹路变化体现了鬼斧神工的雕作。重视“舍利”的制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有度地进行夸张,使作品的个性美更强更完善。


6. “舍利”制作的重要性
柏树的“枯干枯枝”又称“舍利干”,是该树种的自然景观特征之一。它主要反映岁月的年华,以及沧桑顽强的精神;枯干枯枝本身的纹路变化,通过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雕作,给我们留下了神奇而美丽的艺术景观。如何在柏树盆景的创作中体现它,本身是一门技艺、一种文化,值得研究。简单的“扒皮”、“钩槽”即便可以完成作品,这种制作方法也是有待于改进和提高的。笔者曾看见一棵材料非常好、树姿也不错的柏树盆景,在“舍利”的表现方面却不够理想,平庸乏味,无变化无艺术感,大大地降低了该作品的艺术效果。真是美中不足,令人遗憾。因此,呼吁大家重视“舍利”的制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有度地进行夸张,使作品的个性美更强更完善。


潮流推着我们走,人们又催促艺术之海更加丰富。温故而知新,开拓思想的解放和进步;与时俱进,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考察大自然是必须的,但不能仿照它们的一枝一叶。“来源自然,高于自然”,其核心部分在“高”字。高在哪里?怎么高?人类生活中所创造积累的思想、习惯,即文化意识,都包含进了很多精神内容,这是我们创作的思想文化资源之库。充分地开拓和体现,我们就能取得飞跃的发展。


“心中无数,则无树。”有的朋友做了许多盆景,放眼望去几乎一样,大同小异(商品化除外),这就说明我们的创造构思力欠缺。行内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感觉自己的盆景就是好”,会产生“满足”现象,找不到它的缺点在哪里。这主要是不交流和文化层次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多交流多学习是我们进步的好方法。


盆景艺术之海,宽阔而深奥。在漫长而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永不会停止。潮流推着我们走,人们又催促艺术之海更加丰富。温故而知新,开拓思想的解放和进步;与时俱进,世界会变得更美丽!笔者在这里浅叙了一些粗糙之辞,并不代表所理解的盆景艺术是绝对正确的。相反,是对艺术文化的感悟。愿同行朋友们一起努力,向更高的艺术要求挺进,为我国的盆景艺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希望广大盆友都能够爱护身体,加强保健,拥有健康的体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树盆景舍利杆制作,搞艺术还是搞破坏
玩柏树盆景,把采梢和舍利运用自如,这辈子你就是柏树盆景大师
苏派盆景精品展
盆景杰作《双雄》赏析
玩盆景,这几种树至少要玩上一盆
争让关系在盆景创作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