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病害病症表现类型(一)

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是指园林植物感病后,园林植物本身的异常表现,也就是说由于患病的园林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病原)持续的干扰作用后,而发生异常的生理生化反应,致使园林植物细胞、组织逐渐发生病变(病害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变化),达到一定显著程度时而表现出来的由内及外的不正常状态;是受病植株生理解剖上的病变反映到外部形态上的结果。

我们平常在观察园林植物病害的时候,可看到有两类显然不同的病状。一类是点发性病状,病状只发生在园林植物器官的局部,同一器官上相同的病状之间,无发展的连续性,如常见的斑点病。

另一类是散发性病状或系统性病状,病状的发生却不限于局部,可以从一个部位发展到另一个部位,从一个器官发展到另一个器官,以至整体发病,如多种园林植物的枯菱病、病毒病等。

病毒病

枯萎病


病状的具体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坏死性病状、促进性病状、抑制性病状三大类。

坏死性病状是以园林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为特征,表现为枯斑、腐烂、焦枯等;

促进性病状是园林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的刺激而过度生长(膨大或增生)的病状;

抑制性病状和促进性病状相反,是园林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刺激而发育不良(生长发育部分或全部受到抑制)的病状。

枯斑病

以上区分,只是针对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病状来划分的,现实中有许多病害常常是整体表现为抑制性病变,而在其局部则表现为促进性病变,具体的病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复合的特征,即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总和。把各类病状按其主要特征予以归类,可分为若干典型化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名称已成为特定病状的代词,在描述病害时广为应用,使叙述更为简便。人们习惯上也用病状来作为一些病害的名称,如枯萎病、腐烂病、花叶病、角斑病、大斑病、丛枝病等。


病症类型

病症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病体表面所构成的,生长在园林植物病部的病原体的各种形态结构,并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的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症表现,只有一部分病原引起的病害才具有病症。如植原体等寄生在园林植物细胞内以及非侵染性病害,在园林植物体外无表现,所以植原体等所致病害无病症;植物病原线虫多数在植物体内寄生,一般园林植物体表也无病症;由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因素引起的病害,病部多表现较明显的病症。


但不同病原物表现出的病症或大或小,显著或不显著,具有各种形状、颜色和特征,如病部出现各种不同颜色的霉状物、粉状物,不同大小的粒状物、疱状物,形状各异的伞状物、脓状物等,病症直接暴露了病原在质上的特点,病症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出来却是相当稳定的特征,所以根据病症能够正确地判定病害。很多种园林植物病害是直接以其病症特点而命名的,如白锈病、白粉病、黑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煤污病,绵腐病,菌核病等,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大类型。

白绣病

霜霉病

煤污病


1、粉状物

粉状物是某些真菌一定量孢子在病部直接产生于园林植物表面、表皮下成或组织中,以后破裂而散出的粉状孢子,根据粉状物的颜色分为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4种类型。

①绣粉:也称锈状物,是指初期在病部表皮下形成,使表皮隆起成黄色,褐色或棕色疤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鲜黄、橘黄以至棕褐色铁锈状粉末,这些锈状粉末实际上就是锈菌的孢子,是各种植物锈病特有的病症,如竹竿锈病、松胞锈病,松瘤锈病、玫瑰锈病、毛白杨锈病、梨锈病,海棠锈病等

②白粉:也称白粉状物,是指初期在园林植物表面长出灰白色绒状霉层,以后在病株叶片正面表生的大量白色粉末状物,这些白色粉末状物实际上就是分生孢子,后期颜色加深,产生细小黑点,为白粉菌所致植物白粉病所特有的病症,如月季白粉病、黄栌白粉病等

③黑粉:也称黑粉状物,是指在病部形成菌瘿,瘿内产生的大量黑色粉末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实际上就是冬孢子,它着生在被破坏的园林植物穗部、籽粒内外,叶和叶鞘组织内以及肿瘤的内部,黑粉数量大,特征显著,为黑粉菌所致黑粉病所特有的病症,如草坪黑粉病和禾本科植物的黑粉病等。

④白锈:也称白色锈状物,是指在孢部表皮下形成,使表皮隆起的白色疱状斑(多在叶片背面),破裂后散出的灰白色粉末状物,为白锈菌所致植物白锈病特有的病症,如牵牛花白锈病、菊花白绣病等。


2、霉状物

霉状物由真菌的菌丝,各种孢子梗和孢子在园林植物表面构成,是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症,真菌种类不同则其着生部位、颜色、形状、质地、结构、疏密也常常不同。霉状物常常分为霜霉,绵霉、霉层3种类型。

①霜霉:是指多生于病叶背面,由气孔伸出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这些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为霜霉菌所致园林植物霜霉病的特有病症,霉层下部较稀疏而上部密集交叉;霜霉层多数是密集地着生在叶片背面的褪绿多角形斑点内,少数较分散地着生在褪绿、膨肿的茎、叶病组织上,多数为白色,也有灰色和紫色的,如荔枝霜霉病、月季霜霉病等。

②绵霉:是在高湿情况下病部产生的大量的白色、疏松、均匀的霉状物,有的绒厚丰满如棉絮团,有的细密平展,常伴随腐烂病状。为水霉菌、腐霉菌、疫霉菌和根霉菌等所致病害的特征,如杜鹃疫霉根腐病、花木根朽病,杨树腐烂病、银杏茎腐病、红松烂皮病等。

③霉层:是除霉霜和绵霉以外,产生在任何病部的霉状物,按照色泽的不同,分别称为灰霉,青霉,绿霉、黑霉(毛霉),赤霉等。许多半知菌所致病害产生这类特征,如柑橘青霉病、葡萄灰霉病、万寿菊灰霉病等。

毛霉是毛菌所致腐烂病的病症,霉层丰厚,初期白色,后转为黑白相间,或表面密生一层黑色球状体。

青霉,绿霉一般为青霉菌所致腐烂病表现的病症,发生于多种园林植物的果实,块根、块茎的腐烂部位,颜色青绿。

灰霉主要是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病菌所致园林植物病害表现的病症,伴随多种病状,霉层表面特征差异较大,或疏或密,一般较薄,为鼠灰色。

此外,还有多种其他颜色的霉层,也有很多不显著的各种各样的霉层,伴随着多种病状产生。在观察时我们要利用实体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辨别其特征。这些霉状病症在空气湿度较高时,易于产生和发现。


3、点状物

点状物是指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在病部产生的形状、大小、色泽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的小颗粒状物。这些小颗粒状物大多黑色,暗褐色至褐色,针尖至米粒大小,为真菌的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形成的特征,不同病害粒点病症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集或分散、数量的多少都是不尽相同的,如苹果树腐烂病、山茶炭疽病、樟树炭疽病、梅花炭疽病、泡桐炭疽病等。

颗粒状物是指真菌菌丝体变态交结形成的一种致密的特殊组织结构,它的形态、大小差别较大,有的似鼠粪状,有的像菜籽形,初期为淡色,后期多数黑褐色,少数棕色,常伴随整株或局部的腐烂或坏死病状产生,生于植株受害部位体表,或茎秆内部髓腔中,此类病害多称为菌核病。如柑橘菌核病、松苗立枯病等。


4、脓状物

脓状物是指细菌性病害在园林植物病部表面溢出的含有细菌菌体的白色或黄色脓状黏液。这些白色或黄色脓状黏液一般呈露珠状或散布为菌液层,在气候干燥时,会形成菌膜或菌胶粒。如甜柿细菌性角斑病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诊断要点
植物病害的识别
盘点园林中各类叶部病害(更有防治心得分享)
病害鉴别技术
大棚青椒易混病虫害简易诊断与防治
基本技术]【小晴病理笔记】——2,植物病害的症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